历史考察、研究现状与未来建构:红色基因内涵研究

2022-03-19 19:46张登彬
老区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研究现状

  [提 要]学界关于红色基因的研究已有10余年,2013年以后开始逐渐兴盛,2016年以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异军突起。当前学界关于红色基因内涵的研究,由于分类方式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将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是准确界定红色基因内涵的重要方式。红色基因内涵的未来建构,要以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基础,深刻把握红色基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功能,将红色基因的内涵与资政育人的理念相融合。

[关键词]红色基因;内涵研究;历史考察;研究现状;未来建构

[作者简介]张登彬,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TJKS20XSX-0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一主题,学界先后提出了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一系列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研究。2013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兰州军区时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红色基因”一词。之后,习近平又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等。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专门提到“红色基因”一词多达25次,讲话对象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军队、青年学生、老区人民、新闻媒体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学界对于红色基因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一、红色基因研究的历史考察

“红色基因”一词最早见刊于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编的期刊《铁军》2010年05期上。以题目中包含“红色基因”一词作为检索条件,可以检索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期刊论文969篇。但在2013年以前,平均每年只有1~2篇,2013年以后,论文数量呈现迅速增多的趋势。论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学界对“红色基因”这一问题关注度的提升①。

按上述方式对硕博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学位论文19篇,从2016年开始出现,之后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②。

按照图书分类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按其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在2013年以前,关于红色基因的研究以军事相关的学科领域为主,2013年以后其他研究领域例如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文化、新闻与传媒、档案及博物馆等才纷纷出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科领域异军突起,总发文量占比超过1/3。

综合“学科”与“发文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发文量在2016年出现交汇点,2016年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超过“军事”,成为研究红色基因最主要的学科领域。

根据上述研究数据不难发现,学界对于红色基因的研究已有十余年,早期研究不愠不火,关注度较低,但2013年以后开始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2013年和2016年这两个时间点颇值得关注。2013年是学界关于红色基因研究迅速增多的转折点,也是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红色基因”一词的时间点。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界关于红色基因的研究与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密不可分。另一个重要时间点是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红色基因的研究热度超过了军事学科,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个讯号:学界关于红色基因的研究重心正从早期研究阐释红军精神转移到红色基因在资政育人的功能实践中来。

二、红色基因内涵的研究现状

对红色基因内涵的研究,近些年来有诸多学者关注。梳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红色基因”一词的“字面”和“实质”两方面对红色基因内涵进行界定,并将其与当前使用较多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等概念进行辨析,可以为厘清红色基因内涵,进一步挖掘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理论支撑。

(一)“红色基因”一词的“字面”内涵界定

1.红色基因中“红色”含义的研究

从古至今,“红色”一直是中国应用场合最多的颜色,其含义更是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崇尚,最初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也源于对祖先炎帝的崇拜。炎帝又叫赤帝,以火得名。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刀耕火种的生活培育了先民对红色的特殊喜好。[2]在各种语境中,“红色”往往被学者们赋予喜庆、成功、美丽、兴旺等积极向上的含义,例如“红榜”“红颜”“红火”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被赋予“忠诚”“美好”等含义,例如“红脸关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是“忠肝义胆”的象征,“红豆”则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近代以来,“红色”成为了一个最具政治色彩的词汇,并逐渐被赋予“革命”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当时起义部队身着国民党军服,为了与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区分开,起义部队以佩戴“红带子”来进行辨识;秋收起义,毛泽东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后被称为“红军”;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政权叫“红色政权”,武装割据区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的“白区”相对立的区域叫“红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大量反映革命时期的作品都以“红”的意象隐喻“革命”,如《火红的年代》《闪闪的红星》《东方红》《红船》《红日》。从这些象征和隐喻来看,“红色”似乎已经是“革命”的代名词,并且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

2.红色基因中“基因”含义的研究

什么是基因?基因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遗传学。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在遺传学中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复制把遗传性性状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同时,基因具有变异性,细胞分裂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异,环境变化等会加快人体基因变异。[3]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某种稳定因子,这与遗传学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类似。基于遗传学中“基因”的概念,人类学家将“基因”一词引入文化学中。1976年,英国进化生物学家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在我们的星球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复制基因,这种基因被其命名为“meme”,是在“gene”与“memory”两个词汇结合基础上的再创造。[4]1989年刘长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基因及其阴性偏向》一文中首次在哲学领域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他在研究中国文化的特征、走向和规律时,发现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具有极强稳定性和延续性特征,他将这种在前人对后人的影响、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背后更为深刻的动因和决定性因素称之为“文化基因”。[5]由此观之,红色基因中的“基因”也应当属于文化基因的范畴。

(二)“红色基因”一词的“实质”内涵界定

1.从特征上对红色基因内涵的研究

“红色基因本质上是文化基因”这一观点是当前学界研究红色基因内涵的一个基本共识。基于文化基因的一般属性,红色基因也具有传承性、变异性、稳定性等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关于红色基因的特殊属性,目前学界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吴娜、周静等为代表的“三分法”,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分类方法有所不同。吴娜认为红色基因的三种特征是无产阶级性、民族性和科学性[6],庞洋洋认为红色基因独有特征是阶级性、导向性、时代性[7],周静认为红色基因独有特征是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8]。二是以马静等为代表的“四分法”,即:無产阶级性、中华民族性、实践批判性和先进科学性。[9]三是以刘建平等为代表的“五分法”,即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10]

2.从时空上对红色基因内涵的界定

总的来看,目前学界针对红色基因的孕育时期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红色”取“革命”之义,也采用这样的含义来解释“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等概念,即“红色基因”就是革命文化的“文化基因”,因此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孕育形成的,代表学者有王伟、李文靖、刘浩林等。这部分学者认为红色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所凝聚孕育形成的,是革命烈火铸造的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本色,对于引领革命成功起着精神纽带的作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红色基因的孕育时期不仅包含革命时期,也包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即红色基因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孕育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此类观点代表学者有刘建平、马静、吴娜、庞洋洋等。这部分学者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因子的总和,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因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相结合而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文化单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淬炼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所形成的一种先进的观念意识形态,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

3.从具体内容上对红色基因内涵的界定

红色基因内涵的具体内容包含哪些?长期以来不同学者通过不同方式对红色基因内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当前已有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采用列举法,将红色基因内涵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列举。这类解读在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中可以找到渊源。例如,习近平在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1]

二是采用定义法,对红色基因内涵具体内容进行概括。例如,田歧瑞、黄蓉生等认为红色基因是一种先进的观念意识形态,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本质、伟大精神、崇高思想、优良传统等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是以共产主义先进理想信念为导向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的体现,是无产阶级的灵魂,是框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状的生命线等。[12]

三是采用要素分析法,对红色基因内涵具有的基本要素进行界定。例如,马静认为红色基因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革命优良传统。[10]吴娜则认为红色基因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优良的传统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6]此外还有层次分析法,例如,刘浩林等认为红色基因的内涵表现在组织层面、群众层面和个人层面,[13]肖文燕、罗春喜等认为体现在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和纪律严明等层面。[14]

(三)红色基因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在促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情感相融合、促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相结合、促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促使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平稳过渡以及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一以贯之的决定性因素和内在动力。在笔者看来,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一以贯之的决定性因素和内在动力就是红色基因。

1.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但学界真正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始于2002年谭冬发和吴小斌提出的“红色资源”概念。[15]最初对“红色文化”进行学术阐释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革命文化运动的产物,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政治、经济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在继承五四运动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新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苏区人民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16]众所周知,文化也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因此红色文化从广义上讲,既包括革命精神、光荣传统等非物质文化,也包括革命故址、红色文献、红色作品等物质文化。但正如前文所述,不同阶段的文化并非是割裂的,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决定这种连续性的因子就是文化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正是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的遗传密码和决定性因素,红色文化则是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外化的具体表现。

2.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的关系

提及红色基因,人们会自然地将其与革命精神联系起来,因为二者在内涵上具有较强的重合性,在描述上都具有某些抽象性。关于革命精神,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革命精神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是中国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17]

大多数学者认为,革命精神的孕育时期不应仅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也应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近些年来,关于“革命”一词的认识也已经由单纯的暴力革命拓展到更加广泛的意义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8]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二者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所形成的品质与观念,可以历久弥新,跨越时空,并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二者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具体的革命精神往往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群体特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特性,而红色基因则更加强调具体精神品质中具有延续性的部分。换句话说,革命精神是红色基因在具体时代、具体人物、具体事件上的具体体现,而红色基因则是蕴涵在无数革命精神中的共性因素和核心品质。

3.红色基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會主义文化。[19]有专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20]从本质上说,红色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与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红色基因。二者具有价值趋同的灵魂、共生共进的精髓以及相互承接的文化自觉。红色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两者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两者统一于理论与实践、长期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之中。[21]

由此可见,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同宗同源的无产阶级文化,二者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母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我们必须着力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而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将红色基因贯穿其中,传承好红色基因。

4.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站在历史的维度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22]习近平所说的这一“特质”和“禀赋”,正是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历久弥新,是红色基因的重要渊源。

杨英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他将这些文化基因总结为十个方面,即讲仁爱、重民本、守信义、贵承续、推修身、知变易、崇正义、尚和合、顺自然、求大同。[23]戴焰军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传承总结为十一个方面,即理想信念、知行合一、民本思想、两袖清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勤于学习、民主协商、集思广益、创新思想、严以律己。[24]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这种文化传承,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在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因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相结合,从而形成极具特色的文化基因——红色基因。

三、红色基因内涵的未来建构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学界关于红色基因内涵的研究,由于分类方式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而建构红色基因内涵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应当具有统一的标准和广泛的共识,如此方能凝心聚力,上下一心。但另一方面,守正为基,创新为要,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不断激活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价值功能,展现红色基因的时代活力。

(一)以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基础深刻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

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和把握红色基因内涵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理论。研究新时代的红色基因内涵就必须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与此同时,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红色基因从哪里来、应该怎样传承、由谁来传承、向哪里去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党对红色基因内涵和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在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中,并没有对红色基因内涵进行具体界定,这为学界探讨和研究红色基因内涵问题留出了充足的空间和余地。与此同时,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红色基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全面深刻把握红色基因内涵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关于红色基因内涵问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二)从红色基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出发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本质上是文化基因,应具备文化基因的一般特征,即传承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红色基因的传承性体现在红色基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无产阶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红色基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红色基因虽然在不同地域、群体和时代之间产生,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却始终稳定地贯穿其中;另一方面,红色基因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扩展基因库,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

红色基因与文化基因具有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除了具有文化基因传承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一般特征外,红色基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还形成了阶级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体现在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相结合的产物,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因而被深深地打上了无产阶级的烙印。红色基因的民族性体现在红色基因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信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和共同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红色基因的实践性体现为红色基因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生成、发展和丰富,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红色基因也只有通过实践、依靠实践,才能被继承和发展,才能发挥它在价值导向、精神引领等方面的作用。

(三)在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功能中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是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把钥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不仅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不懈奋斗史,更是一部不断锤炼伟大品格的精神锻造史。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而红色基因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荣历史在精神层面升华和凝练的体现,已经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因此,不理解、不挖掘、不传承贯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红色基因,就不能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红色基因对于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红色基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实践中孕育产生,因此马克思主义被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成为红色基因的显著特征和本质属性。这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塑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作用,是红色基因得以生成的理论支撑。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红色基因从精神层面,鼓舞和引领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仅如此,通过红色基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对于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肌体健康的遗传密码。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5]我们常说,苏共亡党亡国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全党上下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确保红色政权不变色、不褪色,这不仅意味着党对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坚守,更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新形势下,面对党内出现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各类风险,只有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从与资政育人相融合的视角来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资政育人的重要内容,学界对红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有着强烈的共识。红色基因以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品质特征和实践经验解答了关于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蕴含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有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资政育人的资源,是近年来高校资政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红色教育基地大量创建,红色文化融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学活动,从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育人机制,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资政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将红色基因的内涵与资政育人的理念相融合,对于建立传承红色基因和进行资政育人深度协同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是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展开研究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6]红色基因不仅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遗传密码,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使命。“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成为学界研究红色基因的动因,更应当成为研究红色基因的最终目的。以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把握红色基因的特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功能,加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才能真正把红色基因说清楚、讲明白、传承好。

注释:

①该数据由检索中国知网获得。中国知网是目前中国最权威、信息量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方法:篇名包含“红色基因”,可得论文2735篇,除去外文文献和生物学、农学等理工科学科的论文,共计969篇,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1月30日。

②检索方法:题目包含“红色基因”,可得硕博学位论文21篇,除去生物学、农学等理工科学位论文2篇,共计19篇,截至2020年11月30日。

③根据数据结果可发现在前十大主要研究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占据绝对优势,约占总发文量的1/3。

④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比较分析功能可以发现,转折点在2016年出现。

[参考文献]

[1]冀东昇,孙利波,陶社兰.兰州军区将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为打胜仗提供动力[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6/c70731-25909248.html.

[2]宋海蟾,王刚才.“红”色词的隐喻认知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

[3]戴利成.基因和干细胞 作用大不同[N]. 健康报,2019-06-24(008).

[4][英]理查德·道金斯著,卢允中等译.自私的基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5]刘长林.中国民族文化基因及其阴性偏向[J].哲学动态,1989,(1).

[6]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35).

[7]庞洋洋.习近平传承红色基因思想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8]周静,陈再生.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4).

[9]马静.红色基因:提升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重要资源——学习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J].红色文化学刊,2017,(2).

[10]刘建平,王昕伟,周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1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12]田歧瑞,黄蓉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基因论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3]刘浩林,范国盛.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6).

[14]肖文燕,罗春喜.习近平的红色情怀与治国理政视野下的红色基因[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6).

[15]张立,金新亮.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迁与当代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6]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

[17]汤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9,(19).

[18]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1/05/content_5253681.htm.

[19]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0]叶飞霞,刘淑兰.引领文化与文化引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1]王伟,李文靖.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3).

[2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3]杨英杰.初心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基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4]戴焰军.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传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25]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6]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直通两会2018(视频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研究现状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