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探索

2022-03-19 22:39吴小芳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教学环境道德与法治

吴小芳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体系中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规范学生的言语行为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小学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也加大了对道德与发展课程教学的重视度,探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设生活化情境是该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如何有效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环境;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81-04

Exploration on the Creation Path of Life-like Situations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WU Xiaofang  (Th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n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s a basic course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moral cultivation, improving students' spiritual quality, and regulating students' speech and behavior.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goal of prima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have also increased the emphasis o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development courses, and explore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Creating a life-like sit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a life-like situ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like situ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content

1.小學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的基本理念及其创设依据

(1)基本理念

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础,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件中进行感悟与思考,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深挖教材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来反思生活,从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正确认知、构建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环境中逐渐明白“道”与“法”,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

(2)创设依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依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创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因地制宜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合理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学生生活以及发展所需,并以此来实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其二,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创设。在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生活的逻辑,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进行创设。小学生在生活中先产生感性认知,逐渐再上升至理性认知,最终通过理性认知的逐渐成熟,实现解决现实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以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能够对生活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利于强化學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上的教育,因此,需要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和认同,只有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并认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才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而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低,也会给学生知识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拉近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可以更全面、具体、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其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转变传统枯燥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要构建以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为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而且也缺少学生参与互动的条件。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三,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质,从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然而,如果未能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也无法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有待提升。虽然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小学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还受着应试教育影响,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时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几个主要科目的教学上,而对于道德与法治科学的教学给予的重视度不足,不仅不重视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连基本的教学内容优化以及师资力量提升等也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给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提供保障。为此,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大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更好地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打下基础。其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从实际教学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从而实现创设生活化情境。其三,教学模式单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是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指导,学生很难在自身的生活中、学习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而且仅仅局限在短暂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也无法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指导。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路径

(1)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教学,而且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上,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中无处不在,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行为、品质、素养等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生活化情境也包括在生活中、学习中,教师用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另外,为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将教师作为知心朋友,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问题的探讨,也能够将自己的难处和心理诉求向教师诉说,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或者学生中间比较受欢迎的话题来与学生聊天,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观点,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水平,为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奠定基础。除此以外,道德与法治教师无论是在课上教学还是在课下个人的时间中,都要注重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做到尊重学生,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要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也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关爱,比如当学生生病时,教师要利用个人空余时间去帮助学生补习功课,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提高其学习的信心等等。要放下教师的威严,走进学生群体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这些实际行动都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是围绕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需要遵守和掌握的相关道德和法治知识。为了更好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高效的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环境,找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通过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其中,来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比如在学校的草坪中常常会有一些垃圾,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场景拍摄下来,再将清理后的场景拍摄下来形成对比。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但也时常存在垃圾随地丢、桌椅不整齐的现象,教师也将整理前后的图片拍摄下来形成对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准备好的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比观察,并让学生说出更喜欢在哪个环境里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整理好后的环境,如何能够保持好这样安静卫生的学习环境呢?在这种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引出教学内容,能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也让学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的思想意识,并在行为上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再例如:在进行《请到我的家乡来》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預习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整合有关家乡的各类信息,如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文化以及家乡的风俗习惯等等。学生可以与同学共同探究,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工具书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整合,也可以咨询家长,在家长的讲解帮助下整理相关的信息。通过这种生活化预习任务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风俗、了解家乡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在具体信息的了解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通过延伸课堂促进学生落实生活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递、情境的构建等,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落实生活行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造成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也十分局限。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向课下延伸,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更好落实,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下延伸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保障延伸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学生认知能力可以够得上的。例如:在进行《试种一粒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课上的基本知识教学之后,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并对生命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感悟生命的奇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比如让学生亲手种植一粒种子,并悉心照料,直至种子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种植种子的习性特征,制定课下的种子计划,并按照计划每天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学生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观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也能够收获实际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比如当种子破土而出露出嫩芽时,学生内心的欣喜是多少理论文字所带不来的。可以通过一周的观察或者两周的观察,当再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种植的植物带到课堂分享,不仅展示成果,还要分享过程,分享种子成长的过程,也分享在此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课上教学向科学生活延伸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感悟生活、强化对事物的认知,也表达自身的情感,使学生在课下延伸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知、情、行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开展生活化拓展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强化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拓展实践,在实践拓展中提高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例如:在完成《我们的班级》这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学生在理论上已经意识到自身在班级中的责任,以及班级是一个大的集体,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班级的环境和纪律。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使理论教育上升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以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拓展实践活动,比如进行一次“班级装修”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包括班级的装扮、班级中卫生的清扫以及班级规则的制定等等。在此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装修”献出一份力量。在教师的鼓励下,写字好和绘画好的学生共同合作装饰班级中的黑板报,个子高的学生主动承担起擦玻璃的工作,力气大的学生负责倒垃圾、打水,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主动给班级中的学生分配工作,使班级装修实践活动顺利地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强烈的班级主人翁的体验,也收获了劳动后的喜悦与成就感,经过辛勤的劳动,学生也更加珍惜这样的劳动成果,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维护班级环境卫生、遵守班级规则,在实践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5)教学评价中反思生活

教学评价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反思,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够总结学习的成果与收获,反思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该如何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需要结合整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对教师今后教学优化与创新提供指导。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评价环节中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教师要找准教学评价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生活情境的构建,发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完《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存在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以后应该怎样进行改正等等。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以往有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学习完这一单元之后明白了公共场所的秩序以及卫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保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美德,以后在生活中要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优秀的小公民。

5.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应用,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对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拓展活动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等,来营造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环境,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天津教育,2019(12).

384550190823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教学环境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