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3-19 23:36朱芷娴
中国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摘 要: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区域,其区位优势资源是港口。201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万亿元,占全省49.21%。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要正确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把握发展主动权,通过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改革创新来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8-0041-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8.041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战略地位

新发展格局首次提出是在2020年4月10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上,紧接着同年5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再一次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后7月、8月总书记分别在政治局会议、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反复强调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市场资源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三来一补,如来料加工、来件定制、来样装配和补偿贸易,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技术、原材料等要素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等资源都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加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去,实行“市场资源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以量取胜,中国逐渐融入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工厂。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经济十年间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以前双循环最大的拉动力是出口,但现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大环境变化,在国际大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我国必须以国内需求为主,把握国内发展需求,我国有全面实现小康的14亿人,有很强消费能力的中等阶级人群,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无论是从现在市场还是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很强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和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过去的大进大出大循环是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是着眼于世界的整个大环境。而在当前国外形势并不十分看好的背景下,中国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要以内循环为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这样会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提出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这两者并不矛盾,扩大内需是要发挥中国的优势,促进中国的消费,升级中国供给的产品,然后将先进的产品、技术、品牌等向外进行推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通过对外开放也会更好的助力地区经济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双循环是需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内大循环,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是对全局的管理。所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有大局观,要从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入手,制定出适合地区长远发展的规划,并付之努力,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1.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地位

1.2.1 新发展格局是全局性的大战略

在202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新开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全局性的大战略。

1.2.2 新发展格局是历史性的大抉择

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无论是从过去看,还是从现实看,新发展格局都是党在对的时期做出的对的判断,适合中国的国情,也适合经济发展的大形势,未来内需潜力将会不断释放。

1.2.3 新发展格局是系统性的大变革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创新入手,同时也要抓住具体工作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具体比如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等。

在202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开班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历史、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三个新中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从科学内涵及战略定位上整体系统的把握。

2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扩大内需需要做大做强中国市场,关键是要扩大以居民消费为引领的供求市场,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老百姓有钱消费的前提是就业,党中央提出“六保”和“六穩”其中第一条都是稳就业,就业是基本的民生保障。扩大内需的基础是全面提升居民消费率和市场购买力。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占国民支出或国民收入额的比率。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的大省,要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需要关注生产问题、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还要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居民的消费率和市场购买力上。比如利用电商直播将产品销售出去。直播是消费的升级,是传统消费模式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2.2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科技自强自立为战略支撑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二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创新一直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企业发展的动力就是在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其中最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品只能靠企业不断的研究开发,企业必须把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辽宁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于东南省份仍有差距。在投资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投资,生产出有科技含量、有品牌效益的高端产品。从供给角度,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在“十四五”规划中,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科技要自主可控,生产领域要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限制,弥补整个制造业的升级等。辽宁沿海带的节点城市也要不断创新,可以提倡发展科技创新八大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提倡发展现代产业九大行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在生产领域进行创新,使其转型升级。

2.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在对“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也提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辽宁沿海经济带需要在巩固、提升、畅通、提高上下工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营商环境等;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老百姓的消费,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各种资源要素等,通过供给侧改革,把过剩产能淘汰掉,然后把大量的资源资金投入到有效供给上,如政府通过减税鼓励企业生产研发,促进老百姓消费等。

2.4 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两个循环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可以更好的对内对外更高水平的开放。“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闭路循环,而是通过扩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市场来吸引国际市场的优质资源和中国市场更好的融合、更好的互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建立统一大市场去发展内需。高水平开放不仅是市场的开放,还是制度性开放和规则性开发。

2.5 更好地发挥政府扩大内需的作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需要打通从生产到分配再到消费等各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需要去打通每一个关键的堵点。如生产环节,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经济,发展核心技术的产品,做好全产业链。从分配环节看,主要是解决好要素之间的关系,要促进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在消费环节,政府要发挥作用,正确引导消费的释放,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流通环节中,主要是加快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基本社会保障等。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去拉动消费,通过开展周末2.5天弹性作息制度、免费开放场馆、景区门票打折等,引导消费的释放。

3 结论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从地区发展全局的角度把握发展方向,将改革创新开放与地区实际融合发展,通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于危机中谋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参考文献:

[1]董振华,王会方.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新湘评论,2021(1):12-15.

[2]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6).

[3]任平.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N].人民日报,2021-04-09(1).

[4]成付.读懂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体会[J].中国民政,2020(21):30-37.

[5]冯多,赵万里.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8):38-42.

[作者简介]朱芷娴(1985—),女,辽宁营口人,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1658500783358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