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3-19 01:41罗显华
中国市场 2022年8期

摘 要:边境地区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也关系到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否正常、安宁。广西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广西边境地区如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笔者执笔的文章《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现状探析》里,分析了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这些隐患与薄弱环节探索了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广西边境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实施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3;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8-0194-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8.194

1 引言

邊境地区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也关系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与安宁。广西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因此,研究广西边境地区如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施路径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立足于广西中越边境的崇左市、防城港市和百色市3边境地级市,在之前发表的《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现状探析》里,笔者分析了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这些隐患与薄弱环节探索了广西边境地区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施路径。

2 广西边境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要研究广西边境地区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就必须吸收学界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开展田野调查,笔者立足于崇左、防城港和百色三个边境地区地级市的的那坡县、靖西市、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防城区、东兴市 8 个边境县(市、区),通过参与观察、发放问卷、深入访谈、新媒体技术记录等多种方式,掌握第一手论证资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培育(铸牢)广西边境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1 确保边境安全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保障

中国56个民族要和谐共处、共同繁荣,是边境地区安全的主旋律。当然,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跨国界人口流动等也是边境地区安全的重要关注点。

边境地区的民族或族群与邻国的民族或族群具有相近的文化,双方在历史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上应该采取较为特殊的社会治理模式(罗惠翾,2020)[1]。

中国改开4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与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这增强了对越南、缅甸等国的境外劳动人口的吸引力,为境外劳动力提供了挣钱机会。

与此同时,跨境人口流动也给广西边境地区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人口贩卖、跨境犯罪、走私贩毒、非法务工、非法游荡等。针对这些社会安全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从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层面上进行整体性的制度设计,加强边境地区境外流入人口与境内流出人口的有效管理,尤其要防范境外流入人口。

2.2 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的中国认同尤其是跨境民族的中国认同,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保障

国家认同危机是人们对国家认同产生了心理的疏远感,现实的个体实践与国家倡导的价值理念之间产生了裂痕(谭玉龙、陈路芳,2016)[2]。

由于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通婚往来、农忙务工、现实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边境地区各族的中国认同,尤其是跨境民族的中国认同面临着挑战。

由于边界的划分,有的跨境民族原本是一个村寨的人,但是在国家之间的边界谈判时却被划分在了两个国家,因此促进广西边境地区民族的中国认同非常重要。

边境地区民族产生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思想意识和观念价值的变迁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中的过度物欲主义、功利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水平降低,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的进入,引领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弱化,这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境地区弱化。②政府官员的贪污寻租,削弱了公民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③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我国边境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为影响我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突出问题。④民族文化弱化导致国家认同危机,国家认同危机出现并蔓延。⑤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在生活方式、权利意识、价值理念等方面与现代文化存在差异,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和引导,就会逐渐形成封闭、自我孤立和排外的狭隘的民族心理,这样就会弱化国家认同。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谭玉龙、陈路芳(2016)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竞争意识淡薄,轻利、重义的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社会的商品性、功利性、竞争性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冲突[2]。

“五个认同”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理论,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广西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要培育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的中国认同:其一,加强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信仰和凝聚力;其二,提升广西边境地区的国民教育体系;其三,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文字——汉字,为边境地区民族学习、文化交流提供有力保障;其四,加强公民文化建设,把一些传统节日作为公共活动节日,通过传统的节日文化活动促进、培育、巩固民族团结;其五,优化政治体制,彰显正义性和合法性,实现制度认同:一方面要探索以程序民主、协商民主为代表的民主政治模式,另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机制,把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巩固还需建立在制度机制、政策法规机制的基础之上[3];其六,在边境地区促进国家认同的根本办法是加快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七,强化公民身份认同,保障公民权利,应塑造一种超越血缘、地缘、民族等纽带和联系的公民身份;其八,构建多元的整合机制,发展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要与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共通的价值理念。

由于历史文化、思维观念等差异,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诉求,甚至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成员之间的政治诉求,也常常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应当进行整合,既要大力推进主体文化(共同文化)的发展,加强文化统一性,又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设,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3 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4]。

广西边境地区,历史上就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广西边境地区多民族社会的常态。

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群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边境地区民族与中原地区民族的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2.4 推动广西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

廣西边境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指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推进速度与效益的超常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跨越某个经济发展常规阶段的整体跃升(乌小花、金彦伟,2003)[5]。边境地区整体发展了,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增强,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跨越式发展是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区情决定的:一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二是人口素质过低,社会发育相对落后;三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四是改革进程相对落后。

造成“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制约,因山地、交通不便,阻碍了与外界的经济交往,加上生产条件较差,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历史因素。广西边境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商品经济不发达;三是边境地区爆发战争,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广西边境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从教育入手,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新技术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而这种新技术的拥有和运用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笔者认为,要实现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增加对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切实改善农村教育,大力提高该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二是优先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是帮助边境地区贫困人口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等等。

第二,推动实现技术产业升级。一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改造现有工农业技术;二是运用数字化网络技术,提高边境地区企业的效率。

第三,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广西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快通讯设施建设,实现边境地区信息通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重点加大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扶持力度。其一,要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边境地区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其二,要壮大边境地区民族聚居区的优势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实,鼓励各族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传统手工业、种植养殖业等特色产业,促进各族群众持续增产增收。

总之,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强东西合作,需要大局观,需要加强民族团结以稳定促发展。

2.5 大力培养具忠于国家、致力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少数民族干部

广西边境地区要结合边境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培养、选拔、任用忠于党忠于国家、致力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作为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使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不断成长,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以理论培训与实际锻炼相结合,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三是加强后备少数民族干部建设,加快培养忠于党、致力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少数民族干部;四是严格落实好在招录国家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招录选调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适当加分等政策,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招录基层公务员的特殊考录政策,确保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考生考入,充实民族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队伍。

2.6 探索完善边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广西边境地区违法行为的治理

由于广西边境地区存在跨国民族主义思潮、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存在贩毒活动、走私活动,存在着非法就业、非法居留、非法商贸、非法婚姻、非法游荡等“五非”人员,因此必须探索完善边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广西边境地区违法行为的治理。

具体举措有:一是要完善出入境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对边境便道的管理。中越边境地区山峦叠嶂,两国边民在历史上的交往中因碍于正规出入境口岸和检查站的偏远,于是在山间开辟出成上百条出国便道。有些便道因过于隐蔽且杂草丛生,如今已经弃用,有些便道因其距离短?路况平整,仍是跨境民族出入境的首选。

因此加强管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偷渡、贩枪、贩毒、走私、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活动。

2.7 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民族分裂主义是以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反动社会思潮和反动现实行为。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也要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及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

3 结论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广西边境地区如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些认识。广西边境地区如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还有不少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比如:广西边境地区居住的世居民族中有哪些是跨境民族?具体人数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对应于越南方面,这些跨境民族又是哪些民族?具体人数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居住在广西边境地区的非世居民族有哪些?两边的具体人数多少?这些非世居民族中又有哪些是跨境民族?两边的具体人数又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这些问题还需要学界同仁们继续研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惠翾.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20(2).

[2]谭玉龙,陈路芳.我国国家认同危机的民族文化因素分析及其治理[J].红河学院学报,2016(5).

[3]张万一.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对策探析[J].南方论刊,2020(2).

[4]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9-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7/c_1125049000.htm.

[5]乌小花,金彦伟.论我国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5).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广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结果(项目编号:21BKS016)。

[作者简介]罗显华,男,重庆人,百色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广西社科特色智库专家,百色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民族政策改革、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流派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60050118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