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安静地爆发,柔软地强大

2022-03-21 06:58许淑瑶
中学生天地(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会学爱情家庭

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两性关系、家庭社会学超过20年。B站粉丝最多的社会学教授。主讲“社会学爱情思维课”广受好评。热门综艺《再见爱人》《90婚介所》常驻嘉宾。

爱是什么?性是什么?

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相爱?

都说要做自己,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当你无法从身边人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甚至还会被回怼一句“小孩子想这么多干吗,管好自己的学习”时,你或许可以尝试打开沈奕斐的播客或视频。

这位有活力有态度的社会学教授,会和你大方地谈两性、谈自我、谈成长。当现代人迷失于错综复杂、遮遮掩掩的感情丛林里时,她用浅显易懂,有时甚至“扎心”的社会学知识,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径。

2022年的第一天,沈奕斐接受了我们的线上采访。这次她侃侃而谈的并非某个社会话题,而是她自己。她用“满意”来形容自己40多年来的成长之路。在互联网发声的过程中,她用掷地有声的专业素养,抵御汹涌的diss,构筑了强大的内心;而她对家庭、社会、世界的敏锐观察和勇敢表达,也悄然影响了许多迷惘的人,让他们学会理智而热烈地拥抱亲密关系,赤诚地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努力打破壁垒和圈层

“能说”的特质,在中学时代的沈奕斐身上就已初露锋芒。从初一开始,沈奕斐就担任班长,外号“老班长”,是组织活动的一把好手。同时,她也爱写作,热衷于记录身边的小事。周记被老师们在办公室里传阅是常事,以至于后来语文老师都不敢给沈奕斐的周记打分了,就怕别的老师提出异议,觉得分数打低了。沈奕斐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写了邻居的故事。“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的完全不一样。我妈妈属于特别勤劳、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我们家是很干净的。可是我们这个邻居呢,特别懒惰,家里特别脏。男主人总是慢悠悠的,走路的样子也比较奇怪,夫妻俩经常吵架,你指责我懒,我指责你懒。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写了下来。结果大家看了之后都笑死了。虽然文章写的不是很正向的事,但可能写得比较生动,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们一直觉得我挺能观察生活的。”

20世纪90年代考大学时,抱着“学国际政治可以当外交官”的想法,沈奕斐考入了复旦大学文科最好的专业之一——国际政治。学得很开心的她从本科直升了硕士。硕士毕业后,身为复旦第五批人才工程成员的沈奕斐留校在社会学系当教师,从此踏入了社会学的领域,后来又成了复旦社会学的第一批博士生。

沈奕斐的博士论文《谁在你家》研究的是代际关系,也是她第一个“有一些超越性的概念”的社会学研究。“原来我们接受西方的理论更多,觉得工业化会带来家庭小型化、核心化,成年子女跟父母的关系会比较松散。可我觉得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重新做各种研究。我做完发现自己的判断是对的,成年子女跟父母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密的。这对我来讲是挺有价值的事,我更好地去反思理论,也更好地了解中国家庭的文化特征。”

宝藏社会学家沈奕斐被“挖掘”出来,似乎是近两年的事。但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沈奕斐就从大学校园走到了公众面前,比如出现在上海《新闻夜线》节目的专家约谈,开展大量的线下公益活动。然而,疫情的暴发,让线下活动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腾出来的时间该怎么利用?沈奕斐选择把搁置了很久的课程设想化作实践,酝酿7个月之久,于是就有了爆款课程“社会学爱情思维课”,鼓励年轻人更自信、更勇敢、更有判斷力地拥抱爱情。几乎在同一时间,沈奕斐入驻B站。“我之前有一个关于脱单的讲座,讲了一个半小时,不知道是谁上传到B站,竟然有100多万的点击量。而且B站后台告诉我,这个视频的完播率特别高。在B站,一两百万的点击量并不会让人特别吃惊,毕竟大部分视频只有几分钟,但一个半小时的视频大家从头看到了尾,说明很多小伙伴需要爱情方面的指导,所以我就开了B站账号,希望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大家。”

在众多的身份和丰富的尝试之中,一以贯之的是沈奕斐在2014年为自己立下的人生信条:“一条是‘把生活升华为学术’,找出生活背后的逻辑,变成学术的成果。另一条是‘把学术翻译为实践’,把学术语言翻译成更通俗的表达,让大家轻松地接受。我在努力打通壁垒和圈层,这也是我们学者的社会责任。”

要感谢很努力的自己

打开沈奕斐的播客音频或B站视频,随便挑几期标题——《双减政策出台,我们就能跳出内卷了吗》《为了克服社恐,我每天都背笑话》《看了这份自杀问卷,我惊了》《走出抑郁:与原生家庭和解,让我重获了幸福的能力》《城市生存指南: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让人不得不感叹于内容的广度,好像没有什么她不能聊的话题,好像每个话题她都有聊不完的内容。

“我从2002年开始做老师,到现在是20年。看我过去的人生,我就安安静静地看书、安安静静地做研究,这些本就是我热爱的事,我也耐得住寂寞。你可能觉得我是突然间出来的,正是因为我前面安安静静积累了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很合适地出来了。但并不是说,我安静做事,就是为了有一天抛头露面。甚至走到公共领域的时候,我是犹豫不决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发声特别容易被网暴,真的,我经常被骂。这不是一个特别愉快的过程。你可能会觉得很风光,但我并不需要这种风光,也不需要挣大钱,所以这是对我的拷问——我干吗要这么做?”

如果你仔细观察沈奕斐发布的内容,能够发现一个特点——热点追得比较“慢”。出现热点话题时,沈奕斐会先看大家的观点。如果大家有误区,或是没有发现背后的一些逻辑,她才会去做视频。而这种时间差,也会招致骂声。“一天到晚被骂是很沮丧的,只是我也想明白了,如果要去影响更多的人,我就必须承受这些。”

除了用社会学帮人们更好地理解亲密关系,沈奕斐还有一个坚持发声的重要理由。“很多时候,不是性别议题容易引起争议,而是互联网时代,大家特别容易站立场,不去看事实和逻辑。你觉得要回到事实本身,很多人就怀疑‘你是不是在给谁洗白’。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也希望改变大家愤怒的情绪。”

在接受负面情绪的同时,很多人也向沈奕斐表达了谢意。“2021年12月31日,每个平台都在推出年度报告,比如你看得最多的UP主,你听得最多的播客,大家纷纷私信我,觉得过去一年里我陪伴了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变得宽容了、幸福了,看问题的视角更多元了。我没有办法影响所有人,但我能影响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在网上谈论了无数亲密关系的话题,很多人好奇沈奕斐本人的家庭是怎样的。就在去年,沈奕斐的00后女儿给50后外婆写了一本口述史,叫作《外婆和她的房子》。“我妈妈是一个很平凡、很努力的中国妇女,她的原生家庭不好,她是怎么在坏事里找到好事的,怎么能积极乐观的。从中也可以看到我给女儿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她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且,这本书回答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出生的背景很一般,长大后也没有很大的成就,我们如何能时时刻刻感受幸福,一步步走向更幸福?”

在采访中,被问到“最难忘的事”“最焦虑的事”等时,沈奕斐笑着说:“这可能是中学生写作文的逻辑,总说有没有最难忘的、最特别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最’啊,每天的每件事你做好了,就是生活。到了我这个年龄,我很清楚,就是前面那些不起眼的、没那么特别的步子才能达成现在的我。是不是真的有哪一步特别不一样,我不会这么回忆、评价我的人生,每一步都缺一不可,甚至那些普普通通、天天看书写东西的日子,恰恰是我能够持续产出的重要基础。我一直在努力,所以才有了在别人看来的高光时刻。”

“要感谢很努力的自己。”这句话,沈奕斐说了两遍。

Q:青春期是性别意识、爱情意识萌发的阶段,您怎么跟自己的孩子聊爱情这件事?

沈:我曾和女儿讲过四点。第一,如果你要谈恋爱,请你记得现在谈恋爱有多快乐,将来就会有多痛苦。因为十六七岁的爱情,很难走到结婚,你要有心理准备。第二,妈妈不反对你谈恋爱,但是你身边的人,比如老师会有其他的看法。他们的观点不见得是错的,你要学会倾听和承受。第三,你要观察你可不可以一心两用。比如谈恋爱之后,你满脑子都是他没有办法学习了,你变得更不自信了……你要自己判断衡量这段恋爱的影响。第四,注意自己的安全,包括性的安全和身体的安全。按照中国的法律,14岁以下,不管跟谁发生关系,是不是自愿,都是强奸。14岁到18岁,你是限制行为体,也就是说一半的权利在爸爸妈妈这边。你要发生性关系,爸爸妈妈是有知情权的。還有,比如你可以跟别人约会,但你只能去第一现场,不能去第二现场。因为很多不安全的事就发生在第二现场。

(采写:许淑瑶 整理:黄舸江 刘小熙)

3737501908272

猜你喜欢
社会学爱情家庭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