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

2022-03-21 21:48侯文燕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侯文燕

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的运用效果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糖尿病患者(2020年9月-2021年9月被本院收治),依照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分别施以常规健康教育、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焦虑与抑郁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总依从率比,观察组(95.65%)较对照组(78.26%)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护能力;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2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科常见病,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上升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起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1]。有关数据显示[2],国内每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医疗费用支出约为188亿元,大约每10秒便有1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死亡。而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其病情控制、并发症预防均具有重要作用[3]。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缺乏,加之长期服药,治疗依从性普遍不高。因此,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质量。为明确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于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价值,现对此展开研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录的糖尿病患者,以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46例):25例女,21例男;年龄(34~78岁)平均(53.21±4.82)岁;病程(1~13年)平均(5.89±1.46)年;受教程度:15例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46例):24例女,22例男;年龄(33~79岁)平均(53.28±4.79)岁;病程(1~14年)平均(5.92±1.43)年;受教程度:14例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或中專,11例大专及以上。以上基线数据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科普糖尿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日常相关注意事项等,介绍所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监测预防等,及时回答其疑问。

观察组施以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1)入院指导:热情接待患者,主动向其介绍医院布局、病房设施、住院规章制度等,解释护理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意义,询问其身体状况和基本情况,鼓励其积极提出疑问,及时回答其问题,以减轻其紧张感、不适感,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2)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了解其病情、文化水平,对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实施客观分析,明确健康教育重点。结合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健康宣教方式。例如:对于老龄患者,可选择视频讲解和一对一面对面宣教方式,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患者,可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介绍健康知识查询网址。3)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无法根治,需长期服药,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一些患者可能会因负面情绪而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其病情恶化。因此,健康宣教期间,应注意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其心理诉求,对其现状给予适当的理解和同情,告诉其保持愉悦心情对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以往治疗良好病例,分享优秀经验,指导其通过写日记、实施娱乐活动、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负面情绪。4)用药指导:嘱咐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宜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告诉其坚持服药对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良好遵医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以增加其用药依从性。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家属合理监测不良反应,教会其科学处理低血糖。一些患者怕长期服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故而应向患者进行用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消除其对药物治疗的抗拒心理。5)运动指导:告诉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并指导其定期开展运动。结合患者运动喜爱,选择其较为感兴趣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打太极、散步等有氧运动,以改善机体脂质及血糖代谢。运动期间,严格落实循环渐进原则,并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合理调整运动量与时间,如果患者血糖突然增高或下降,则不适宜开展运动。每次运动后,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糖等指标的变化,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6)饮食指导:合理控制患者饮食、严格限制糖摄取量,对其病情控制、并发症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耐心为患者、家属解释饮食控制的目的,了解患者饮食结构,和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提醒患者按时按量进食,切忌暴饮暴食,减少油腻、生冷食物的食用,并戒烟戒酒,不断丰富饮食类型,以在改善其营养状况的同时,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评估标准:完全依从: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所有的治疗干预活动;部分依从: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1/2以上的治疗干预活动;不依从:难以配合医护人员完成1/2及以上的治疗干预活动。治疗总依从率=100%X(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4-6],评估两组焦虑与抑郁程度及自护能力。SAS和SDS评分越高,提示焦虑及抑郁情绪越显著。ESCA最高分172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护能力越强。借助生活质量量表(SF-36)[7]评估两组生活质量。SF-36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区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x±s/n、%)用t、X2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对比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较高(P<0.05),见表1。

2.2 焦虑和抑郁情绪、自护能力对比

干预前,组间SAS、SDS及ESCA评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以上评分比,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干预前SF-36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况、社会功能评分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上述评分比,观察组均较高(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缓其病情发展,预防相关并发症[8]。由于该病疗程较长,患者需长期服药,易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抗拒用药行为,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因此,应向患者科普规律服药、保持良好心情、合理饮食和运动对疾病控制的作用,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以帮助其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较为注重患者个体化健康诉求,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健康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了解及认同,从而增加其治疗配合度,便于后期工作的良好开展。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入院指导,帮助患者快速熟悉医院环境,减轻其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明确健康教育重点,便于后期干预活动的高效进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以积极客观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工作;通过用药指导,增加患者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其用药依从性;通过运动指导,提高其身体素质,促使其血糖水平的下降;通过饮食指导,使其形成健康饮食习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和对照组比,显著较高(P<0.05)。可见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可增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较为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经过定期对患者心理实施针对性负性情绪疏导和心理抚慰,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经过全面向患者科普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促使其自护能力的提升。观察组干预后SF-36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况、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明显较高(P<0.05)。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经过有效调整患者运动状况和饮食结构,可提升其健康狀况,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经过对其心理状况的干预,增加其治疗信心,提升其心情愉悦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缓解其负面情绪,增强其自护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茜, 程金莲, 韩世范,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护理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J]. 护理研究, 2019, 33(21):3662-3666.

[2]崔庆庆, 王丽, 戴莉敏,等. “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在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1):65-68.

[3]方园, 王晓玲, 徐姗姗,等. 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8):1424-1426.

[4]田银娣, 王怡恺, 李静,等. 焦虑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信效度评价[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22(1):105-108.

[5]李海龙, 章睿, 陈杰,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 36(10):1272-1275.

[6]郭丽娜, 赵杰, 李砺锋,等. 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多中心信效度分析和验证[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21):3841-3845.

[7]孙松朋, 龙俊红, 张书信. 中文版SF-36量表应用于肛肠良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 25(5):497-505.

[8]刘欣. 北京市某公立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与临床实践[J]. 重庆医学, 2019, 48(A01):65-68.

1349501705371

猜你喜欢
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