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2022-03-21 23:33林海英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林海英

摘要:目的 探究隔夜手术器械采取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01~2020.06期间本院消毒供应室120件隔夜手术器械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包括参照组60件,采用多酶清洗剂进行预处理;试验组60件,采用碱性清洗剂进行预处理,清洗后采用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残留血检测2种检测方法对清洗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试验组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85.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对残留血的清洗合格率为98.33%,高于参照组8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酶清洗剂、碱性清洗剂均可用于隔夜手术器械的预处理,但后者可取得更高的清洗质量。

关键词:预处理方法;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多酶清洗剂;碱性清洗剂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清洗是手术器械管理的重要环节,清洗及消毒灭菌质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重要指标[1]。由于实际条件的影响,多数医院的夜间手术室器械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导致手术器械搁置时间过长,表面黏附的血液、黏液、蛋白质等干涸,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甚至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清洗难度[2]。预处理是指在清洗前利用某种手段对器械表面的残留物、污垢等进行处理,促使器械在清洗过程中残留物、污垢等易于脱落,最终达到提升清洗质量的目的[3]。基于上述背景,为探究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本文对本院消毒供应室120件隔夜手术器械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2020.01~2020.06期间回收的120件隔夜手术器械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包括参照组、试验组各60件。参照组:管腔类15件,齿牙类18件,活检钳12件,窥器10件,咬骨钳5件;器械搁置时间4~8h,平均(6.02±0.86)h。试验组:管腔类12件,齿牙类16件,活检钳13件,窥器15件,咬骨钳4件;器械搁置时间4~8h,平均(5.91±0.82)h。两组件数、类别、搁置时间等信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将所有器械拆卸至最小单位,并完全打开各轴节处,摆放于清洗篮筐内,咬骨钳用咬骨钳撑开器撑开,活检钳等置于U型器械架上充分暴露。清洗剂按产品说明书配制使用:(1)参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将浸泡池的温度控制在40℃~60℃,将多酶清洗剂以1:200比例稀释,并将稀释后的清洗剂倒入浸泡池中,放入隔夜手术器械,浸泡6min;取出器械,置于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中清洗。(2)试验组:采用碱性清洗剂。将上述的多酶清洗剂更换为碱性清洗剂,操作步骤、稀释浓度、浸泡温度均一致,隔夜手术浸泡时间为10min。两组隔夜手术器械均放入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中,以预洗-加酶主洗-初次漂洗-二次漂洗-90℃消毒润滑-干燥程序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

采用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残留血检测2种检测方法评价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4]。(1)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观察手術器械表面、齿槽、轴节、管内壁等位置有无水垢、污渍、锈斑、血迹等;(2)残留血检测:对手术器械表面、齿槽、轴节、管内壁等位置进行采样,即在上述部位滴几滴清水,10s后使用大同精细化工公司提供的杰力试纸蘸水,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判定结果:若1min内试纸全部或部分变色,提示阳性,有残留血,判定为清洗不合格;若试纸未变色,提示阴性,无残留血,判定为清洗合格。两组均由相同的2个人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判定及核对。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清洗质量比较

试验组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67%,参照组为85.0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残留血清洗合格率的比较

试验组对残留血的清洗合格率为98.33%,参照组为86.67%,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器械清洗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清洗手术器械残留的污染物,在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手术器械不能及时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需隔夜放置。相关资料表明,隔夜手术器械残留的污染物不仅会增加清洗难度,降低清洗质量,甚至还会对消毒灭菌效果产生影响,导致灭菌失败;同时在高温干燥过程中,污染物易形成锈迹,显著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并增加再次清洗难度[5]。因此,加强隔夜手术器械的预处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是将多酶清洗剂与碱性清洗剂进行对比,并采用目测和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法、残留血检测2种检测方法进行清洗质量的评定,结果发现:碱性清洗剂目测法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67%,高于多酶清洗剂的85.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碱性清洗剂对残留血的清洗合格率为98.33%,高于多酶清洗剂的8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结果考虑,相较于多酶清洗剂,碱性清洗剂可进一步提升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多酶清洗剂是临床常见的预处理清洗剂,其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松解和清除血渍、黏液、蛋白质等有机物,再通过常规的清洗可有效清除隔夜手术器械上的残留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清洗质量;但其仅能起到辅助清洗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残留物的性质[6]。碱性清洗剂不仅具有活性剂的作用,有效清除器械表面的有机物;同时其pH值≥7.5,与活性剂作用相互配合可促使蛋白质水解,利用皂化反应去除脂类,具有更好的乳化及分解能力,从而提升对隔夜手术器械表面的各种有机物及无机物,显著提升清洗质量[7]。刘玲[8]等研究结果显示碱性清洗剂对残留血的清洗合格率为99.75%,与多酶清洗剂的95.50%对比无显著差异;碱性清洗剂表面蛋白检测合格率为99.75%,高于多酶清洗剂92.25%,进一步证实碱性清洗剂可提升清洗质量,效果优于多酶清洗剂。该研究中指出,碱性清洗剂的核心成分是活性剂,结合高pH值可直接作用于各种有机物及无机物,促使残留物快速脱离手术器械表面,提升清洗质量。本研究中的优势在于排除器械类别、搁置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讨论不同预处理清洗剂的区别,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上述研究对清洗残留血的合格率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选取的样本量、器械搁置时间等因素有关,故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综上所述,通过碱性清洗剂预处理能够促使隔夜手术器械表面的残留物快速脱落,经常规清洗后即可达到较高的清洗合格率,应用效果优于多酶清洗剂。

参考文献:

[1]李正英,王秀琴,崔燕.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85-186,191.

[2]李少英,王玉玲,陈兰焕,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双关节咬骨钳清洗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11):77-81.

[3]龚文红.不同清洗剂与预处理时间对麻醉咽喉镜片清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5):2700-2702.

[4]王开秀,韦秀佳,唐小敏,等.保湿预处理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影响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9):667-669.

[5]苏继兰.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4):124-126,130.

[6]陈少霞.比较碱性清洗剂与多酶清洗剂在夜间手术器械保湿处理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3):113-114.

[7]施玉华,陆丽嫦,梁健.多酶清洗剂与碱性清洗剂对复用窥阴器清洗效果的观察[J].护理学报,2017,24(5):56-57.

[8]刘玲,甘俊丽,张世华,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0):1249-1251.

21035005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