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乳腺增生症治疗中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2022-03-21 23:48梁晶刘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梁晶 刘勉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乳腺增生症治疗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2019.10~2020.12本院2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B组(常规取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C组(常规取穴电针治疗)、D组(假穴位经皮电刺激治疗)各50例,观察4组治疗前(首次就诊时)、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SF-M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时A组低于同时期的B、C、D组,B组低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D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B、C组治疗后SF-MP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缓解乳房疼痛情况,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乳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乳腺增生症;镇痛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内分泌失调,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诱发癌变[1]。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有独特优势,认为气滞血瘀证的治疗要点在于行气、活血、化瘀,经皮穴位电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可发挥相应的疗效。但常规低频电刺激治疗时多常规选取穴位,未能结合乳房的痛点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穴位。鉴于此,本院在2019.10~2020.12期间积极开展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取得满意度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研究,均就诊于2019.10~2020.12期间。纳入标准:符合乳腺增生症中西医诊断标准,辩证为气滞血瘀证[2-3];年龄18~40岁女性;有基本规则的月经周期及经期;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针刺禁忌证;近1个月内接受过专业治疗或半年内有激素治疗史;初潮前乳房发育;乳腺炎性疾病或肿瘤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A、B、C、D组各50例。A组:年龄18~40岁,平均(28.96±3.47)岁;病程1~5年,平均(2.73±0.62)年。B组:年龄18~40岁,平均(28.33±3.34)岁;病程1~5年,平均(2.79±0.67)年。C组:年龄18~40岁,平均(28.52±3.55)岁;病程1~5年,平均(2.95±0.72)年。D组:年龄18~40岁,平均(28.14±3.29)岁;病程1~5年,平均(2.81±0.64)年。四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①辨别病经:嘱患者取正坐位,充分暴露乳房。操作者四指并拢,指腹根据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自乳房外围向中央轻轻扪按,找出有压痛的表面光滑无粘连的肿块,该点所在经脉即为病经。②选穴:阿是、太冲、病经本经的子穴、病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下的反应点。根据乳房痛点的个数决定对应的病经数,1~4条不等。③操作:取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负极粘贴连接阿是、太冲、病经本经的子穴;病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下的反应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粘贴正极或负极。以心脏为界,每组正负极在一侧。参数设置:低频2Hz,强度8~12mA,时间30min。月经周期第8d开始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月经期停止。共治疗3个疗程。

B组:常规取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①取穴:屋翳、肩井、乳根、足三里、期门、太冲,均为双侧。②操作:取上述治疗仪,负极粘贴屋翳、期门、太冲,正极粘贴肩井、乳根、足三里。参数、疗程与A组一致。

C组:常规取穴电针治疗。①取穴:与B组一致。②操作:取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mm×25mm),按国家标准针刺穴位,得气后连接华佗牌电针治疗仪,正负极连接穴位与B组一致。疏密波,频率2Hz,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疗程与A组一致。

D组:假穴位经皮电刺激治疗。避开乳房,于每侧手臂取2处固定位置做假穴位,予经皮电刺激治疗,参数、疗程与A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乳房疼痛程度:于治疗前(首次就诊时)、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后)使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进行评估,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3个部分[4]。其中PRI评分0~3分,VAS评分0~10分,PPI评分0~6分,总分0~58分,疼痛严重程度与分值成正比。②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晕针、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計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房疼痛程度比较

A、B、C三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SF-MPQ评分与B、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4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晕针、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高发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需加强相应的治疗。西医治疗以药物镇痛为主,不良反应较多,且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该病属“乳癖”“乳核”等范畴,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中医认为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精神刺激、过度劳累导致肝郁气滞;肝气久郁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则发为乳房肿块,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等为法。电针是常见的针灸疗法之一,对乳房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针强调“气至病所”,酸、麻、胀等针感乃针刺得气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并不为所有患者所接受,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

近些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在妇产科得到良好的应用。该法乃现代物理技术与中医穴位治疗的结合,利用磁场技术作用于不同的穴位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磁场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发挥消肿镇痛的功效;同时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延缓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导,从而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5]。但目前多見的是常规取穴,包括屋翳、肩井、乳根、足三里、期门、太冲等,缺乏针对性。本研究采取的基于经络辩证取穴,结果显示治疗后,经络辩证取穴经皮组SF-MPQ评本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取穴经皮组、常规取穴电针组及假穴位经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常规取穴经皮组与常规取穴电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取得更为显著的镇痛作用。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其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刺激效应、病理反应等方面与周围的非穴位比较有特异性,基于经络辩证取穴电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痛点循经对应的穴位发挥疗效,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法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基于经络辩证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直接循经作用于乳房的痛点而发挥疗效,可提升镇痛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用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张革萍,谭娟,等.柴瓜消结汤结合针刺乳癖三穴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四川中医,2021,39(10):144-147.

[2]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诊疗共识专家团队.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良性疾病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24):1859-1860.

[3]陈惠姣,韦惠宁,邱春萍,等.分区走罐结合针刺原穴治疗乳腺增生30例[J].中国针灸,2020,40(8):810.

[4]谭娟,惠彩霞,白雪峰,等.温针灸、药线点灸联合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气滞血瘀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血脂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4):653-657.

[5]杜侠.穴位电刺激配合中药包热敷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4):317-319.

课题名称:自治区中医药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2019256)

11555011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