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03-21 00:30谭政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关键词:推拿针灸

谭政波

摘要:目的 探究手法推拿联合针灸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自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纳入94例颈性眩晕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7例,对照组单独采取手法推拿,观察组联合采取手法推拿、针灸疗法,为期14d,对比临床效果,包括总有效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较对照组80.85%高(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左侧、右侧)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较对照组高(P均值<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手法推拿、针灸的联合作用效果较高,可调节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变化,促进病情恢复,缓解症状体征,值得优选。

关键词:颈性眩晕;推拿;针灸;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作为常见的临床问题,颈性眩晕的发生与多种病因所致颈动脉颅外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1-2]。所以,积极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病情恢复至关重要。近些年,中医技术在颈性眩晕治疗中体现出独特优势,包括推拿、针灸等。本研究选择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颈性眩晕患者为例,探究手法推拿联合针灸的作用价值,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对象均为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颈性眩晕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共纳入94例,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7例,包括男患者27例、女患者20例,年龄为36~73(54.61±12.23)岁,病程为0.5~5(2.95±1.30)年。对照组47例,包括男患者25例、女患者22例,年龄为37~73(55.21±13.09)岁,病程为1~5(3.10±1.43)年。经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均值>0.05)

入选标准:①符合《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②神志清楚,书写、理解及沟通、听力等能力正常;③存在针灸及推拿适应症;④知晓研究,主动参与。

排除标准:①认知、心理等障碍;②颈椎骨折/脱位/感染;③占位性病变、皮肤病;④近期接受其他药物治疗;⑤研究期间因个人原因而主动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单独进行手法推拿,具体如下:(1)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保持身心放松;(2)采取点、按、压、推、揉等手法推拿患者颈、肩背等肌肉,注意力度适中,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针对结节状肌肉痉挛者,按揉压痛点2min左右,同时持续点压百会穴,风池穴1~2 min,视病情变化,进行颈部向上静力拔伸;(3)0.5h/次,1次/2日,连续推拿14d。

观察组:联合进行手法推拿(实际操作、疗程与对照组相同)、针灸治疗,针灸具体如下:(1)指导患者选择俯卧位,放松身心;(2)选择穴位,包括百会穴、悬钟穴、风府穴,对其进行常规消毒;(3)以30号1.5寸毫针为工具,刺入穴位,深度为0.5~1.0寸,得气后留针0.5h;(4)1次/日,连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标准如下[3]:(1)治愈,症状体征彻底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坚持工作;(3)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但易复发;(4)无效,病情未见改变。

总有效率为总例数、无效例数之差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为工具,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基底动脉、椎动脉(左侧、右侧)。

1.3.3中医症候积分

结合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包括眩晕程度(8分)、眩晕频度(4 分)、眩晕持续时间(4分),总分16分,中医症候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系统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变量行t检验,否则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治疗14d后,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左侧、右侧)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较對照组高(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14d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讨论

颈性眩晕的发生机制虽未明确,认为与颈椎病有关,尤其是椎动脉型、交感型,表现为恶性呕吐、耳聋、眼球震颤,甚至头痛,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4]。

传统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归于“眩晕”范畴,与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有关。也有研究指出,风寒湿邪、外感风寒等阻滞颈部的经络/肌肉,可引起风痰瘀互结,造成健康隐患,进而出现眩晕表现[5]。随着中医学说发展,推拿、针灸等中医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手法推拿、针灸的联合作用效果更高。本研究通过探究本院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情况,发现手法推拿联合针灸的整体效果较单一手法推拿更高。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表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方案可促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结果显示,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和文献[6]结果相符,说明手法推拿、针灸的联合使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缓解症状体征。原因如下:手法推拿,是利用按法、压法、点法、捏法等不同形式操作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特定部位,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颈性眩晕患儿而言,手法推拿可通过合理按摩其肩、背部肌肉群,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状态,促进血循环,以改善颈椎动力平衡问题。针灸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针具对患者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并辅以捻转、提插等手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手法推拿的同时辅以针灸疗法,可进一步增强局部作用效果,以增加血氧供应,改善脑组织代谢,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减轻局部肌肉痉挛程度,以及纠正血脂、血流变异常变化,促进微循环恢复,调节基底动脉、椎动脉(左侧、右侧)血流动力学变化,缓解症状,加速机体恢复速度[7]。

综上所述,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方案可作为颈性眩晕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对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进行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沙高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71-74.

[2]谭世威,熊键,马艳,等.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5):366-368.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01-216.

[4]张晓晓.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692-693.

[5]蒲红梅.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15):28-30.

[6]朱迎春.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8):2782-2783.

[7]朱迎春,郭永菊.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8):1-3.

3213501908295

猜你喜欢
推拿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