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2-03-21 00:30陆柏宇林衡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危险因素

陆柏宇 林衡锋

摘要: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固定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01-2020.12于本院开展内固定手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总共8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术后有无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分成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资料差异,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术后12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纳入发生组,占15.00%;68例未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纳入未发生组,占85.00%。两组有无内侧柱粉碎、Neer分型及复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Neer分型III或者IV型、内侧柱粉碎以及复位程度差均是影响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Neer分型高、复位程度差和内侧柱粉碎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螺钉穿出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内固定手术;肱骨近端骨折;螺钉穿出;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肱骨近端骨折于临床较为常见,指的是包含肱骨外科颈在内和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在伴随骨质疏松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发生率仅位居股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之后[1]。当前,临床多通过内固定手术对骨折块移位超过1cm或成角超过45°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进行治疗,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肱骨头螺钉穿出、肱骨头坏死、肱骨头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等并发症[2]。据有关资料显示[3],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患者螺钉穿出肱骨的发生机率在10-30%,會对其术后疗效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其二次手术机率。因此,积极分析术后螺钉穿出的危险因素对防止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现对2018.01-2020.12于本院开展内固定手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总共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01-2020.12于本院开展内固定手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总共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0-80岁,均值(60.48±5.62)岁;左侧患肢48例,右侧患肢3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跌倒致伤54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纳入标准:(1)均结合体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是单侧肱骨近端骨折。(2)年龄在40-80岁。(3)均在伤后2周开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病理学或者开放性骨折者。(2)患肢伴其他骨折或存在关节炎、手术史者。(3)单侧、结节性骨折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将手术禁忌症排除后由相同一组医务人员开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麻醉后采用沙滩椅卧位,由胸大肌和三角肌的间隙入路,术中经缝线对肩袖肌止点进行牵拉,以间接复位大小结节,后采取克氏针开展临时固定,术中尽可能控制对患者骨膜和软组织的损伤。于C臂机的透视下,于患者肱骨头的关节软骨以下约5mm位置采取螺钉固定锁定钢板在骨折位置,伴骨质疏松和骨缺损患者,术中能经同种异体骨条开展植骨处理。除部分内侧柱粉碎的患者之外,术中经内侧柱的皮质支撑或螺钉植入以重建内侧柱,对伴肩袖损伤者开展缝合。重度骨质疏松者术中很难获取理想复位效果,和部分钢板与解剖不匹配内侧柱粉碎者,未开展内侧柱重建,能采取关节置换处理粉碎内侧柱。

患者的内侧柱粉碎、骨密度、Neer分型经术前CT、X线、肱骨近端的骨干皮质厚度和术中透视片评定,同时记录下术中有无植骨、螺钉数目,术后结合复位后颈干角评定患者损肩复位程度(127-145°为优,余下为差)。螺钉穿出评定标准: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螺钉将肱骨头的关节软骨穿出同时部分至肩关节囊中即为发生螺钉穿出[4]。

1.3统计学处理

经SPSS22.0软件对有关数据开展处理,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代表计数资料,以P是否<0.05为判断标准。选出有差异项目,检验标准为α=0.05,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80例患者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情况

80例患者中,术后12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纳入发生组,占比15.00%(12/80);68例未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纳入未发生组,占比85.00%(68/80)。

2.2 影响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有无植骨、骨密度、螺钉数目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有无内侧柱粉碎、Neer分型及复位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3 影响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Neer分型III或者IV型、内侧柱粉碎以及复位程度差均是影响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1,详见表2: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属于临床一类常见骨折,老年人群是疾病高发人群。经内固定手术能起到良好疗效,但术后易出现螺钉穿出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降低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5-6]。当前,临床有关术后螺钉穿出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多。本次研究显示,肱骨近端骨折者于术后螺钉穿出的发生率是15.00%,这和黑金璇[7]研究中14.44%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分析术后螺钉穿出发生组、未发生组的资料差异后发现,两组在有无内侧柱粉碎、Neer分型及复位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Neer分型III或者IV型、内侧柱粉碎以及复位程度差均是影响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1。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Neer分型:Neer分型III或者IV型者,术后出现螺钉穿出的机率越高。(2)内侧柱粉碎:内侧柱粉碎者,术后出现螺钉穿出的机率越高。(3)复位程度:复位程度差者,术后易出现螺钉穿出。原因是Neer分型较高者、内侧柱粉碎者开展复位处理时难度较高,复位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术后易出现螺钉穿出等并发症[8]。结合上述危险因素,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术前做好有关影像学检查,术中合理选取适宜螺钉数目和深度,确保骨折位置的稳定性,提升复位程度,使内侧柱支撑恢复,进而减少术后出现螺钉穿出的风险,提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Neer分型高、复位程度差和内侧柱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于术后易出现螺钉穿出,需临床采用一定措施以提升骨折稳定性,增加肱骨头支撑力,进而减少螺钉穿出发生,提升手术疗效。此外,本次研究依旧存在不足,如选取的样本量不多,研究中未考虑到患者术后有无制动、有无开展抗骨质疏松有关治疗等因素,还需未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充分论证。

参考文献:

[1]马捷,汤洋,陆雄伟,等.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2):166-169.

[2]汪秋柯,张明,陈云丰.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及处理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7):641-644.

[3]张志海,孙思佳.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5):94-95.

[4]陈冰,罗金金.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继发性螺钉穿出[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3):412.

[5]吴加明,沈卫星,牛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的处理和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4):53-55.

[6]崔智勇,田耘,冯辉,等.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4):323-328.

[7]黑金璇.125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76-79.

[8]赵勇,乔跃跃,薛海鹏,等.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骨水泥髓内支撑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11):999-1002.

3375501908251

猜你喜欢
肱骨近端骨折危险因素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临床研究
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对疗效影响的分析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