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改变中的应用体会

2022-03-21 00:52黄颖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硬化

黄颖华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改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8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8例慢性乙肝肝硬化胆囊病变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乙肝组及病变组,均给予超声检查,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组胆囊壁增厚、双边征(53.57%、35.71%)发生率高于乙肝组(25.00%、10.71%),胆囊肿大及腹腔积液发生率(10.71%、0.00%)低于乙肝组(39.29%、25.00%),P<0.05。結论 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检查中,采用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胆囊病变,为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依据,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应用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慢性乙肝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慢性乙肝肝硬化主要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成,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也是造成临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病理特征为干细胞坏死、残存干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生成,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并形成假小叶,从而逐渐发展为肝硬化[1]。胆囊病变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同的胆囊病变程度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疾病进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随着肝实质损伤的扩大,胆囊病变也逐渐变得严重,因此胆囊病变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访及临床病情预测中具有重要地位[2]。为准确观察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情况,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其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为超声检查,以超声波为原理,通过超声波遇到脏器及相关病变组织反射的回声进行疾病诊断,并将回声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对人体内部器官及结构进行观察,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现针对院内56例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8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8例慢性乙肝肝硬化胆囊病变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乙肝组及病变组。乙肝组纳入患者男女比18:10,最小30岁,最大65岁,均值(47.62±5.87)岁,肝功能分级为A级、B级及C级,每个级别分别纳入6、10、2例;病变组纳入患者男女比16:12,最小31岁,最大65岁,均值(47.84±5.79)岁,肝功能分级为A级、B级及C级,每个级别分别纳入4、11、3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组间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3];②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乙肝肝硬化;③认知功能正常,能够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沟通者。

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②精神、意识异常或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障碍者;④合并肾脏及肝脏原发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主要步骤如下:

超声检查:检查时间为患者空腹时,检查仪器为本科超声诊断仪,将线阵探头及凸阵探头频率分别设置为3~7MHz、3~5MHz,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分别采用线阵探头及凸阵探头测量胆囊体部前壁厚度及前后径,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胆囊壁厚度>3mm即可诊断为胆囊壁增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变组胆囊壁增厚、双边征(53.57%、35.71%)发生率高于乙肝组(25.00%、10.71%),胆囊肿大及腹腔积液发生率(10.71%、0.00%)低于乙肝组(39.29%、25.00%),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肝肝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再生结节及假小叶,早期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损伤等症状,由于该时期内慢性乙肝肝硬化起病较为隐匿,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为及时提供有效治疗措施,延缓病情发展,需及时进行准确诊断。

临床研究表明[4],胆囊病变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胆囊病变的程度不断严重,肝脏疾病病情也在不断发展,因此胆囊病变的诊断对慢性乙肝肝硬化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肝硬化伴胆囊壁厚度改变及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现阶段,临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肝硬化伴胆囊壁增厚改变及功能降低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在HBV感染后对病毒入侵进行对抗,有误杀现象发生在免疫清除中,引发肝脏细胞及组织的损伤性疾病,因此及时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及时诊断,观察是否出现胆囊病变对临床治疗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通过向体内发射超声波,将超声波反射的回声经过处理形成图像,从而对机体内部结构及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具有无创、辐射小、对机体损伤小的优点[5]。本文分析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病变组胆囊壁增厚、双边征发生率高于乙肝组,胆囊肿大及腹腔积液发生率低于乙肝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病变的因素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门静脉属支-胆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胆囊壁的血流瘀滞,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②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胆囊壁内液体积聚、水肿;而腹腔积液的浸泡效应和伴行的低蛋白血症更易导致胆囊壁增厚。③肝胆淋巴回流障碍:腹膜包裹胆囊大部分后,在胆囊窝周缘移行为肝包膜。肝硬化时胆囊淋巴回流受阻,与部分未经吸收的肝淋巴在通过肝包膜渊人腹膜腔前首先引起胆囊壁水肿。④胆汁潴溜长期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内膜慢性反应性水肿炎性增厚。⑤肝硬化时心钠素减少、活性降低醛固酮增加等内分泌失调所致的水钠潴留。⑥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系统中一氧化氮浓度增高,而一氧化氮对胆囊壁的血管平滑肌及胆囊本身的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⑦乙肝病毒直接损伤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壁[6]。本文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的胆囊病变现象为胆囊壁增厚,且呈弥漫性增厚,病变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双边”征现象,“双边”征就是水肿增厚的高回声胆囊壁中间有一条低回声带,将高回声的水肿增厚的胆囊壁分为两条,在肝硬化患者超声图像中十分常见,能够将胆囊自身疾病与慢性乙肝肝硬化胆囊壁增厚进行良好区分。同时还有不少患者存在胆囊肿大及腹腔积液的现象, 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减低使白蛋白产生量少, 然后使患者产生低蛋白血症、 内分泌紊乱等的症状, 这些症状又使患者产生了大量腹水, 腹水的浸泡作用等使患者胆囊壁增厚甚至产生“双边” 征现象,因此可以发现腹水是肝硬化患者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7]。表明针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胆囊病变,超声图像可见胆囊壁增厚、“双边”征现象、胆囊肿大及腹腔积液等征象,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同时通过观察胆囊病变程度,可对患者肝功能及肝实质损伤进行分析,从而使临床准确掌握患者病情,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检查进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分辨胆囊病变,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疾病预后提供有力依据,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葛肖艳,李军,曹春莉,等.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评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20,48(11):1065-1069.

[2]虞梅,梅琪,韩莹莹,等.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在监控肝硬化结节演变和恶变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9):709-714.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38-961.

[4]谢许萍,谢学建,张胜林,等.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多普勒改变特点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3):351-352.

[5]王小立,李玛,黄泽萍.超声造影在厚壁型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8(2):159-163.

[6]孙建华,王小亭,张青,等.超声检查在压力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6):575-577.

[7]谢许萍,谢学建,张胜林,等.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多普勒改变特点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3):351-352.

1741501705299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