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低渗油藏的采油工艺和压裂工艺研究

2022-03-21 05:39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支撑剂压裂液浅层

周 铮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蓬勃作业公司,天津 300450]

伴随着石油消耗速度的加快,国内的各种优质油藏数量逐渐减少,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对此,油气开发中心逐步转移至浅层低渗油藏的开采,这类油田占新发现油藏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具有产能低、渗透率低的特点,开采难度相对较大。为稳定石油的供应,深入探讨采油和压裂工艺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浅层低渗油藏的采油、压裂工艺进行如下论述,希望能为这类油田的开发、利用起到作用。

1 浅层低渗油藏的开发现状

国际上,对于浅层低渗油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通过分析浅层低渗油藏的生产特征、渗透率,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一是一般低渗油田,这种储层比较接近一般储层,地层下的水饱和度为25%~50%,具有工业性的产能。但是对于钻井、完井作业而言,极有可能会造成污染,有必要对储层采取保护措施;二是特低渗油田,油田储层含水饱和度大,这类油田的部分油层有低电阻,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测井难度。通常来讲,这类储层无法满足工业标准,需要进行压裂作业;三是致密低渗储层,空隙半径小,油气的进入有一定难度,和有效储层下线相似,多没有自然产能,需要压裂作业才能投产[1]。

在国外,浅层低渗油藏的开发已有一段时间,它们始终保持一个观点,特别是高压低渗油田,初次开采压力大,天然气能量充足,应借助自然产能进行开采,可以适当延长低含水期、无水期的时间。借助溶解气驱能量、弹性能量进行开采,由于油层产能递减速率较快,大大降低采收率,一般为10%。进入低产期后,采用注水的方式开采,保持注水能量,此时采收率明显提高,为20%。

2 浅层低渗油藏的采油工艺

按照举油出井的方式,采油工程有很多种采油方法,常见如人工举升法、自喷采油法,其中前者主要适用于油层能量小,无法自喷生产的油田,借助机械设备对底部的油流进行能量的补充,将原油举升出井口;后者则适用于浅层低渗透油田,是指油层借助自身的能量,将原油自油层趋到底部,然后从底部将原油喷到地面的一种方法,相较于人工举升法,这种方式设备简单、产量高。对于采油方式的选择,通常根据举升适应性、经济评价、油井产能等方面确定,现就浅层低渗油藏的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介绍。

2.1 注水井增注技术

浅层低渗油藏的开采,其难点在于油藏渗透率低,油气很难在孔隙流通。开采过程中,应保证地层有着充足的压力,从而减小开采难度。要想提高地层的压力水平,可以借助注水量增加的方式增强压力。在注水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注水系统的水质高,水质问题是向浅层低渗油藏注水的保障,应在开始注水至水流下注的整个过程,确保注水质量达标。二是保证注水压力低于储层破裂压力,若注水系统启动时压力较大,自主吸水能力将很难负荷这类油田的要求,此时可以再次增加注水压力,使其和储层破裂的压力相似,从而使接近油藏的位置出现细小裂缝,进一步增加储层的注水量。若借助压力无法提升吸水能力,可采用短裂缝压裂技术进行辅助,注意保证其高度、长度处于规定范围,以免影响注水结果。三是储层的吸水能力要稳定,石油开采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遇到速敏、酸敏的储层,这些储层存在很多黏土矿物颗粒,若开采过程给储层带来严重损伤,就会引发安全事故[2]。如若遇到这种情况,可用黏土填充,进而增强储层吸水能力的稳定性。

2.2 大压差采油技术

2.2.1 有杆泵抽油工艺

有杆泵抽油工艺适用于各类油田的开采,比如多层完井、小井眼井等,其由抽油机、抽油泵(安装于油管柱下方)、抽油杆柱组成。抽油杆柱将地面设备的动力、运动力传至抽油泵柱塞,促使其来回运动,油管柱液体增压,将油层产液抽到地面。此工艺优点众多,比如设备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浅井投资小,开采费用低,能量利用率高;可调节产能,录取相关的资料数据;适用于高腐蚀、结垢的原油举升。同样,其也有一些缺点:井斜摩阻损失大,套管受磨损;设备尺寸大,机动性差,不适于海上平台;中井、深井开采费用高。但总体上看,有杆泵是当前普遍使用的采油泵。

应注意,在该工艺使用期间,应结合油层的实际情况,对采油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技术参数界定为:一是满足油井的提液需求,即在现有开采技术的许可下,满足开发要求,发挥油层潜力;二是应保持较高的系统效率和泵效;三是抽油杆柱组合应符合等强度原则,确保各级抽油杆均匀受力[3]。另外,还要科学地选择油管柱、抽油机等配套设备,保证该工艺技术充分发挥作用。表1为常用抽油机的相关参数。

表1 常用抽油机的各项参数

2.2.2 水利活塞泵抽油工艺

水利活塞泵以液体(加热后)为动力液,抽油操作中,动力液由四通阀持续进入油管,经由液力马达带动抽油泵运作。产出液经过增压处理后,排向油套环形空间,与动力液混合,然后返回地面。水利活塞泵的优点为:通过对动力液循环速度的控制,对泵冲次进行调节;泵效高,一般为65%~70%;适用于多层完井、深井和斜井,检泵时不需要起下管柱。缺点为:动力液消耗量大,若当动力液不充足,将无法开采;高排量井投资大,类似气举,操作费用高;不适于小井眼井、高油气比井。

2.2.3 螺杆泵采油工艺

螺杆泵由电机、电控箱、机架、大四通等组成,泵井下构成为定子、转子、抽油杆等。工艺原理为电控箱将电流输至电机,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至输入轴(减速箱),结合卡瓦向抽油杆、转子传送旋转动力。井下的螺杆泵由定子、转子组成,彼此之间形成多个密闭空腔,转子在定子中转动时,空腔会从一端转至另一端,从而将液体提到地面。工艺优点为:井下部件少,地面设备操作简单;设备的机动性好,适用于结垢、高黏原油的开采;能量利用率低。缺点是不适于高排量井和深井。

2.2.4 气举采油工艺

由于浅层低渗油藏的特殊性,开采难度相对较大,油藏开采率也不高。对于渗透性比较低的天然气而言,借助气举采油工艺可以改善开采量。工艺优点包括:井下设备简单,不受井温的控制;防腐蚀简单;高排量时,能量利用率高;适用于小井眼井和斜井。缺点是:高压气举不安全;人工举升投资高,需要建设循环管线,钢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容易形成乳化物,增加原油的处理难度;低排量时,能量利用率低。

2.2.5 电潜泵采油工艺

电潜泵采油工艺特点是,将电机直接放在井下,避免使用大型传动装置,采油效率高,适用于海上平台、斜井采油,方便自动化管理。而且,适应广泛的排量变化,排量调整简单,强化排液能力强。缺点是:不适于高温井、低产井;高汽油比井泵效率低,结垢、出砂井容易出事故,泵部件易腐蚀和受损。

3 浅层低渗油藏的压裂工艺

压裂工艺是指采油时借助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也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出现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填充裂缝,提高油层渗透能力,增加产油量。该工艺是低渗油藏开发的有效手段,在多年的发展中,压裂工艺在材料性能、设备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工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3.1 控缝高压裂技术

控缝高压裂技术,是指在前置液中混入导向剂,同时进入裂缝。根据裂缝方向和高度,科学地选择导向剂,在裂缝底部、顶部形成遮挡层,增强裂缝末梢阻抗,防止裂缝延伸。一般来讲,上浮式导向剂用于缝隙顶部,下浮式导向剂则用于底部,由于裂缝高度会受阻抗、岩石物质等因素影响,形成低渗隔层,控制裂缝的高度[4]。控缝高压裂技术主要适用于浅层低渗油藏,因为其在压裂作业中容易使压裂高度进入遮挡层。

3.2 分层压裂技术

分层压裂技术适用于多层油田,包括:①机械分层压裂技术,借助封隔器分离油层的隔层,逐层进行压裂处理;②封隔器分层压裂技术,此技术应用广泛,借助轴向荷载产生径向膨胀、轴向压缩,从而分隔油层。缺点是工艺复杂,实施难度大;③限流分层压裂技术,对每层孔眼直径、数量进行控制,若压裂层孔眼数量比较小,需要增加压裂液的注入量,来提升压裂层的压力。同时,借助孔眼摩阻增加井底压力,达到逐层压裂的效果。

3.3 选择性压裂技术

选择性压裂技术包括:一是填塞球选择压裂技术,借助封堵球暂时封堵油层(低破裂压力);二是蜡球选择性压裂技术,借助蜡球封堵高渗层,压裂低渗层。待油田产油后,蜡球逐渐消失,从而释放更多的油量。这种工艺的实施,需要充分了解井下环境,严格控制蜡球数量,因为蜡球价格低廉,所以其经济效益比较高。

3.4 斜井水力压裂技术

斜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受自身斜度的影响,多数伴有近井筒效应,支撑剂、压裂液进入裂缝时,受额外摩阻的影响而提前脱砂,导致相关参数和预期不符,影响油藏产能。对此,可以在前置液中添加支撑剂段塞(低砂比),使液体出现较强的切割作用。对于近井地带的裂缝,切割作用能够帮助液体流动,减少摩擦阻力。此外,对于裂缝比较多的近井带,这种支撑剂段塞可以有效堵塞小缝隙,增加主缝隙的宽度。

3.5 注意事项

(1)设计原则。为保证压裂工艺的实施效果,应基于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的开发方案,以提高单井产量、稳产为抓手,借助试验、理论分析等方式优选压裂工艺参数。在保证产能的情况下,明确裂缝半长,尽量通过压裂调整产液剖面,延长开采期。

(2)压裂液的选择。在浅层低渗油藏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是主要的工作液,既可以传递压力,又会形成水力裂缝,压裂液选择期间应综合考量储层性质、经济状况。在浅层低渗油藏压裂作业中,压裂液的性能尤为重要。由于油层浅、地层能量小、温度低,应保证压裂液有滤失量低、低温交联等特点,考虑压裂液是否会伤害储层,使用快速返排、伤害小的压裂液[5]。目前对于井深不超过800m的井,通常使用表面张力低、低温下彻底破胶的压裂液。

(3)支撑剂的选择。其作用是分隔和支撑裂缝的壁面,使压裂施工完成后裂缝始终有效支撑,从而消除地层的径向流,促使流体进入裂缝。基于力学性质,可以将支撑剂分为:一是脆性支撑剂,变形小,硬度大,易在高闭合的压力下破碎,比如玻璃球、石英砂等;二是四韧性支撑剂,变形大,承压面积随之变化,如铝球、核桃壳等。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支撑剂为人造陶粒、天然石英砂,前者适用于不同闭合压力,特点是耐温、抗压强度大、密度高、抗盐等;后者适用于低闭合压力的浅井,特点是价格低、密度低、抗压强度低、来源广等。

(4)压裂改造管柱。对于浅层低渗油藏,采用278//平式油管。以国产J55平式油管为例,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国产J55平式油管强度设计表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逐年上涨,石油产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给我国的石油生产带来巨大挑战。石油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其品质逐渐降低,浅层低渗油藏数量增多,加强对这类油井采油、压裂工艺的研究,对稳定原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采油工艺、压裂工艺比较多,而且每种工艺技术的特点不同,给石油企业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基于此,石油企业应结合油井特征、生产需求,科学地选择工艺技术,以满足生产需求,提高原油利用率。

猜你喜欢
支撑剂压裂液浅层
晋西黄土区极端降雨后浅层滑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平井多簇支撑剂分布数值模拟
一种清洁压裂液性能评价研究
一种利用温敏型泡沫压裂液进行重复压裂的方法及应用
压裂支撑剂回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及评价
自悬浮支撑剂清水携砂压裂增产机理研究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近30年陈巴尔虎旗地区40厘米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