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鲜活的课堂还给孩子

2022-03-22 23:00刘圣
教育界·A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应对策略

刘圣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无论老师怎么启发暗示,学生就是不为所动,课堂俨然成了老师自导自演、自说自话的场所,学生表现得太过“安静”,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无味。如何能把活跃的气氛还给课堂,把鲜活的课堂还给孩子?文章具体分析了影响课堂气氛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四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堂气氛;内外因分析;应对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曾经在谈论课堂有效教学时指出,激活课堂的核心要素是激活学生思维,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己去走、去跑、去飞。对此,笔者深有感触。笔者在参加名师工作坊的活动时,观摩了一节力学专题的初三物理复习研讨课,其教学设计主线明确,思维梯度适宜,重难点有呈现,考点信息覆盖全面。执教者是一位工作六年,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学生来自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乡镇中学。然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老师怎么启发暗示,学生就是不为所动,课堂俨然成了老师自导自演自说自话的独幕剧现场,学生表现得太过“安静”,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无味,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再审视笔者身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也大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问题出现的关键在于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没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

一、影响课堂气氛的内外因素

笔者通过大量的学生问卷调查、师生走访谈话、教学大数据分析、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学习成长过程,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对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进行剖析。

(一)内因决定学生课堂表现的主动性

矛盾论表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表现得主动积极,是否能保持师生深入互动从而使课堂保持青春活力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年龄、性别、性格、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内在个性品质。

1.年龄。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随着日月流逝而增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成长规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未形成特有的性格特征和稳定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大都天真活泼,好奇心强,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能有所展现。到了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些学生开始害怕犯错,不敢冒险,会刻意地隐藏自己的表现欲,不再像小学时期那样直白活跃,而变得含蓄收敛,主动性大大降低。这是笔者根据实践分析得出的一个普遍规律。

2.性别。性别是在生物界同种个体之间普遍出现的一种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现象,在生理、生化和行为方面(心理方面)也同样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多数男生较为调皮、好动、不拘小节,多数女生相对细心、文静、稳重。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们外在的性别差异表现会更加明显。

3.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最能表现个体差异。性格内向的人善于思考、喜欢安静、敏感,有时会有不自信的表现。而性格外向的人则更善于提问和接受外在刺激,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这类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从这方面来看,性格外向的学生比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帮助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趋于有效和高效。

4.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影响活动完成效果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学生的智力表现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更高者,更能外在地在课堂上表现出主动性。能力是靠长期训练而获得的,由于孩子们所处地域、家庭等方面在教育重视程度方面的差别,影响学生知识储备不同,从而使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常常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干不了的事情不愿意去争取,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及预期。

5.态度。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一般来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它们有所偏颇时,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我们经常说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实际上就是内在感受的认知是否正确。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只有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适时进行自我情感的调节,做出积极的应对,才会使自己集中精力,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6.价值观。价值观表现在基于人一定的思维感官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行为,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人们常说“三观”要正,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尽管在年龄、性别、能力上,学生各有差异,但形成认定学习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并终身受用的一种途径,认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的意识,会促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融入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二)外因影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展现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与内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沉闷,教学效果不随人意,除了学生自身内在的决定因素,外部因素诸如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教师的业务素质、责任感、语言和形象、幽默感、感染力等)、师生关系、班级文化氛围、班级管理、各学科特点等,也会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展现。

1.教师的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外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规范而又不失幽默的学科语言,睿智的学科思想,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要求我们在学生面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这鞭策着教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业务扎实的人,成为充满正能量、有责任感的化身。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容纳,说明他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这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教學,更容易活跃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愿意并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展现课堂主体角色的地位。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持有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地位、情感沟通、尊重信任等。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相互作用,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有效价值和实现学习意义的具体措施。而积极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更加融洽和谐。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直接影响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也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班级的文化氛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让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学校的每一个环境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开放的、生动的教育空间。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班级能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理解、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地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营造也就水到渠成。

4.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过程。对于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班级单元而言,班级的科学管理,说到底就是制度和人心的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能直接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发展。班级里的所有任课老师都要思考,怎样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坚定教育培养人的初衷,塑造出一批批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生。

5.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吸引力,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初中物理为例,初中物理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物理思维,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語言解释生活现象的各种规律。物理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实验能力、对生活现象和情境的分析探究、规范的语言训练、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等方面有储备。学生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对于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不足,导致学不会、学不完,原先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淡去,加之中考紧张的氛围感,学生们自然就较难成为积极课堂的主体。

二、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的策略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动事物前进的重要过程。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如何把鲜活的课堂真正还给孩子,如何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舞台,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地解决。

(一)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增长规律不会改变,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性格、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要善于认识内、外向性格学生的差异性,肯定不同性格表现出来的阶段性优势,鼓励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性格中的缺陷。教师要经常性地通过进行个别交心谈话、关注学生成长记录、青少年理想座谈、特异体质和特殊心理干预、家访等方式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向学生提供可行的学习标准和可达的奋斗目标,适时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人生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生如子,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把好正确的方向。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学师。教师要通过自身健康而积极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营造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在学生的眼里,教师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教授人生哲理,其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每一节活泼生动高效的课堂,都是师生共同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功的名教师背后,都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努力的回报,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成人道路上,都是对教师人格魅力感召的呼应。

(三)实施科学规范的有效管理

管理出效益。对于班级的科学管理,教师要做到管理方式不过于偏执,加强民主管理,以满足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训练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一针见血,及时修正。学校、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形成合力,不可有所偏颇或置若罔闻,管理要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开始,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制度走向系统,最终实现科学管理和文化育人的最高境界。

(四)坚持一以贯之的长期训练

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长期坚持训练才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好方法。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所向往和期盼的,因为课堂凝聚了上课老师的人格魅力,言而有序、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师生思维的火花碰撞,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在这里,学生能享受过程,体验成功,获得快乐,回味甜蜜。只有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教学理念,严于律己,时存危机,适时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努力,贯彻这种思想并付诸行动,坚持一以贯之的长期训练,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考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惯性,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梦想舞台。

学生活则课堂活。教师把鲜活的课堂还给了孩子,孩子给予老师的则是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高效学习的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魏青.心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王露华.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艺术—学生对抗行为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23-24.

2865501705378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应对策略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