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2022-03-22 22:16宋阿芬
闽南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家户户年味鞭炮

宋阿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经意间,春节又翩翩而至。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家乡的年味总是氤氲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回味无穷。这些年味是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画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种温暖的回忆。

赶年集

在家乡,赶集叫“赴圩”,赶年集就是在临近除夕去赴一场热热闹闹的圩日。离家乡最近的集镇是九龙江北溪畔的芗城区浦南镇,离我村有六公里左右。平日里浦南集市逢农历二五八,但是过了腊月二十五,天天都有集市。人们或走路或骑自行车顶着朝霞,冒着晨雾,绕过村庄,急匆匆赶到碧溪渡口,邻村来赶年集的人们也蜂拥到渡口,各自买了一块钱的船票,便纷纷上了小船,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各种农产品,还有鸡鸭鹅等牲畜把整只小船挤得满满的。小船马达的声响盖过了喧哗声,站在船上,江风习习,江面波光粼粼,伴着跳跃的阳光,也伴着那颗跳跃的心。

片刻,船就到了浦南渡口,挑箩筐的,背袋子的,提菜篮子的人们像潮水般一样涌向集市。集市就在沿江而建的大街,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五谷店、杂货店、糖果店、花店、布匹店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文具玩具、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五花八门,让你眼花缭乱;卖烧鸡的,油条煎饼,卤面手抓面等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当然了,红红火火的春联,种类繁多的鞭炮是最显眼、最热闹的。集市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狗鸭鹅的喧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赶集的人们卖完挑来的农作物,就开始购买米粉、面线等年货,或添置筷子、勺子或菜板。跟随大人来赶集的小孩就是凑凑热闹,在人流涌动的集市里穿梭,遇见同村的玩伴,隔老远就招手呼唤:嗨,你也赴圩啊!然后就呼朋引伴地逛完东家逛西家,五颜六色的糖果,各式各样的小玩具都是小孩涉猎的对象。

光阴如九龙江水,滔滔不绝地流走了几十年,昔日鼎盛辉煌的浦南集市已褪去繁华,显得萧条落寞了。如今九龙江北溪浦南大桥已横跨两岸,方便快捷。但浦南集市的繁华不再,热闹消失……

贴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门对,楹联。乡亲们的春联大都是请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代写的。临近春节,乡亲们到供销社买回红纸和墨汁,然后裁好红纸,折好格,折成“四字格”“五字格”,再请邻居和气善良的坤叔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央求坤叔写春联的乡亲特多,先来后到,坤叔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殷红喜庆的春联早已层层叠叠地摆满房屋、门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竹报平安福,花开富贵春。”“东西南北财,春夏秋冬福”“生意兴隆达三江,财源茂盛通四海”……这一副副崭新又吉祥的春联?“出炉”了,红底黑字,鲜艳夺目,春意盎然。等候的乡亲们乐呵呵地赞赏坤叔人好,毛笔字也写得好!整个房间弥漫着不仅仅是浓浓的墨香味,更多的是乡亲们那情感交流的人情味与文化味。

临近除夕就要贴春联,老家把贴春联叫做“糊门对”,糊门对已是人们除旧迎新的最耀眼标识。家家户户用自制的糨糊开始忙活糊门对,院门、房门、窗门,还有蘑菇房,柴禾房,甚至猪圈、牛棚、鸡笼都贴上春联,在门楣上贴“抬头见喜”,在米缸上贴“年年有余”,在蘑菇房上贴“五谷丰登”,在猪圈上贴“六畜兴旺”……万象更新,一片喜庆。一副副红春联像盛开的花朵红遍村庄,红红火火,喜气腾腾,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火红、兴旺、祥和的气氛是人们喜迎新春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蒸年糕

家乡的年事从大扫除开始,从腊月初开始到二十三,人们都忙着除尘,辞旧迎新。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全部搬到门口的空地上,搬不动的箱子柜子用铺开塑料袋罩住,然后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一头系上已捆扎好的崭新竹叶,家乡人在新年大扫除时就用它清扫屋里角落的蜘蛛网、灰尘。最后把一件件家当擦拭干净后搬回屋里,一切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扫尘,扫去了尘土污垢,也扫去了阴霾晦气,迎来了气象万千的新年。

除夕前两天,家家户户开始蒸年糕,“年糕”与“年高”谐音。将糯米提前浸泡在水里,然后和水一起在石磨上磨成浆后让它变稠,再搅匀加入红糖水放到蒸具上,盖上大竹蒸笼,大约蒸四小时左右,香甜的大年糕就大功告成了。还有一种是用大米浸泡在水里磨浆后,撒上油葱在大锅上蒸就成了香喷喷的咸粿了。最好吃的要算“黑谷粿”。把浸泡好的糯米滤干放在石臼内,用木棒舂成匀细的糯米粉,那有节奏的踏踏声就像轻快的音乐。然后家庭主妇们就变戏法般做成各种粿,有“豆包粿”“虾米粿”“花生粿”等。一边做着年粿,一边放在蒸笼上蒸,灶火里吧嗒吧嗒响着,大铁锅里翻江倒海滚热气腾腾,整间屋子雾气蒙蒙,好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

除夕晚上围炉,家家户户的窗子透出温暖的灯光,飘出了烤鸭、卤肉、炸五香各种香味。年夜饭桌上一般会准备十二样“美味佳肴”。鸡鸭鱼肉,腊肉香肠,在过年里,这些“奢侈”会得到暂时的满足。还有寓意深刻的韭菜炒豆腐,猪蹄冻……座上,少不了推杯换盏,祝福的话语此起彼伏,“吃豆腐,年年有;吃肉圆,中状元;吃猪冻,身体壮壮壮;吃鸡鸭,笑哈哈……”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屋,屋子里弥漫诱人的香味和温馨的气息。

投炮圈

春节是一定要放鞭炮的,据说放鞭炮能驱赶年兽,也是人们辞旧迎新,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祈盼。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红纸包装的小连炮,常买的是用报纸包装的挂炮,卷成一捆捆,小的有碗口大的6头炮,还有8头炮、12头炮、24头炮……更大的有如车轮。除夕那晚,家家户户在围炉前后必定要燃放一挂鞭炮。人们早已挑好长长的竹竿,挂上鞭炮,小伙子就将竹竿举得最高,让鞭炮声更响亮,让鞭炮燃出的火光更刺眼明亮,似乎这才足以体现新年的喜庆和热闹。

最热闹的要数大年初二,村里一幅热闹的景象扑面而来——“投炮圈”。投炮圈曾经是家乡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在空旷的场地上,用一串又长又大的鞭炮围成一个圆圈挂在一个足有两层楼高的竹竿上,这时聚集了家乡一大半的村民,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参赛的男人们点燃一个个零散的鞭炮投往炮圈,不断炮圈被点燃,这时炮声、叫喊声、祝贺声、欢笑声,汇成一曲农村新年交响乐。投中炮圈可获得奖品,更重要的是预示新的一年好运气,好彩头。最兴奋的是贪玩的小男孩,等投炮圈结束后,他们如冲锋一样地跑过去,拣起地上的哑炮,偶尔有鞭炮在头顶附近啪啪的响着,也无所畏惧……然后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各自掏出自己的零散鞭炮,争相点燃,你放一个“啪”,他放一炮“砰”。调皮捣蛋者鬼点子多,独出心裁的玩法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有的学电影《地道战》中把鞭炮竹放在破箱破铁桶里面炸;有的点燃放进牛粪堆里,转瞬粪便开花;更有甚者把鞭炮绑在猪或牛的尾巴,猪、牛在突如其来的啪啪声中活蹦乱跳……打开记忆的画卷,投炮圈,放鞭炮,那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还清晰地印在脑海中,似乎还能看到那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喜气洋洋,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那喜庆的、欢腾的火药味。

吃“福肉”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养猪,自家圈养的原生态猪,都是用地瓜、地瓜叶和菜叶、米糠等喂养出来,绝对绿色健康美味。年关将近,经济比较好的家庭都会杀一头猪,自个儿留下最喜欢吃的猪排,还有比较稀有珍贵的猪内脏等,除此之外卖给猪贩,然后换一些钱购买年货。“过年啦,猪肉吃个够。”那时的猪肉真香,因为自家一年辛苦喂养的,平时很少吃到肉,所以每到年底,就是大快朵颐地吃上猪肉的美好时光,新鲜的猪肉或煮或炒,或炸或炖,花样百出,让人垂涎三尺。猪肚莲子汤、油炸五花肉、卤猪蹄包……最吃不腻的是猪肝面线,鲜嫩滑爽,美味十足,吃上一碗,就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

猪肉在老家是很受欢迎的,也是很吉庆的。在大年初二,宗族的乡亲就会找个吉祥地方再次杀猪,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块猪肉,这时的猪肉叫“福肉”。村民们把分到的“福肉”回家煮着吃,表示“吃福”,村民以此感谢神明让主人喂养的猪顺利长大,祈盼来年继续养出肥猪来。如今,村民们不再养猪了,但吃“福肉”的习俗延续至今从未改变,我想这就是家乡独特的年味,是乡里乡亲、亲朋好友那浓浓的乡情,也是家乡人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

歲月倥偬,时光翩跹。那些关于家乡的年味如一道闪亮的光划过温暖的记忆,在声声鞭炮中串联起过往的岁月,这些浓厚的年味在脑海中形成流光溢彩的画面,是那样温暖快乐,吉祥如意。

sdjzdx202203231031

猜你喜欢
家家户户年味鞭炮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舌尖上的年味
刘老汉的烦恼
风往哪吹
蝴蝶(7)
小鞭炮
制作纸鞭炮
小鞭炮
古代的年味
红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