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问题探析

2022-03-22 00:21吕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摘要 我国已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鄉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评价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分别从绿色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4个方面的作用剖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推动发展绿色农业的若干对策,包括全社会倡导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政策补贴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绿色农业法律法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  N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overall goal of it.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evaluating important documen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griculture was made;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was explained from the four important roles inclu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nall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whole society advocating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creasing policy subsidies for green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cultivat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improving green agricultur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have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基金项目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项目(XY-SK-20-11)。

作者简介 吕娜(1980—),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31;修回日期 2021-06-04

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从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到实践实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2020年底,随着我国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继脱贫攻坚战之后党和国家工作的头等大事,成为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1]。绿色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2],它是在对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特征的传统农业的反思基础之上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并践行的。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生活富裕以及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和谐共生。为了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把握其内涵、深刻了解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并寻求绿色农业发展的正确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綠色农业”这一概念首次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专家提出。随后,研究绿色农业基本理论的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相继成立,学者们的研究不断推动着绿色农业理论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内涵作为一个热点话题被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在其著作《绿色农业初探》中对绿色农业进行了界定,他的基本观点是:绿色农业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进行标准化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绿色农业概念发展的基础。自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农业的内涵进一步发展深化,基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绿色农业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全面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5]。笔者认为,绿色农业是在对传统常规农业的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农业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

我国的绿色农业具备高科技性、高安全性、高综合效益、高标准化等特征。高科技性是指绿色农业要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应用和推广农业高科技是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安全的保障,我国“藏粮于技”战略则说明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高安全性是指绿色农业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绿色农业倡导减少化肥、农药、激素的使用量,主张节约用水、科学回收农膜,实现种养循环等绿色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农产品品质,而且有利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高综合效益是指绿色农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高标准化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6],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

2.1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个基本要求,这两个要求都包含着发展绿色农业的要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彻底摒弃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破坏的种种弊端[7],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的推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源,也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只有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此外,农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都离不开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的推动和落实,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涵盖着农业绿色发展之义,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2.2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好适应了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的重要支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一,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绿色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农业,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资投入的绿色农业基本要求,还是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模式,归根结底都有利于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维持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的重要支撑。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突出特点,也是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农业科技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够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与农业资源日趋紧缺的矛盾,通过培育良种、改善自然资源质量等先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数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绿色农业是一种能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2.3 发展绿色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至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关键发展时期。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生态文明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它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首先,绿色农业具有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特征,这与生态文明一脉相承,它满足了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与生态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现代农业模式[8]。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发展绿色农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它必须建立在发达、充裕的物质基础之上,现代的绿色农业具有与之匹配的特性。绿色农业的高科技、高综合效益等属性,使得它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发展绿色农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有助于在农村地区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生产者积极进行绿色生产;消费者自觉进行绿色消费,这必将有助于在我国形成健康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2.4 发展绿色农业是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我国诸多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不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二是农产品品质不高,限制了其在国际市场上依靠质量竞争的优势。以上两个问题均是由我国长期以来常规农业发展所引起的后果。要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品质不高的问题,必须转换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恰恰是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选择。绿色农业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此外,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初衷及关键好处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竞争优势。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3 发展绿色农业的若干对策

绿色农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它是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从整个产业发展大局出发,要求相关主体积极配合、协调,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全面发展。

3.1 全社会倡导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首先,在全社会倡导重视农业的信念。“农业安,则天下安”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对农业的认识逐渐淡漠,甚至歪曲。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必须重塑农业发展理念。通过知识讲解、农旅文化、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农业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其次,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基调,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人们对绿色、低碳、节能、循环发展的认识,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最后,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教育宣传力度。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既要加强农业生产者对于绿色农业的认识和引导,也要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理念,从而共同激励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3.2 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补贴力度

农业天然是一种弱势产业,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外部性特征。因此,国际上通常都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制度。要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改变传统的方式,转向绿色生产方式并非易事。为了刺激农业生产者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加大对生产主体的生产补贴,补贴内容可包括绿色投入品补贴、病虫害防治补贴、绿色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补贴、绿色生产设施补贴、农民的培训补贴等[4,9]。同时,为鼓励、引导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可从消费端对其予以补贴,通过降低其消费成本,刺激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3.3 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現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在我国农业技术领域存在着技术研发跟不上、使用成本高、普及面小的问题。因此,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至关重要[10]。首先,构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团队,整合农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农业技术研发人才,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提供人才保障。其次,重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加大财政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发绿色农业的重大技术,实施优良品种的培育工程[11],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绿色农产品加工等技术的研发。最后,加强绿色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应有效益。因此,应通过有效方式鼓励研究机构将研究成果积极向一线农业生产转化、推广,同时向技术应用者提供补贴等方式促进农业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3.4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新动能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经证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源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普通农户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如他们市场竞争意识强,反应灵敏,能够快速、准确捕获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采纳能力强,具有绿色生产、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优势;他们引进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他们具有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精神[12]。因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村科普等方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政投入、创新金融保险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及服务支持力度,从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活动。

3.5 健全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予以制度保障。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绿色农业的发展[13]。我国应当借鉴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绿色农业的立法经验,完善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法规;不断健全中国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优化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的补贴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制度支撑,保障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运伟,景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绿色生产态度与行为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1):95-103.

[2] 王德胜.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226-230.

[3] 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4-67.

[4] 李由甲.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7(3):6-8.

[5] 焦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7):3-5.

[6] 徐栋,周惠明.绿色农业影响力因素模型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5):64-67.

[7] 傅琳琳,毛晓红,毛小报,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评价研究:基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23-34.

[8] 王庭芳.发展绿色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商场现代化,2010(30):109-110.

[9] 姚建东.绿色农业发展道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58-160.

[10] 吕娜.参与主体视角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以河南漯河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1] 汪成,高红贵.粮食安全背景下农业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以湖北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4):107-109,114.

[12] 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Z].2020.

[13] 石英剑,郝玉萍.国外绿色农业发展政策及金融体系分析[J].世界农业,2015(12):125-127.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