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2022-03-23 12:21潘彩霞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2年3期
关键词:吴晗舍友胡适

潘彩霞

1933年,命运给了袁震当头一击。尽管她已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有名的才女,可是一次回湖北探亲时,不幸感染了肺结核,不得不缠绵病榻,靠舍友照顾生活起居。

病床上,袁震靠钻研史学对抗痛苦。也许是她的坚强感动了上天,命运终于青睐,为她送来了清华才子吴晗。

吴晗比袁震小两岁,也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他是浙江义乌人,早在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时,就是胡适的得意门生。胡适北上后,吴晗追随而来,他在清华半工半读,专攻明史。

课余,吴晗还担任校刊编委,有一天,他收到著名才女袁震的文章,非常崇拜。袁震的大名,他早就熟知,她思想激进,少年时就参加过五四运动,早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董必武的学生。18岁时,她曾为“女子参政协进会”起草宣言,锋利的文笔令许多知名人士惊叹,因才貌俱佳,声名在外。

对这个传奇女子,吴晗生出了好奇之心,不久,在袁震舍友的引荐下,他第一次见到了病榻上的她。尽管卧病在床,但袁震清丽出尘,谈吐不凡,看到病中的她依然手不释卷时,吴晗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此后,他便经常来看望她,彼此交换学术观点。袁震见解不凡,经常能给他启发,随着论文不斷发表,吴晗震惊了史学界。而这时,他才是个25岁的学生。

1934年,袁震的舍友要去外地教书,思来想去,吴晗是照顾袁震的最合适人选。吴晗没有推脱,他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一重担。相处日久,他越来越被袁震的魅力所折服。

有一次,两人讨论学术,意见相左,吴晗一急之下,搬出了导师胡适的话。袁震忍不住揶揄他:“你在胡适面前就要矮三尺?”

“我在你袁震面前矮一丈!”吴晗脱口而出。

袁震心头一惊,她听出了言外之意。其实,他的爱慕之心,她又如何能感受不到?然而,自己身患重病,前途渺茫,越是感动,她越是告诫自己:“吴晗是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不能害了他。”

就在这时,堂姐袁浦之来到北平照顾袁震,袁震开始拒绝吴晗的帮助。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心,吴晗以高额的报酬,请袁浦之帮自己抄写稿件,曲线资助袁震。

那年秋天,袁震搬到了肺病医院。因病情恶化,转为骨结核,她被石膏固定在高高的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不理会她的冷淡,吴晗来得更勤了,病床太高,只能站着讲话,他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珍爱她的思想,渴望与她灵魂共振。

他决定表白,那天来医院时,还特意买了一束鲜花。可是袁震还是劝他打消念头,她冷冷地说:“我已无药可救,更不可能生育,请吴先生你好自为之。”吴晗没有退缩,他郑重地回答:“我的好自为之,就是要到医院来陪伴你。我对你的感情,至死不渝。”

面对真情告白,袁震的泪水夺眶而出,无论才学,还是品德,他都是那样出类拔萃,她没有理由再拒绝他。

1935年,吴晗留校任教,在清华大学首开明史课,他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被公认为最年轻的明史学家。与此同时,他和袁震的恋情不仅在学校传扬开来,还传到了浙江老家。好友劝他慎重,他认真地说:“我喜欢的是她的人品学识,她虽然瘫痪,但是她的人品学识并没有瘫痪。”

听说他找了一个病美人,母亲也急匆匆地从义乌赶到北平。为了避免见面,吴晗谎称袁震的身体已大有好转,到外地去疗养了。母亲将信将疑,返回乡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平的高校纷纷外迁,吴晗应云南大学之邀,到昆明任教。袁震还被固定在病床上,为了不拖累吴晗,她力劝他放心走,她还说,只要自己能够行走,马上就去昆明找他。

带着担忧和不舍,吴晗前往昆明。临行前,他向袁震承诺:“我这一去虽关山万里,但绝不会忘怀你,也绝不会别情他移!”距离没有让相思褪色,在信中,他不断鼓励她和病魔斗争,与她畅想未来。

爱情是如此神奇,1939年5月,卧床整整五年后,袁震真的站起来了!怀着忐忑,她跌跌撞撞来到昆明,站在了吴晗母亲的面前。

预料之中,阻力重重。尽管,在吴晗眼里,袁震能行走、能自理,已经是惊喜万分。可是,对老母亲来说,这个面色苍白、步履维艰的女子,显然是个累赘,光治病就是个无底洞,更别提传宗接代了。母亲没有当面为难袁震,但私底下却忍不住以泪洗面。她苦口婆心地劝吴晗:“这个姑娘是个好人,端庄有礼,但她病得厉害又不能生育。如果你是可怜她无依无靠,我可以想办法筹钱替她治病,甚至变卖房屋田产也可以,只要你不同她结婚!”

吴晗却很坚决:“我与袁震相爱,绝不是可怜她,而是我离不开她,她也不能失去我,这种同生共死的感情,万两黄金也不换!”

母亲无奈,又让吴晗的妹妹去劝说,吴晗诚恳地表态:“在这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够抛弃她。”一腔深情,把妹妹打动了。

吴晗向母亲表明心迹:“她愿意结婚,我就娶她;她不愿意结婚,我就照顾她一辈子。”不顾反对,他细心照顾着袁震,她躲警报不方便,他就把家搬到郊外,宁愿自己走10公里路去上班。

几个月后,以进城看病为由,吴晗骗过母亲,在一家小旅馆里和袁震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一对患难情侣,终成眷属。这年,吴晗30岁,袁震32岁。

真诚的爱情感化了母亲,她接纳了袁震。谁料命运又来考验,婚后不久,袁震患上了子宫肌瘤,出血不止。得知自己和袁震血型相同,吴晗多次悄悄为她输血,直到有一次,他晕倒在了讲台上。

袁震知道后,既自责又心痛,她劝吴晗:“你不要再为我输血了,我反正是这个样子了,多活一年与少活一年也没多大差别,可你肩上的担子重啊,你的身体千万不能垮呀!”吴晗笑着安慰她:“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只要你早日康复,我就是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给她增加营养,吴晗一下课便去买牛骨头,最拮据的时候,不得不忍痛卖掉自己的藏书。上天眷顾,在全家人精心照料下,袁震的身体日渐好转。小径上,他们漫步的身影,成为夕阳下最动人的风景。

活力焕发后,袁震成了吴晗的学术顾问,她思路开阔,观点鲜明,令吴晗由衷地佩服。在她影响下,吴晗开始为党工作,多年后,他回忆说:“我之所以倾向党和革命,皈依马克思和列宁主义,袁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吴晗携袁震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北平解放后,他又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虽位高权重,但吴晗依然坚持学术研究。袁震放弃了工作机会,全身心辅佐他,为他抄写文章,贡献智慧。

几年时间里,吴晗先后出版了《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等多部著作,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不止一次对别人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袁震的心血!”为了弥补不能生育的遗憾,他们还领养了两个孤儿,小院里有了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不长,吴晗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捕入狱。袁震也被送进劳改队,不久就离开人世。心中的启明星坠落了,吴晗也没有了求生欲,几个月后便追随而去。这一年,是他们结婚30周年。

1979年,吴晗终于沉冤得雪。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和袁震永远地守候在一起,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世世缠绵,情歌不绝。

猜你喜欢
吴晗舍友胡适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无债一身轻
黄侃妙试胡适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吴晗借钱的故事
胡适的星期日
新技能
“吴晗”与“吴哈”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