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排箫”奏响成长、成功的华章

2022-03-23 12:25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助力中学学校

徐靖程

美好的生活从美好的教育开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寄托了每个家庭对下一代培养的殷勤期盼。家门口走几步就有一所好学校,这是每位家长心里最期盼的美好愿景,迫切而又朴实。这个心愿在杭州市拱墅区正在一步步实现——大力实施“名校引领计划”,确定首批“十大基础教育集团”,并以其为引领,让每个小区都成为百姓心中的“学区房”。作为拱墅区公办初中的领头羊、杭州公办初中的排头兵,大关中学教育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春风化雨,桃李盈枝,大关桥西,运河之滨。自1973年创办以来,大关中学已走过了四十九载风雨征程。时花艳丽香樟成荫,四季常绿终年洁净,走进大关中学,便可以看见学校大楼上印着“让每一个生命都收获成功”几个大字,这是大关中学的办学理念。在大关中学这座美丽的校园里,每一位大关人都在为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收获成功”的教育梦而不懈奋斗着。

敦本教育,让每个生命都收获成功

四十九载脚踏实地,四十九载携手同心,四十九载奋力开拓,四十九载大关人共同执着于那一份自信和坚守。大关中学以“敦本务实,弘毅致远”为校训,秉承“让每一个生命都收获成功”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勤于学习、乐于合作、勇于担当、敢于超越”的成功学生和“肯干、会干、能干成”的成功教师。

2018年,章继钢校长来到大关中学之后重点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重构大关文化,做好传承与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但是我每到一所学校不会先去调整教与学,而是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样我才能全面了解学校。”章继钢校长首先和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梳理了大关中学的办学历史,提出新时期大关中学的成功就是获得成长,不断地成长就会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勤于学习,成功的处事——乐于合作,成功的为人——勇于担当,还要有一种成功的心态——敢于超越,做最好的自己。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学校花费半年时间打造属于大关中学的视觉识别系统(VIS),并用一年时间进行不断改造;基于大数据构建初中生个性化成长助力体系,打造独具大关特色的育人模式;建立大关中学特有的评价系统,尊重差异、分类教学、增量评价、激励成功;校园中的“办学理念主题墙”被赋予了特色的含义与意义,有着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如同一位沉默不语的师者春风化雨般教导着每一位大关学子,塑造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准则与理想信念。

从软件到硬件,大关中学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全面优化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个宣传栏都能说话,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育人。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弘扬正气,让校园成为学生成功的乐园。

“排箫”课程,合奏发展的华章

每一个走进大关中学的人都会被她的LOGO深深地吸引,其实那是一个排箫,而学校的课程也被称为“排箫”课程。“取这个名字其实有两个意思,第一,我们认为每一门课程對孩子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有深有浅;第二,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高有低,有胖有瘦,就像一根根排箫。我们希望用‘排箫’课程激发孩子兴趣,做最好的自己,有成长就能获得成功。”章继钢校长解释道。

“排箫”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性课程占总课程量的80%左右,拓展性课程占20%左右。基础性课程贯彻国家课程目标,设置思品、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拓展性课程坚守大关中学教育集团办学理念,构建具有“大关人的核心素养”、让孩子“收获成功”的课程,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互为补充,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在拓展性课程中着重培养大关人的核心素养,使其都能够收获成功,同时激发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过程中采用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大关中学,最值得一提的是STEAM课程。2018年,学校建成全国初中学校唯一一幢拥有5000平方米面积的STEAM中心楼,虚拟现实实验室、未来城市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创新数字化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应有尽有,这里是大关学子健康成长、探索新知的乐园。从STEM到STEAM,这项探索已经在大关中学整整走过了18年。从最初的航模、车模、海模等基础项目,到独具特色的乡情古塔、未来城市设计、智能机器人系列精品课程,到现在的初一年级人人参与的每周一节STEAM课,大关中学以“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出发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三者融合出发,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可以不断生长的STEAM课程体系。

每一门课程犹如一根萧管,各有特色,对学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也在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以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进步,获得有差异的成功,合奏出学生发展的华章。

适负优质,科技赋能助力学生成长

一直以来,低效单一的课业负担和高负荷大强度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成长、成功道路上的无助、无力和无奈。大关中学及时审视,潜心思考,不断探索,以“适负优质”的理念引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科技赋能,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历时三年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成长助力系统。

学生成长助力系统通过引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构建基于数字化驱动的技术平台。包含管理平台、学业平台、特长平台、成长平台等四个平台和教师诊断书、个性处方单、学习资源包等九个载体,基于“德育助理、教学助力、课程助力”三个维度,通过“诊断反馈、动态规划、精准实施、定期评估”四个阶段依次推进,借助“教师、家长和特殊”三个支持系统,达成对初中生成长的助力。

“双减”背景下,学生成长助力系统更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大关中学从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学生成长助力系统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等,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为每位学生“私人订制”成长图谱,让他们在校内“吃饱”“吃好”,让学生真正受益,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谈及学生成长助力系统,让章继钢校长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的一名学生。初一时的他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酷爱篮球,文化课上却总是无精打采。后来通过学校的骨龄检测、数据跟踪反馈等,针对这位学生制定了适合其成长的规划,如从日常饮食加强营养入手,加强篮球特训等。后来,身高一米八的他帮助学校男篮蝉联了杭州市中学生初中组冠军,最可喜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名学生仅仅是受益于学生成长助力系统的千万大关学子中的一个个例。通过学生成长助力系统,教师基于大数据诊断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画像”,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更优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教师和家长协同各自优势,凝聚育人合力,激发学生活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其更加美好、精彩地成长。

分层分类,培养“教有所长”型教师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教师发展是助力学生成长的主力军。大关中学一直积极倡导着“肯干、能干、干成”的教师价值观。“肯干是大关教师的工作态度,忠诚于学校,勇挑重担;会干是大关教师的工作能力,教育是一项专业技能,教师要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干好是大关教师的工作效果,明确目标,采取措施,反馈效果并不断调整。”对此,章继钢校长这样解释道。

大关中学采取分层分类培养的方式培养“教有所长”型教师。所谓“教有所长”,一是教师要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保持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要合理确定成长目标,不断进行自身改造,实现超越;三是关注自身发展,形成独特、稳定、个性的工作风格;四是具备较强信息意识,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工作。为全力帮助教师发展,大关中学将教师分为四个层次:入职前教师、年轻教师、名优教师培养对象和名优教师。对入职前教师进行封闭式培训,使其对学生和教育教学有自己的理解,让新教师不再“新”;对年轻教师重点从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培养;对名优教师培养对象强调职业规划,使他们对标要求,自我加压;名优教师则形成风格,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学校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行菜单式学习,以多种方式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阅读修炼、练兵公开课、个性化拜师、项目带动、课题研究等,帮助教师实现发展乃至跨界发展。

在大关中学,每一位教师在打好基础底色的同时差异化发展,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无数个独特的“自己”协同发展,凝心聚力,进而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功成为可能。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始終有一个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能够闪闪发光。只要他能勤于学习、乐于合作、勇于担当、敢于超越,都会拥有绚丽的人生。”章继钢校长向我们述说了他对教育的理解。“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收获成功”,不管是条件艰苦的昨天,还是激情昂扬的今日,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每一位大关人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都在为建设“杭州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初中教育集团而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相信未来的大关中学也终将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助力中学学校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