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探索

2022-03-23 12:25张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课堂教学

张霞

【摘 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环境是教育界倡导的教学方式。技术媒体、人工智能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教育平台和大数据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备课、上课、测评等教学环节更加精准化,学生学习侧重个性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双减”和“信息化2.0”并驾齐驱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加强教学维度和微能力点的提升,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關键词】双减;信息化2.0;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2、03-074-03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了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着重于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呢?本文从学校教学现状和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入手,选用具体的课堂实例,提出初步的教学见解和探索方案。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在“双减”大环境下,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评四个环节从4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大胆进行教学的创新和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学生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有了“渔”,何惧没有鱼呢?

用媒体创设学前预案,学情分析富有趣味,“双减”减负不减质

新课教学前,教师可以首先编制好一些趣味性学前预案,发布在班级 QQ 群或微信群中,既涵盖课本知识内涵又有多学科融合外延,通过趣味性活动让学生预先了解新课的部分知识,形成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衔接,完美诠释教材知识的现实意义。例如,地理课的趣味学前预案创设:让学生使用“五角星”,标示出我国领土四端的具体位置。

课前,在学生完成教学预案的同时,教师也要参与进来,鼓励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学情,在备课时精准施策,教学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课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饶有兴趣的趣味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我国领土四端的具体位置。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学生知道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同时引导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涉猎知识的延展性,跨学科融合也就轻松实现了。

又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图形的摆放”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这样的教学预案:用正方形分别摆放出题中给出的(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效果图。

对于这种需要空间立体思维的图形,在课前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书写屏,通过动手实践就可以轻松搞定。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发现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我们的课堂容量变大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了,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直观了,课堂情境更加生动有趣了。这种富有情趣的学前预案,让学生在课下就掌握了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课堂上只需要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课堂容量变大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得以强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双减”下减负不减质。

用资源拓展教学维度,教学设计调情绪,“双减”课堂增实效

“双减”背景下,学生没有了过多的课业负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体上取决于课堂上,课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如何尽可能地使学生情绪高涨,远离疲惫就显得异常重要。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小猴子下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利用现代媒体拖拽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当读到小猴子经过桃树林时,拽出桃树林,随着同学的朗读,继而相继拖拽出玉米地、西瓜地、小兔子等图片,随着教学情节的展开,将各个图片用尾部带箭头的线连接起来并展示给学生,还可以配有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冲击力,活跃课堂气氛,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饱满状态,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性。

又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矩形ABCD的边AB=5厘米,BC=4厘米,动点P从A点出发,在折线AD→DC→CB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请写出三角形AB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对于这道题,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平台,教师只要从数学学科的“平面图形”工具中拖出“任意三角形”,调整三角形底边使之与矩形底边重合,用鼠标拖着点P不放,让点P沿着AD→DC→CB边慢慢移动,学生就会看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这样,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可视化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并且轻而易举地计算出三角形ABP的面积为三种情况:

当P点在AD边上运动时,Sad=1/2×5t;

当P点在DC边上运动时,Sdc=1/2×5×4=10;

当P点在CB边上运动时,Scb=1/2×(13-t)。

运用这样的动态效果图让情境再现是化难为易的一个重要方法,给动态图配上背景音乐,可以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能让枯燥的知识融入丰富的教学情境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课堂上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的灵活运用,无疑会成为学生渴求知识好奇之火的助燃剂,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诱发学习的主动性。

电子作业提升微能力,学法指导突出主体,“双减”素养得提升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让教师成为助学者,从而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不该充当一个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板起面孔的“圣人”,而應成为一个会运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倾听和交流的助学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比如,对于英语学科方位单词的理解记忆教学,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课后学习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的局部遮挡效果,移动用“南瓜制作的——局部遮挡器”让单词逐个呈现,方位单词on、under、left、right、over就会逐个显示出来,学生通过游戏轻松记住这些方位单词之间的区别。

又如,在进行汉字偏旁部首练习时,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克隆”功能,制作这样的课后练习:学生从一个“带有偏旁部首”的苹果托盘中托拽出汉字的偏旁部首,从“带有汉字的”苹果树上托拽出汉字,组合成新的其他汉字,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就完成了汉字的组字练习,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种灵活自如的学习方式,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以及教学相长的即时交互等,让学生始终在饱满热情的状态下学习。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另外,这种电子作业不同于传统的纸质作业,可通过智学网等作业平台布置。教师把从题库中选取的题目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让学生做巩固练习,电子作业强大的自动批改、错题分析、同类型题、成绩汇总、及时反馈等功能,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易错点,快速掌握学情,及时调整备课方案,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用网络平台简单便捷,学业评价变智能,“双减”数据展神通

智学网的“题库”中有海量的试题资源,包括历年真题、模拟题及试题解析,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中。智学网的“组卷”功能会自动生成答题卡,制卡过程简单便捷。智学网的“试卷质量分析”是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运用中最为核心的一块,能够为我们呈现每次考试试卷的难度、信度、区分度等重要参考数据,有助于衡量教师的命题质量,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班级学生的整体考试情况、每位学生的强弱项,做到上课、备课、教研精准化,进行因材施教,还可以根据对学生答卷的分析,了解不同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手册,推送个性化作业。智学网的“网上阅卷”是一种人工智能软件,用电子扫描仪把学生的答卷传到系统上,会自动完成客观题评阅,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主观题评阅,之后可以由系统进行算分、登分、统计等工作。智能阅卷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阅卷速度、出错率极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测评质量。

综上所述,在“双减”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并驾齐驱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精准掌握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优化的学习途径,给学生带来了先进的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让教育走向精准化。教师更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的学习,积极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导方法和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现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17-20.

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7-2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素养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