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推进学风建设“四学”实践的思考

2022-03-23 07:14李瑞广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学书院制育人模式

李瑞广

摘 要:建立书院制育人模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改革实践。本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丽正书院为例,提出了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应以导师队伍为主体开展“领学”,以朋辈教育为途径建构“促学”,以社区管理服务为支撑推进“督学”,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引擎助推“研学”,从而推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书院制;育人模式;学风建设

高校推进书院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学院、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双院”协同育人框架下,书院如何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是考量书院制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结合河南科技大学书院制改革实践,探索出“领学、促学、督学、研学”的学风建设路径,通过“四学”建设提升学风建设成效。

一、以导师队伍为主体开展“领学”

“领学”即引领性学习活动,是指书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训练活动,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的教育活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做好“领学”,需要依靠驻院导师、学业导师和外聘导师的共同努力。驻院导师是指书院全体教工;学业导师是指由学院聘任,为书院学生开展学业指导的优秀教师;外聘导师是指由书院聘任,能够通过讲座、报告、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的校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成功人士等。调动三支导师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是做好“领学”的关键。为此,书院通过建立制度、统一思想、搭建平台三个方面为导师开展“领学”提供保障。

(一)建立书院导师制

导师制是导师开展“领学”的核心。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大学在住宿学院制的办学实践中,都曾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导师制度,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师制建设的重点,一是要明确目标,凝聚共识,强化导师对书院育人模式的价值认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来。二是要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对导师开展“领学”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规定合理的工作量,明确教务处、学生处、学院、书院等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构建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三是要明确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根据导师开展“领学”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贴,也可以尝试把导师进书院开展“领学”作为职称评审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统一思想认识

统一思想是导师开展“领学”的重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导师队伍开展“领学”的思想基础。学校上下应该形成共识,即书院制改革“不是对人才培养职能进行简单割裂,而是学院、书院各自发挥优势,并推动学校整个育人系统的协同发展,其目标是更好地培养完整的人,是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的升级版融合”。有了牢固统一的思想基础,学院、书院才能更好地协同配合,导师才能更有效地开展“领学”。

(三)搭建书院育人平台

育人平台是导师开展“领学”的基础。书院作为导师“领学”的组织者,既要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硬件设施,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载体,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持续推进“领学”有效开展。河南科技大学丽正书院专门建设了师生共享空间、丽正工作坊、丽正讲演厅等场所,购置了触控一体机、移动白板、高清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为导师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服务。同时,书院还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了“卓越学习”“服务学习”“合作学习”“思维表达学习”等品牌活动,为驻院导师、学业导师、外聘导师开展“领学”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平台。

二、以朋辈教育为途径构建“促学”

“促学”即促进性学习活动,是指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朋辈教育,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朋辈教育是书院制育人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混合住宿、合作学习、榜样教育等方式开展朋辈教育,是构建“促学”的有效方式。

(一)實行混合住宿

在西方住宿学院制大学里,学生宿舍区就像一个融合教育的“大熔炉”,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小社会”,更是相互影响的“大染缸”。把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的同性别学生混编在一个宿舍,能够充分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生活环境。从“三育人”到“三全育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宿舍区正成为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书院应让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合住宿,充分利用学生宿舍区的空间优势,最大限度地为朋辈教育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二)开展朋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合作学习更多地强调朋辈间根据需求,通过一定方式组合成一定规模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和组建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尽可能“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依据大学生不同专业特点,既要努力使各小组整体素质基本保持一致,又要保持组内个体存在合理差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到组间合理竞争、组内有机合作。二是尽可能“男女搭配,性格互补”。一般而言,男生擅长抽象思维,而女生则擅长形象思维,男女生合理搭配,能在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合理安排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个小组,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三是尽可能“专业分散,角色互换”。在小组活动中,导师应明确学生个体的角色和职责,并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平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信任和依赖关系,可以鼓励学生为了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起努力完成共同任务,并实现自我提升,是书院开展朋辈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实施朋辈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渗透性、潜隐性和非强制性,用身边的朋辈榜样教育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一是选树朋辈榜样。按照学校、书院相关规定,书院可以评选出若干信念坚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体现其鲜明的导向性,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二是塑造朋辈榜样。根据榜样的个体特征,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深入挖掘背后的先进事迹,塑造生动、直观的鲜活形象,提炼可供学习借鉴的精神品质。三是宣传朋辈榜样。书院可以充分利用板报、海报、公示栏等传统宣传阵地,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介,利用表彰大会、学习经验分享会等交流平台,对朋辈榜样的先进事迹、学习精神和意志品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的宣传,提升学生效仿动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主观认识。

三、以社区管理服务为支撑推进“督学”

“督学”即督导性学习活动,是指通过环境熏陶、师生互动、学生自治等方式,督促学生强化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能力的教育活动。现代大学书院应摒弃传统意义上纯粹的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管理为重点,秉承服务育人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平台和更有力的支持,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一)营造社区“督学”环境

一方面,书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育人硬件。比如,结合社区实际,建立党团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工作坊、咖啡厅、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公共空间,为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另一方面,书院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区文化育人软件。书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社区实际,把书院院训、书院精神、育人理念、特色活动等内容上墙、上网,营造富有底蕴、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时刻能够在无形中得到熏陶、启迪和督促。

(二)开展导师“督学”活动

驻院导师要做好进课堂、进宿舍的“双进”工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师走进课堂,能够近距离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和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从而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上课、提高出勤率,督促任课教师认真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导师走进宿舍,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师生共处的亲密关系。通过近距离的谈心,导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督促学习的目的。

(三)推行社区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是书院社区生活的灵魂,是开展“督学”的有效手段。“自治,是一种依靠社会成员自主管理自身事务,并对该行为负责的社会管理形态。学生自治在‘自治’原理基础上指向学生对自身与其所属之群体肩负责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行为。”实行学生自治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意志品质,这与现代大学书院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

书院制育人模式下的社区,形式上是独立的,本质上是开放的。书院应在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自治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学生自治的内容应该多样化,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社团管理、服务学习、社会实践、朋辈辅导等各个方面的大学生活中。学生自治管理应体现民主化,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活动中。书院可成立社区自治委员会,制定社区管理规定,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其独立性和自觉性,使其在自我管理、自我督促中得到鍛炼和提升。

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引擎助推“研学”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教育,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活动。创新是书院发展的灵魂,更是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不竭动力。书院通过实践教育平台、导师指导、参与品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助推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利用实践教育平台,激发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研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意识的有效途径。书院可组建“研学”小组,充分利用书院的空间优势和课外的时间优势,培养学生的“研学”志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学”小组成员应控制在10人左右,且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这样大家可以相互分享经验,拓宽知识面。一要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辅导,让学生明白参与“研学”活动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二要营造良好的“研学”氛围,大力宣传“研学”成果,充分肯定“研学”行为,及时表彰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让参与者有足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引领学习的方向性

导师是“研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作为组织者,导师要根据“研学”小组成员的特点确定“研学”主题、方法、路径及预期成果;作为参与者,导师要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作为指导者,导师给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要全程把控方向,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研学”活动并及时形成“研学”成果。

(三)打造“研学”品牌,促进学习的多样性

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实施能够持续开展的活动项目,形成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河南科技大学丽正书院在育人实践中,实施四大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实施合作学习计划。以低年级学生为主,成立100余个“IDEA小组”,持续进行各类主题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校内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提升了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施卓越学习计划。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创新工作坊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实现卓越发展。三是实施服务学习计划。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过程、有反思的校内外服务学习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在反思中得到成长,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是实施思维表达学习计划。通过大学生学术论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学”实践为培育书院优良学风提供了借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对我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更是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展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书院制改革任重而道远,优良学风的培育还需持续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有关于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斌.现代大学书院制“双院协同育人”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观察,2020(1).

[2]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存在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16(6).

[3]余子侠,向华.西方大学生自治历史考察与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4]彭珳,陈竹,周凯.复旦大学成立本科生院[N].中国青年报,2012-09-17.

责编:泰 来

猜你喜欢
四学书院制育人模式
中国长安:坚持“四学”联动 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利用“四学”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江西省直机关:以“四学”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