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对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22-03-23 12:20叶秀花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2期
关键词:胆红素黄疸蓝光

关键词: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2--02

0引言

在临床上,大比例的足月儿和早产儿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健康足月儿的黄疸是再次入院的最常见原因。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的分解而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患儿皮肤以及其他器官出现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胆红素在血液中以非结合胆红素的形式输送,运送到肝脏后,肝脏将胆红素转化为结合形式,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后在胆汁中排泄,临床上大多数足月儿都有"生理性"黄疸,对短期光疗有反应,不需要其他治疗,而也有一些婴儿的胆红素水平迅速上升,面临核黄疸的风险,高水平的非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可能诱发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任何血清胆红素高或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的婴儿都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神经毒性。足月儿中高水平的结合胆红素可提示胆道闭锁,患有持续性黄疸的婴儿必须测量其结合胆红素水平。长期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可能会出现结合性黄疸,随着肠内喂养和静脉营养断奶,黄疸通常会改善。蓝光治疗是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简单、有效、直接的方法,但是蓝光照射的频率、时间无相关的标准,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最适合的蓝光治疗方案,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治疗思路。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21年8月于本院接受蓝光疗法的新生儿黄疸1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0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323例,女患儿327例;日龄1~23d,平均日龄(10.6±3.94)d;胎龄34~42周,平均胎龄(37.6±1.52)周,实验组男患儿330例,女患儿320例;日龄1~23d,平均日龄(10.6±3.89)d;胎龄34~42周,平均胎龄(37.7±1.63)周。患儿纳入标准:①经我院临床评价确认需要蓝光治疗的患儿。②监护人对本次临床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脱水、腹泻、发热的患儿。②伴有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破溃、不适宜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③伴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适宜纳入临床研究的患儿[5]。

1.2方法

在婴儿培养箱内使用蓝光灯(蓝光波长范围为460~480 nm)进行照射治疗,合理设置婴儿培养箱温度与湿度,治疗期间,在患儿眼部、阴部等部位覆盖防照射罩,防止脆弱器官被蓝光照射而出现损伤。给予对照组长时不间断蓝光疗法治疗,照射1次/d,持续照射12~16 h/次;试验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①治疗结局;②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③低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的分组统计分析软件对分组数据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计量分组数据的值用(x±s)值来表示,组间的数据比较t进行检验;组统计数组的数据用[n(%)]值来表示,组间数据较量时的行为p查验,p<0.05具有重要统计分析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结局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

实验组患儿胆红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低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治疗后低热、腹泻、皮疹、青铜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黄疸表現为婴儿皮肤和巩膜等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胆红素在皮肤和粘膜等在内的组织中积聚。一般认为在皮肤色调苍白的婴儿中当胆红素水平达到约为90 mmol/L时可见。胆红素在新生儿代谢中主要由红细胞分解产生,分解的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在网状内皮系统内经历两阶段分解代谢以产生胆红素。未结合的胆红素在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循环中运输,与肝脏内平滑内质网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生水溶性胆红素单或二葡糖苷酸,也称为结合胆红素,再通过胆道系统进入肠道。虽然一部分结合胆红素可以被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小肠中的非结合胆红素,经过肠肝循环重吸收后与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是仍然需要密切监测有发生显着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婴儿,并尽早治疗以预防胆红素神经毒性。过高的胆红素血症则可导致一些重要脏器的损害,如对神经系统、心肌细胞、肾脏细胞等均可能造成损害。胆红素损伤神经系统的确切机制尚未肯定,有学者认为胆红素主要毒性作用在于解离线粒体的氧化磷脂酸化作用,引起明显的能量代谢紊乱。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与能量储备耗竭相关。临床表现为后期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力发育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未结合胆红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主要是由于高浓度的脂溶性胆红素堆积于体内,胆红素沉积于心肌,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及线粒体,导致心肌细胞膜及线粒体流失破坏,从而损害心肌细胞。文献报道,高浓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同样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新生儿肾脏滤过功,能同时对肾脏造成损害。

总而言之,新生儿黄疸在足月和早产儿中都很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无害的,不需要治疗或对光疗有反应。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称为核黄疸,也可能是胆道闭锁的标志,需要紧急手术。核黄疸的风险很低,但意味着所有黄疸婴儿都应密切监测其胆红素水平;有危险因素的婴儿需要在48小时内评估黄疸。当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阈值时,大多数婴儿对光疗反应良好,光疗通常是良性的,但副作用可能包括腹泻,红斑皮疹,体液流失增加,温度不稳定和皮肤变色(晒黑和青铜婴儿综合症)。在过去十年中,光疗系统的改进大大减少了这些副作用。本文基于此探究了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观察发现短时多次蓝光疗法使患儿低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同时实验组治疗好转人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改善于对照组,低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志威,陈玲,曾媚.两种不同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1):2621-2623.

[2]何静.布拉酵母菌散结合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对黄疸新生儿NSE、ALP、FFA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11):2704-2706.

[3]赵金汉.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173-175.

[4]肖超景.茵栀黄及培菲康辅助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血清总胆红素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04):267-272.

[5]Kumar P,Chawla D,Deorari A.Light-emitting diode phototherapy for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aemia in neonate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 Dec

7;2011(12):CD007969.

[6]郭丹羽,顾坚,李堰松,张钰.光疗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和氧磷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5):3494-3496.

[7]孔翠霞.蓝光照射配合护理干预对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9):1612-1614.

[8]冯健瑞.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21.

[9]王琦,李迎春,陳雪.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研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6):106-108.

[10]《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03):280-285.

[11]应群欢,汪美香,高运红.利湿退黄饮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01):138-139.

[12]马德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2):3554-3555.

作者简介:叶秀花(1989,8)女,本科,贵州盘县人,汉族,住院医师。

猜你喜欢
胆红素黄疸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60例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
蓝光TOP推荐
本期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