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水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的思考

2022-03-23 04:20朱燕
中国水产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文/朱燕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复工延迟、人员隔离、交通管制等。我国水产品市场继而表现出需求疲软、积压滞销、价格波动较大等不良“症状”,使水产养殖户、经营者、加工企业等亏损严重。目前,这种影响还尚未有效彻底消除。

疫情发生后,一些国内学者就疫情对我国水产行业的影响进行相关调查研究,调研、分析了疫情对水产养殖投入品供应、产品销售、生产用工等方面的影响,对消费变化、市场信心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国内74家重点水产加工企业疫情期间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疫情期间的调查,相对碎片化,且侧重分析疫情对水产品行业部分环节的影响,不够系统和全面。

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笔者团队对水产品市场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的情况开展市场调研及数据搜集,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保障渔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品市场的冲击影响

我国渔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化分工较细的产业,从繁育、养殖、加工到流通、消费、贸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上下游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波及整个产业链,影响了终端消费环节,给水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一)生产环节的影响——产量减少,病害难控

一方面,2020年春节过后,水产品销售理应基本接近尾声,养殖户进入新的生产周期,为新一期养殖生产做准备,逐步开展清塘、消毒、放苗、投喂等。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压塘滞销现象,导致苗种投放延迟或投放量减少,下一轮养殖生产规模缩减,进而影响水产品养殖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复工复产延期、运输道路不畅等管制措施,饲料、渔药等生产资料供应不足,许多养殖户未提前储备饲料,不得不采取减量投喂,致使水产品抗病害能力下降;气温逐步升高后,池塘中积压的水产品密度过高,继而导致病害频发,又缺乏充足渔药产品缓解或抑制病害发生,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对渔业生产造成进一步影响。

(二)流通环节的影响——运输受阻,流通不畅

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降低跨区域传播风险,各地对人员及车辆流动管理严格,甚至不少航班停运、道路被封,跨地区通行需进行14天隔离观察,阻断了“供”和“求”的通道。物流运输困难,养殖户、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往来受阻,直接导致水产品流通不畅。此外,我国进口水产品众多,一般从东盟、美国、加拿大、厄瓜多尔、俄罗斯、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地区空运或海运进口,疫情期间,多国采取出入境管制措施,空运和海运运力大幅下降,导致进口水产品缺货难题频发。

(三)消费环节的影响——需求疲软,价格不稳

疫情期间,市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自觉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就餐,使得水产品消费量大幅下降,再加上企业、学校延期开工、开学,聚餐、宴席等聚众活动被禁止或受限,集中性水产品订单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不振、交易不足,不少餐饮企业经营困难或面临倒闭。部分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市,实施“封城、封镇、封村”、关闭农产品批发市场、严格管控生鲜超市菜市场等措施,消费购买渠道不畅,导致水产品严重滞销,鱼塘或冷库积压严重。

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呈现出有降有涨的结构性变化态势(见图1)。春节本是水产品销售旺季,许多经销商提前囤积了大量水产品,以保证春节期间供货充足,但疫情初期,食物需求量减少,水产品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尤其是虾、河蟹、牡蛎等生鲜品的价格大幅下跌。疫情后期,由于人力短缺、物资配送难度加大、安全防护措施费用增加等,一些经销商甚至面临订单逾期违约等情况,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了水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上涨。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加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市场供需状况逐步恢复,水产品价格才趋于稳定。

图1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国水产品价格涨跌

(四)贸易环节的影响——出口下降,量额双低

我国是水产品第一大出口国,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然同时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多数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水产品持谨慎态度。我国水产品出口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一些突发性国际贸易壁垒,如航班减少、停运,入境管制,边境口岸关闭,订单延迟、取消,通关受阻等,水产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出口量及出口额呈现出一次断崖式下降(见图2、图3)。

图2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国水产品出口量

图3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国水产品出口额

二、疫情冲击下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全国经济生产稳步恢复,居民生活网络化、智能化态势加速呈现,给水产行业带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水产品市场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并逐步显示新发展趋势。

(一)水产品养殖品质化、生态化

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养殖户直接与收购商接触,什么规格决定什么价格,因此更重视水产品的规格与产量,较为忽视口感和品质。在生产过程中,若以提高单位产出率和规格为首要目标,容易使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和滥用投入品成为一些水产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疫情推动下,消费模式逐步创新,养殖户逐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品质,因而使得养殖户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改变养殖方式,以生态、安全、绿色为主要目标,降低养殖密度、投喂优质饵料、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生态养殖的水产品。

(二)水产品流通高效化、便利化

疫情暴发前,水产品从池塘流通到餐桌,以“渔民—收购商—批发市场—销售商—超市/菜场—消费者”这种传统模式为主,中间过程多,导致流通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品质下降。疫情暴发后,这一模式的短板明显暴露。后疫情时代,随着水产业的升级优化,水产品流通环节面临巨大变革,水产行业网络销售和产销对接新模式迎来高速发展期,渔民绕开收购商、批发市场、销售商、超市或菜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销售价格、保证了产品品质。

(三)水产品销售网络化、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电商平台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成熟,网销以其形式多样、购买便捷、价格透明、选择性大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但由于销售水产品要注重保鲜度,主要交易模式还是线下交易。疫情发生后,批发市场、餐饮机构纷纷停业,水产品网购成为了主渠道,线上销售订单暴增。据统计,2020年京东线上海鲜水产品全品类销售同比增长约60%,其中海鲜礼盒券尤其突出,同比增长超100%。水产品网销结合其他经营方式的模式有利于规避风险、提高收益,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四)水产品加工专业化、精细化

水产品因其优质蛋白含量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在居民饮食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水产品中水分和活性酶含量较高,容易在流通过程中变质,影响口感甚至引发安全问题。而疫情放大了鲜活水产品不易保鲜和贮藏的缺陷,与之不同的是,各大平台冰鲜鱼、鱼排、鱼片、鱼柳等加工品销量大幅上升。另外,很多不会处理水产品的群体,更偏好半成品,使得水产加工品越来越受青睐。水产品通过加工,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都被抑制,保质期大大延长,更重要的是鱼肉品质不会下降,营养基本不流失,多元化精深加工品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三、后疫情时代水产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营销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路径

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盒马鲜生、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卖菜等平台的生鲜水产品销量倍增,这表明当前水产品销售模式升级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线上和线下交易除了实现基本的交易功能外,各有优势,线上销售兼具展示宣传、搜索查询、评论打分等功能;而线下销售可以实现体验品尝、直面交流、拓展用户群体等功能。因此,为满足和顺应消费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购买方式的需求和习惯,水产品销售模式应在传统的批发市场、菜市场等基础上,加强“数字+渔业”有机融合,多方位拓宽营销渠道,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步伐。目前,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等多个生鲜平台正在加速布局直接针对终端的销售模式,其运营结构就是“线上电商+线下门店”,还可以通过社区团购、网络直播等模式进行购销。

(二)调整产品结构,拓宽水产加工产品市场新空间

水产品加工是指对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进一步加工,达到延长保鲜期和贮藏期的目的,一般有冰鲜、干制、腌熏制、鱼糜制品、罐制品、调味品等加工种类。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率低,产品的生产附加值较少。《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80.36万t,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71.41万t,加工率为33.5%;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t,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090.79万t,加工率同比下降1.57%,而挪威早在1982年水产品加工率就达96%,日本在1998年通过“全鱼计划”将鱼的利用率提高到98%,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

疫情期间,鲜活水产品销售倍受打击,而冷冻品消费在增加,水产品加工市场在增长。后疫情时代,安全、健康、便捷的鱼制品将成为主流产品,浅加工的初级冰鲜加工品比鲜活水产品更便于储存,保持原有新鲜口味和营养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分割成不同规格的冷冻小包装,方便选购烹饪。面对发展形势及消费方式的转变,水产加工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依托科技与市场,延长水产加工产业链,加大水产品加工的投资和研发,改进冷冻保鲜技术,完善加工流程,提升水产品综合效益和附加值,促进多元化水产品进入消费者家庭。

(三)推广冷链物流,打通水产品产销流通运输新渠道

随着我国水产品种类、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市场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虽然京东生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生鲜零售平台对高附加值水产品采用冷链配送,以最快速度将产品配送给消费者,降低了其死亡率和损耗率,但我国整体冷链运输普及率较低,贮藏保鲜技术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积极对接新的销售模式,必须加快发展水产品全程冷链物流,通过全程低温控制,将产地和餐桌无缝安全连接。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冷链运输的研发投入,提高保温隔热技术,实现温度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冷链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建立优良的仓储冷链体系,提高水产品流通率。

(四)保障质量安全,迈上水产行业绿色发展新台阶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一变化将引导和促进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1.倡导水产绿色健康生态养殖

养殖户或企业应树立绿色健康、安全生态意识,严格控制投饵量和养殖密度,减少渔药使用,不使用各类违禁药品,使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水下监控、水质监测、自动控氧等,保证养殖环境、养殖过程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普及和完善产品追溯体系

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AI等技术,建立包括苗种来源、生长环境状况、用药情况、加工过程和工艺等方面在内的可追溯体系,实现水产品全程可追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3.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

相关检测部门加强对苗种、鲜活水产品、水产加工品、进口水产品等的检验检疫,提高检测精准度,并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明确主体责任,加强部门监管联动,提高监管效率,对进入市场的水产品进行检验监测,防止劣质、过期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4.严格水产业疫情防控措施

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制度,定期对水产品的场所环境、运输车辆、产品包装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并将检测结果透明公开,使疫情防控措施成为常态化工作。

四、总结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水产品市场遭受了巨大冲击,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渔业行业,整个产业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水产品市场逐渐呈现新发展态势,值得各级政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研究和推广机构以及养殖户等各方主体深入思考并积极行动,转危为机,从而激发市场活力,丰富百姓“菜篮子”,推动渔业增效,促进渔民增收,确保渔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乡村学堂”为养殖户送来科技大餐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2019—2021年度《中国水产》优秀作者公布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养殖户防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柔情打败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