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研究
——以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为例

2022-03-23 12:39王晨刘莉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淳体育设施布局

王晨,刘莉倩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在公共体育发展的新背景下,传统的关注“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和“专项竞训体育”的发展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本文结合《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思考分析了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对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及体育设施规划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2 全民体育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思路研究

2.1 大型体育设施的选址布局应兼顾上层级发展战略

作为上层级公共体育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区(县)层面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充分考虑上层级发展目标,以高品质、特色化的场馆和赛事助力上层级体育事业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择机建设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体育设施和精品赛事,并积极争取为市级重大项目,作为区(县)层面体育事业发展对外展示的重要载体。

2.2 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应延续和传承地方传统特色

在上层级体育设施规划体系下,区(县)层面体育设施规划应以特色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传承、彰显地方传统文化和优势特色体育项目,引导赛事体育与地方传统项目和节庆活动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与地方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相关的国际性竞训赛事,形成一张能代表地方、享誉全国的体育名片。

2.3 拓展深化外围乡村地区设施配建标准

从国内各地区现行规范看,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标准主要分为用地指标控制要求和各类型设施建设标准两大类,但从实践看,部分规范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背景下的使用需求[1]。现行的配置标准在大型体育和竞训体育设施配建上执行力较强,实施性和推广性较好,但在基层社区(村)层面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尚缺乏系统性指引。国家体育总局于2005年颁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中虽然规定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指标和建设要求,但是执行主体含糊、约束力不足,实施保障效果不明显,更没有考虑广大农村地区实际使用特征及需求[2]。规划应重点研究广大基层群众的实际使用需求及地方使用特征,完善各层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及配建标准。

3 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实践

3.1 高淳区体育设施发展概况

2013 年以来,高淳区重点围绕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经实地调研,高淳区目前各街道社区(新市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与市专项规划提出的规模与内容标准均存在差距:①设施面积不达标;②配置内容有待完善。此外,中心城区虽然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总量全区排名第一,但人均指标和万人拥有设施数量均在全区平均水平,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3.2 规划目标

通过“聚合力、补短板、创特色”,构建“城乡及景区一体、服务便捷高效、兼顾普惠与高端、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突出“武术、水上运动、慢跑”3个特色体育项目,举办一批高品质、节赛联动的体育赛事活动。在南京市提出打造“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基础上,城区高标准打造“5分钟体育健身圈”,促进高淳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3.3 配置标准

本次规划由传统注重赛事体育转向兼顾赛事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战略性”和“普惠性”并重的发展模式,即在省市级层面择机建设体现高淳特色精品赛事及竞训基地,在基层级层面着力解决居民日常活动设施均衡性布局,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战略。

①补充完善基层(村)级设施配置标准。由于村级层面的体育设施规划标准仅停留在普适性方面的引导,缺乏村级层面的专项研究,本次规划重点结合高淳区外围村庄居民实际使用需求,明确了群众性活动场地、室内外设施类型等标准。

②引导设施复合集约设置。规划根据各级各类设施,按照集约、复合、地域特色等原则,针对性提出了配置要求和用地兼容指引,明确应配、宜配建的体育设施类型。

③明确基层设施的室内配建要求。考虑基层居民对于室内体育设施的需求大这一现实需求,明确了社区级、基层村级体育设施的室内设施配建指引。

3.4 规划策略

3.4.1 策略一:突出特色,基于群众体育与地方传统的设施类型选择

从国内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阶段分析,大型竞技体育设施建设已进入成熟完善阶段,并且这类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成本高、使用率低、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而中小型体育设施具有建设管理与运营成本低的特点,便于引导大众进行体育消费、举办中小型赛事及开展全民健身,已成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选择与趋势[3]。为此,规划进行了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研究,一方面,群众性日常体育活动设施是主要的设施需求,另一方面,规划提出“彰显高淳本地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特色,本地传统特色项目、优势项目仍缺少专业场馆,需要在规划中重点培养预留用地;从长远发展看,国家提出体育强国和南京提出建设世界体育名城,需要超前考虑体育发展趋势及保留中国地域传统特色文化。

3.4.2 策略二:优化布局,GIS 网络分析研究支撑下的设施布局引导

本次规划从体育设施的基本功能出发,以影响体育设施区位布局重要性为依据,从较为全面的角度确定了四个主要的因子:公园绿地、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和人口密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 空间分析功能,对各项因子的影响分析做定量化处理,最终形成各项评价因子的栅格数据评价图,以规划建设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本次规划的体育设施宜布局在适宜和最适宜用地上(见图1)。

图1 评价因子分析图

3.4.3 策略三:保障用地,体育设施用地控制与规划引导相结合

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有独立占地和非独立占地两种,独立占地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可表达为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和康体等体育用地,其设施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非独立占地的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无法单独表达出用地的设施,通常涉及与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城市山水绿等复合建设的体育设施,一般规模小、功能较单一,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才能确定具体的空间位置[4]。

为确保规划设施能够落地实施,基于公共体育设施类型特征,本次规划按照用地控制与点位引导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体育设施的布局。对于独立占地的体育设施,规划与既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明确各设施的建设用地、设施范围、面积、形式等指标,并通过图则形式进行管控,保障独立占地设施的建设实施;对于非独立占地设施,规划通过标准制定和建设指引,引导设施点位的布局,并在复合建设用地管控中提出体育设施复合设置的要求。

3.4.4 策略四:融合发展,节赛联动引导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全民体育健身背景下,规划将公共体育设施融入绿地、广场、道路、旅游设施以及城市文化活动中,结合地方节庆活动,形成“体育+”的发展模式,让体育设施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中,重点结合地方旅游资源、民俗活动丰富的特点,以月为单位策划大型赛事活动,促进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体育活动的深度融合,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使高淳月月有活动、月月有看头(见表1)。

表1 节赛联动策划表

4 结语

本文从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践出发,基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基础,提出区县层面的公共体育编制思路策略,探索了以群众体育为主、融入居民日常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以期为新背景、新时期公共体育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高淳体育设施布局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比亚迪集团扶贫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存在感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