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研究

2022-03-23 12:08闫冰洁高萍萍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美声唱法唱法

闫冰洁,高萍萍

安徽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民族唱法汇集了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元素,美声唱法作为西方音乐艺术的重要构成,其艺术特点及艺术内核与我国民族唱法存在一定的区别。为更好地提升现代音乐艺术的表现能力,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融合,这是现代音乐艺术创新的重要尝试。

1 中国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有效融合的意义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是现代音乐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通过提取不同艺术元素,将两种唱法进行充分融合,可以不断丰富现代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加强音乐艺术多元化以及文化艺术的融合能力。

1.1 丰富音乐艺术表现形式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表达方式都十分丰富,二者的有效融合能丰富声乐韵律的曲调元素,提升音乐艺术的文化感染力,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同一作品中的艺术张力得到进一步呈现。譬如,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民歌、曲艺、歌剧等多种表达形式,而美声唱法则涵盖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融合,能进一步创新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加强音乐艺术面向更多领域延伸,丰富音乐艺术发展体系,进而实现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的多元化互补。

1.2 加强音乐艺术多元文化元素融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对于旋律、音乐背景、音乐韵调、音乐节奏、演唱方式等均具有一定的要求。其中,不同类型的音乐艺术题材,对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运用有着不同的标准。譬如,美声唱法对于情感类题材的演唱,要求演唱者能在歌声中融入更为丰富的艺术元素,通过在音乐演唱中加入个人情感,使作品的中心思想能够更好地向听众传达。民族唱法同样需要根据艺术题材的不同进行演唱方式的调整。例如,在劳动号子的艺术表现方面,民歌唱法要求将具有铿锵有力的音乐元素融入,配合演唱者对于高音、中音及低音的控制,实现听众对听觉感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对大脑形成正面的刺激反馈,对于山歌、小调也是如此。所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能进一步实现对不同音乐艺术元素的融合与互通,为更好地完善音乐艺术发展体系、提升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的艺术高度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2 中国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的异同

2.1 共通性

我国民族唱法在母系氏族社会便有所传播,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唱法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艺术表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汉代、唐代、宋代及明代等各个朝代对于民族唱法艺术发展创新,民族唱法的艺术表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民族文化概念,在不同民族的民族唱法中,可以看到更多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子。例如,山歌的唱法在瑶族、畲族、彝族及哈尼族等多个民族中均有所运用。其中,不同民族对于山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展,并非按照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行严格的艺术划分,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入,为不同民族唱法的传承与融合创造有利条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也是基于东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交流,对于不同音乐唱法的艺术表达元素进行提取,进而实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发展。其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均要求演唱者能有效地控制呼吸节奏,并根据演唱内容的不同,做好对高、中、低音的切换与优化,确保能合理地控制音律强度、腔体共振及音色变化,使音乐艺术的表达能充分契合音乐背景及音乐内容,最大限度提升艺术表现力及表现效果。除此之外,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真假声的运用、腔体共鸣等方面也具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演唱者可以基于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在不同音区做好音量、音域的控制,满足多元化音乐艺术表演的需求。

2.2 不同点

美声唱法的艺术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纪。教会在美声唱法艺术表演形式的开发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美声唱法的进一步普及,14世纪美声唱法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贵族音乐艺术表演的重要方式。但不同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美声唱法的主要演唱形式,更多延续罗马时代的艺术表演方式,意大利在美声唱法的传播与传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正是由于美声唱法的发展普及相对较晚,使其融入了大量近现代音乐艺术表演方式。从艺术表演结构来看,美声唱法无需对歌词的各个音节进行细致地打磨,以便保证演唱者韵调与音乐节奏的一致,即可实现对美声艺术表演效果的强化。中国民族唱法则要求逐字逐句都清晰可辨,单一字符的咬字不清,容易对后续阶段民族唱法的音乐表演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歌词咬字吐字的要求,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主要的不同点。另外,民族唱法通常采用头腔、鼻咽腔、口腔三个共鸣腔相互配合来演绎,喉头位置相对较高,音色清脆明亮,而美声唱法则采用全共鸣的唱法,即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额腔以及骨骼都参与共鸣的过程,音色圆润,强弱明暗变化能力强,声音极具穿透力。所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存在的区别,需要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运用方面做好对各项细节及内容的优化,以此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发展的艺术表现能力。

3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效融合所面临的困境

3.1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艺术表达方面存在争议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在现代音乐艺术表演上已经应用得较为普遍。但学术研究方面,针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表达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应以民族唱法的基本韵调为基础,汲取美声唱法的艺术元素,以此实现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艺术表达的融合。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美声唱法的艺术元素较为丰富,且艺术表现的包容性相对较强。所以,应将美声唱法的艺术表达行为作为主要结构,在汲取民族唱法艺术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双向的音乐艺术融合。正是由于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艺术表达方面存在争议,导致不同唱法的艺术表达形式的艺术评价存在较大差异。

3.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难度较高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虽然得到观众、表演者及学者的普遍认同,但从艺术表演形式及表演特点来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造成艺术表演技巧的融合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融合的音乐作品,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艺术打磨,所需投入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经济资源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需要围绕艺术创新发展,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改变演唱技巧及演唱方法,以此提升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结构契合度。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能在相对较低的成本投入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艺术表现力及艺术审美效果,从而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多元化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3 缺乏专业艺术人才协同教育培养机制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需要创作者与演唱者具有极强的音乐艺术表演功底,能灵活运用各类不同唱法技巧进行多元化艺术表达。然而,从当前我国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在教育规划上未能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融合,相关的教育模式也主要以提升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某一方面艺术表现力为基础。因此,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未能得到充分关注。虽然,现代音乐艺术创作对于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有所运用,但艺术表达的文化影响力及发展影响力却明显不足。

4 基于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策略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需要从强化技巧处理、加强艺术元素融合及提高融合契合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提高民族唱法的艺术感召力及美声唱法的艺术表现力,从而确保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表达。

4.1 注重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技巧性内容的处理

强化技巧性内容的处理,对于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演唱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以民族唱法的新唱法为例,在吸气控制与头控共鸣方面,演唱者应注重对真假混声的处理,强化对演唱细节的把控,在民族唱法的演唱高潮部分,应突出民族唱法中亮丽、集中的演唱特点。避免因对民族唱法表现技巧问题,导致歌声与音乐背景产生剥离。针对美声唱法的技巧性内容处理,要注重对混合声区的控制,共鸣腔体的运用应结合音乐背景进行调整,避免共鸣腔体运用过度,使其演唱的自然性大打折扣。另外,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不仅需要单方面注重对某一阶段、某一结构的处理,也要从保障总体演唱效果的艺术表达内容的角度出发,进行多个方面的修饰,充分发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各自优势。

4.2 找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契合点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不应单方面注重对单一元素的运用,要从演唱方式、音调及音乐伴奏等多个方面寻找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的共同点。否则,将无法提升艺术表达效果。例如,强行将山歌的演唱形式融入到美声中吟唱,虽然可以优化音律,使山歌能更好地通过美声的艺术表达提升吟唱的效果,但从对音乐节奏的控制及音乐呈现效果来看,则难以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反而会降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演唱效果,不利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增加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表达难度。所以,找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契合点至关重要,是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消除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中音乐背景突兀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4.3 加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艺术元素的采集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存在一定的相同点,针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应在艺术元素的采集方面做好对相关内容的汇总,尽可能围绕突出音乐独特的艺术特点,进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的优化。例如,在民歌的合唱演唱方面,针对帮腔演唱的处理,可以融入部分美声唱法元素,通过美声的演唱进行民歌音乐结构的转换,使民族演唱能更好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与过渡。这一方式,不仅增加民歌合唱的趣味性,也进一步丰富民歌合唱的艺术元素。所以,针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元素采集至关重要,是歌唱艺术表演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多元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有利于更好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内涵。

4.4 优化音乐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各具特色。未来阶段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发展,应从推动音乐艺术人才的视角,做好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优化。要积极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双向融合教学能力,使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可以更好地面向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艺术表达及艺术融合进行倾斜,为更好地实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另外,针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课程教学融合,应在充分考虑专业人才音乐艺术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做好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例如,根据学生不同的音色与音域,做好高音、中音及低音的课程教学调整,围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制定具有一定教学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教育融合,能为艺术融合发展做好人才教育培养的铺垫。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唱法具有其一定的独特性,面向美声唱法进行艺术表演的融合,对于推动声乐艺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发展中,必须在充分做好声调、音律及音乐节奏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不同演唱技巧的运用。在进一步发挥民族唱法及美声唱法艺术表演优势的同时,提升歌唱的艺术呈现效果,使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可以切实提升音乐艺术的表达高度,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艺术内容参考。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美声唱法唱法
Jiao Ayi| 《娇阿依》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艺术表演运行管理探析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