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构建策略

2022-03-23 22:30马仕海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马仕海,李 进,孙 超

(沈阳工程学院a.工程训练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c.党委教师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136)

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中所体现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它不仅是教师个人形象与学校声誉的反映,更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问题倍受舆论关注,校园内频发的个别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一度让教师群体陷入污名化危机。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文件,将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师德”的定义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师德”通常指教师作为一般社会人的道德规范;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具体言行[1]。“师风”则指在一个组织内的教师个体职业道德的自然汇聚,反应了该组织教师群体的风尚和风气。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高校师德师风的整体状况是好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以广博的知识、理性的精神、先进的理念、高尚的道德、严谨的作风引领着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诸如《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负面清单》《教师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师德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和规范。此外,通过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师德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典型事迹宣传等活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氛围。一系列方法举措,有力推动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康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和社会越来越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某些不良的现象也同样影响着教师群体,个别教师违反师德的问题还频频出现,部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也在不同程度有所反映。一是在教师层面的表现:部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理想信念模糊,注重眼前利益,不安心教学及科研,热衷于跳槽或兼职;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教书育人意识差;极个别教师名利思想严重,教学敷衍,学术不端,为达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甚至对学生进行骚扰。二是在学校层面的表现:功利思想严重,片面追求量化排名,对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制度体系不健全,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考评不规范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优良风尚风气的形成,需要校内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必然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进阶的过程。

二、构建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1.是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

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群体的师德风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关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日趋激烈,其背后的高等教育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下,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立德树人已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到“高校的立身之本”,再到“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教师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主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高校切实担负起发展科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重任,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变革转型,一些负面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教师产生了影响。自2019 年以来,教育部已先后9批公布了数十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既有理想信念动摇、敷衍教学的行为,也有作风浮躁、学术不端的行为;既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兼职兼薪行为,也有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过度关注量化成果的产出,只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规模,而忽略了对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依靠的是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于推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影响深远。

3.是高校教师干事创业的需要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是教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做到品德优良、学问广博、爱生如子,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说:“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见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韩愈曾云: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叶圣陶老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可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评价高校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便是“师德师风”。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作为基础和保证。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些教师在工作中削减了工作热情,缺乏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仅仅把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了个人谋生的一种手段,功利主义思想越发凸显;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不关注学生的需求,育人意识淡薄[4]。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更显得尤为必要。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来说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形成合力,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教育宣传机制、规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监督机制、规范奖惩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努力构建“六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1.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工作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校内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校层面,要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组织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统筹全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建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组织、人事、教务、科技、纪检等部门的联席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高校二级单位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层部门,直接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8]在二级学院层面,应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分委员会,营造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5]。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校师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党委教师工作部、宣传部、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纪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按业务领域分工负责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劳动纪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党风廉政、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师德教育引导与监督考核。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宣传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首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引导教师把振兴教育确立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把师德养成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应立足学校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在充分了解、及时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及专业发展诉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更好地保证教育培训的效果,使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能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践行者[6]。再次,开展师德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信息化、立体化的学习教育平台,线上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好各级部门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学习资料,同时还要结合“学习强国”“慕课”等公共学习资源,使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线下教育要以师德专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报告会、培训班、座谈会。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开展团队合作、素质拓展等训练,为教师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3.规范师德师风考评机制

合理的评价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师德师风考核的对象、原则、具体标准、方法程序及结果运用。在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奖评优过程中始终坚持评价结果运用,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高校教师的日常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来。规范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始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多主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同行和学生,还应邀请社会其他组织或学生家长参与进来,采取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与同行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政治素养、品德行为、育人效果、学术道德等方面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成长档案,使其贯穿于高校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师德考核评价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进程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7]。

4.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实效,还取决于公正严明的有效监督。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一是要制定具体的细则及规定,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牵头部门、协调部门。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风貌、育人成效等及时进行监督。鼓励学校各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结合监督的具体标准开展自查,这不但有利于教师本人自律、自警,对于学校整体把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也大有益处。二是要畅通师德师风监督途径。通过开通师德监督网站、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失范行为举报信箱等方式,畅通师德监督渠道,广泛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对于接收到的举报问题要开展专项督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5]。三是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承诺制。学校每年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压实各二级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制度,作为规范教师教书育人职业行为的一种警示。

5.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奖惩机制是通过一系列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来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对于正向激励,要突出教师师德表现在教师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各类人才选拔、导师遴选、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加强师德激励,全面梳理学校针对教师开展的各类专项评比,构建全校统一规范的荣誉表彰体系,定期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突出贡献奖”“师德先进个人”等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并在每年九月进行集中表彰,进一步突显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7]。对于反向约束,要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坚决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即认定为不合格;对于教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并根据情节的轻重,依据相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开除处理;对于师德失范的党员教师,要依据党纪要求做出严肃处理;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将及时移交相关部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营造高校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6.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做支撑。一方面,要完善内在的支持机制,增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素养。首先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充分保障广大教师的主体权益,使高校教师能够在舒心、顺心的环境中育人才、践初心、担使命,不断涵养高尚师德,不断强化自我教育,坚守精神家园,安心地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此外,还要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完善外在的保障机制,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全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协同作用[6]。强化党委教师工作的职能发挥,健全配齐部门工作人员,设立师德师风建设专项保障资金,在教学培训、荣誉表彰、职业发展等方面统筹管理。此外,还要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落实好新入职教师的导师制和助课制,夯实职业道德基础。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进修培训,建立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激励体系和终身学习发展体系,为教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四、结论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不仅需要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基础,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做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基于教师的职业信仰和教育情操,而最终体现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育人行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引领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四个评价’指明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攻方向”。[9]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需要高校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教师主体地位,严格执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注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职业愿望,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人文性。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