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2-03-24 15:40杨曼萍李丽云邓祺佳
关键词:微时代建党思政

杨曼萍, 李丽云, 邓祺佳

(1.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2.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工作处, 湖南 邵阳 422000)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质,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境界,是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思想根基。在“微时代”背景下,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

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资源和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沟通呈现出不分时空的高效化状态,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不同个体之间信息闭塞、信息交流效率低下等问题[2],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机遇

1.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传播”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并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电话、电脑等便携式可移动智能设备从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及时有效地了解学校、学习和就业等相关情况,并在线上进行交流、互动等;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会议、讲座、网络教学、微课等形式为载体,随时随地就相关理论、知识等与学生互动交流[3],还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制作微视频、微宣讲等实践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5G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时政热点等可以以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形式通过“微平台”推送给大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等获取最新的信息。比如,求是网的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作出了阐述;人民网的视频号发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讲话,这些都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工具和平台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灌输式、低效率、学生易反感等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建立了微社群。微社群这种人际强连接的方式,可以使信息在群体之间得到传播和认同。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微载体,通过学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也可以在微媒体社群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主流价值观,从而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工具”“微平台”在处理校园矛盾、协调人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统一思想认识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1.“微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递难以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筛选再传递给学生,信息传播和分享更为多元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当前,大学生大多从微平台获取信息,而微平台的信息发布更具针对性、更为精准化。学生从微平台、微视频等网络“微世界”里获取到的内容,与教师从“微世界”获取的内容可能并无交集。这更加大了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辨别和管理相关信息的难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微时代”迅速传播的海量信息难辨真伪,容易干扰和误导大学生

以非正式、迷你的、能够快速记录生活等的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平台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海量的信息影响的范围和受众进一步扩大。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主力军,大学生成了为数众多的“微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群体,进入了不同的微信息交流圈[4]。然而,网络空间的信息纷繁复杂,既有积极正能量的,也有消极腐朽的;既有片面的,也有完整的;而且即便是积极的信息,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被曲解、失真。海量的信息难辨真伪,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干扰。大学生尚缺乏理性辨别信息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3.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与“微时代”要求不相匹配

一些大学教师对建党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对“微时代”认识不足,对教育环境的变化不够重视,尚未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走出来,存在网络的应用能力、对微载体所传播的信息的洞察力和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力与“微时代”要求不相匹配。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微时代”的必然选择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党的百年辉煌、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依归,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指路明灯,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优秀资源,是新时代大学生奋发有为的重要动力。

1.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依归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因为“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情怀从未改变,不断追求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培育有理想、有目标、具有家国情怀新青年的精神养料,也是鼓舞大学生实现社会进步与繁荣的精神武器[5];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依归,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伟大建党精神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指路明灯

青年学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先锋力量和主力军。在深化改革和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各种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发起挑战和冲击。这就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微时代”的大学生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守正”态度,同时紧跟党的理论成果,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灯塔,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要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思政教育“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为足以扛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伟大建党精神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优秀资源

伟大建党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含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育人价值,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这一目标相契合。伟大建党精神丰富而崇高,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运用“互联网+思政”思维,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纪录片、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电影电视作品及相关文艺作品等展示给学生,弘扬主流价值观。用英雄的事迹和精神、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成果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更好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

4.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奋发有为的重要动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刀真枪地探索出了一条救国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青年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将“一穷二白”的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推动着青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敢于担当、英勇斗争、不负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培养有为大学生的精神养料和重要动力。大学生更需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建设强盛的中国而奋斗。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微”路径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反映着国家民族的气质和文化实力[7]。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顺应“微时代”要求,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重要的“微时代”课题。

(一)用好“微载体”,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在“微时代”要真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让伟大建党精神走进线上线下两个课堂,通过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价值理念、时代意蕴等整合起来。一方面,要用好“微载体”。通过整合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平台,不断为大学生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思路。要讲述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正能量故事、事迹,让大学生知党信党,不负人民、甘于奉献;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筑牢其思想根基;帮助大学生锤炼坚强意志,让其敢于和困难做斗争;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力担重任勤于笃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微时代”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微媒体的管理制度,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监管、遏制,让大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求大学生在面对负面信息的干扰,受到网络不良思想、观念等的冲击时做到“不参与”“不信谣”“不传谣”。对一些有思想包袱,已经受到网络负面影响的学生,还要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从各方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乐于将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和国家的事业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二)建好“微课堂”,守好思政课堂阵地,讲好伟大建党精神

在“微时代”,简单的照本宣科和以教师为主单一输出的灌输式教学,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新思路,又不能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8]。因此,首先,要在把握“微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充分利用“微技术”“微平台”“微媒体”等优势创新教育形式,并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育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品格,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伟力,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只有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9]。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和课程思政教学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守好思政教育的课堂阵地,不仅要将政治性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还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他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全课程覆盖。“微时代”背景下,守好思想政治课堂阵地,还应利用网络新媒体,创建“微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学习平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红色精神、建党精神和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青年学生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困惑或问题。

(三)提升“微能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价值

“微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教师。高校应聚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推动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齐头并进。一方面,教师要在理论层面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做到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精髓,并能从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科学的阐释和讲解,让伟大建党精神能真正融入课堂,走进大学生心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教师应紧跟“微时代”步伐,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提升“微技术”能力,熟练操作新媒体设备、应用新媒体软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伟大建党精神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传播过程中实现“有水平”和“有意思”的完美结合[10]。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力度,引导各学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潜心从教、热心从教,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建党精神的教育价值。

(四)搞好“微实践”,开发实践第二课堂,提升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须加强实践,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血有肉”,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11]。要开发第二课堂,增加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打造校园红色景观、定期组织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同时,要开发“微实践”平台,以“微课堂”“微讲座”“微比赛”“微研究”等活动形式,把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人和故事、苦难和辉煌融入“微平台”,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推广传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伟大建党精神得以赓续传承。

四、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质和品格,体现了中国精神的精髓要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坚定的信仰引导青年,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激励青年,既是丰富教育内容和“守正创新”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应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良方。

猜你喜欢
微时代建党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