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现状调研报告

2022-03-24 20:07赵北斗
科技资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赵北斗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长春 130028)

新时代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各门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育人的教育合力。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覆盖范围广、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英语课程是青年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高等教育阵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1.2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21 年8 月27 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738 所,其中,本科院校1 270 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 所);高职(专科)院校1 468 所[2]。高职院校数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3]。

2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了解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课题组从学生、教师、教材和学校这4 个角度设计问题,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并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结合课堂观察法,综合考察了吉林省内3所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调研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态度,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需求和建议;二是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期待的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易受哪些因素影响;三是教材对开展课程思政的支持和适配情况;四是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及各项保障机制建设情况。共有324名不同专业的高职大一学生和24名高职一线英语教师提交了问卷。

剔除明显低于平均作答时长以及不同题目的答案自相矛盾的问卷,获得有效学生问卷2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98%。教师问卷收回24份,剔除答案自相矛盾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份。

3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3.1 学生的需求及对课程思政的态度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升本和深造”“为未来工作打基础”,但是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加上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后自学时间短,目前的英语输入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对目前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基本满意。学生期待获得指导但抗拒说教。喜欢互动和讨论的学习方式,希望课堂探讨“道德和行为标准”、讲“优秀人物的事迹”,学习“文化”(包括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和“行业英语”(与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英语)。

调查结果显示:47.65%的受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升本和深造”。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通过考试,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超7 成受访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互动“非常多”;42.6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互动;41.61%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课堂讨论。说明“课堂互动”和“课堂讨论”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33.89%的学生表示对目前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非常满意”,52.3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说明多数学生支持英语课程思政,但是对教学效果有更高期待。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满意度。

83.56%的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会“上网搜索相关资料”,46.64%的学生“课后咨询老师”,40.94%的学生“去图书馆查相关资料”23.83%的学生“去书店,进一步了解”。学生表示了解党史等思政内容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媒体”,其次是“课堂教学”,再次是“父母的教育”“校园活动”,最后是“朋友和同学”。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党史、国家政策、道德情操等教育内容。如何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网络空间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1.9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9h以上”;37.25%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6~9 h”;17.11%的学生“3~6 h”;仅3.69%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3 h以内”。

学生主要用手机做什么?首先是91.28%的学生最常使用“社交媒体(如微信)”;其次是79.87%的学生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50.67%的学生用学习软件或网站”;最后是游戏软件(如王者荣耀)、新闻网站(如网易新闻)。

学生喜欢短视频,最关注哪方面内容呢?调查结果显示:79.87%的学生关注“官方媒体”账号;72.15%的学生关注“娱乐搞笑”;69.46%的学生关注“科普内容”;60.07%的学生关注“所学的专业知识”;50%的学生关注“明星与网红”。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上网搜索”。约八成受访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党史、国家政策、道德情操等教育内容。学生了解时事新闻的主要途径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80.20%)以及热搜、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途径。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较弱。

调查结果显示:41.9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9 h以上”。仅3.69%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3 h以内”。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长,主要上网关注微信等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分辨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易受他人影响,易受群体意见的裹胁。因此,重视网络舆情,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策略,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68.46%的学生认为主流媒体的观点是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认知的最主要因素。57.72%的学生认为“亲密朋友的意见”会影响自己;55.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54.70%的学生认为身边大多数人的意见;46.64%的学生认为网络上大多数人的意见。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非常信任主流媒体。影响力由强至弱依次是“亲密朋友”“教师”“身边多数人”“网络上大多数人的意见”。以上4 种因素的影响力均远小于“主流媒体”且远大于“课本中的观点”。说明学生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访谈中学生表示:“关系越亲密,影响力越大。”

61.41%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在3级以下。达到3级以上水平的仅有15.43%。说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用英语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有限。17.11%的学生表示每周自学英语“0 h”;64.43%的学生每周自学“1~3 h”;学习时间在3 h以上的仅占18.46%。说明大多数学生课后自学英语,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

24.16%的学生表示“每节课都有作业”,44.97%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和“偶尔有”作业。每周英语阅读量在4篇及以下的人数占52.35%。说明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不足,严重缺乏有效英文输入。

3.2 教师的需求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是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最关键因素。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展了课程思政,但是融入的思政元素比较单一,集中于“道德”和“文化”,缺乏“政治”“法制”等内容。教师课程思政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满意度不高。受访教师普遍期待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希望能够开阔思路,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师最希望获得案例指导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支持。

70%的受访教师表示在“阅读”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其次是“小组讨论”和“翻译”。说明两点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在阅读中融入思政是相对容易操作的课程思政开展方式,也是教师们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二是学生能够感知阅读中的思政元素,用阅读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是有效的。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课堂讨论时,9.06%的学生使用“全英文”,35.23%的学生使用“较多英文”。说明受英语水平的限制,90.94%的学生不能用全英文参与讨论。70%的教师表示课堂讲授思政内容时使用“较少英语”,30%的教师表示使用“较多英语”。在进行课程思政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内容,达到教育的目标,教师不得不使用汉语,但是在英语课堂上,过多使用汉语对学生学习不利。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访教师近5年参加“英语课程思政”培训“1~2次”,仅有10%的教师参与培训“5次及以上”。说明从整体来看,专项培训数量较少。“课程思政”的培训次数略高于“英语课程思政”,但是数量依然不多。

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遇到的难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寻求语言和理解的平衡点”之外,首先是不容易找到切入点,教材内容不利于开展课程思政,难以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学生接受度不高,不太感兴趣;其次是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有限、知识积累不足,难以支撑涉及“政治道路”“政治理论”等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

教师一致认为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阅读量,并且教材中的阅读量过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输入,学习英语也不例外。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英文输入主要靠课堂教学。但是目前高职英语课时不多,班级学生的人数较多,依靠课堂进行的英文输入效果有限。课后英文阅读和听力成为学生课后英文输入最理想的补充。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听力难度较大,阅读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最佳选择。

3.3 教材对课程思政的支持

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内容建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三大原则,通过“分析—筛选—增补”来挖掘和补充现有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这是由外语学科的属性决定的,也是外语学科应有的时代担当[5-6]。

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在内容编写方面缺少思政育人意识,缺少中国文化内容,不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师普遍希望教材进行修订和改版,提升课程思政的支持力度。增加阅读素材,增加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配套课程思政备课资源,尤其是课程思政“英语视频”资源。教师建议建立“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最常布置的作业是课后习题(90%);其次是“小组讨论、发言的准备工作”(45%);然后依次是:翻译、阅读、演讲、作文、听力、短文背诵。

5%的教师表示对融入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没有系统性规划,有感而发”,10%的教师表示“有较强的系统性”,85%的教师表示“有一点系统性——根据教学内容来定”。这表明目前教师基本没有系统规划过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即“教材的内容”开展课程思政,这对教材内容的编排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英语教材几乎不涉及中国文化,也不涉及除西方文化之外的世界其他文化,而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教材内容不利于开展课程思政。很多教师建议教材修订或改版,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重新调整内容。

15%的教师表示教材有“比较充足”的课程思政备课资源,35%的教师表示“几乎没有”,50%的教师认为“比较少”。调查结果显示,教材配套的课程思政资源严重不足。

3.4 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管理情况

目前,学校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现状是各门课“各自为政”地开展课程思政,难以形成同频共振、互补呼应,尚未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学校缺少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缺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馈。

25%的受访教师表示“完全不了解”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和进度,55%的受访教师表示“不太了解”。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绝大多数高职英语一线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政理论课程”内容与进度,因此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难以与思政理论课程相互呼应、协同,难以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状态是各门课程“各自为政”地开展课程思政。想要形成思政育人合力,需要协同机制,需要学校对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各有侧重点,才能互相补充、呼应,形成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只有20%的教师表示“学校有针对课程思政的奖惩机制”。调查结果说明学校普遍没有建立起针对课程思政的“奖惩机制”,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一致表示该学期期末“不考核”学生有关“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半数受访者表示“正计划未来考核”。这说明,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尚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是否对师生开展“课程思政”评价与考核。如果没有评价与考核,教学随意性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且,缺少评价和反馈,不能及时了解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如果考核,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作用,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也要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第三课堂”是指社会实践,让青年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非常依赖网络。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形成思政育人的教育合力,就必须将思政育人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

16.78%的学生表示“该学期学校组织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超过5 次”,15.44%的学生表示次数为“0”。36.91%的学生表示该学期学校组织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3~5 次”。学校是否安排了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中,进行了隐形思政教育?访谈中,受访的教师和学生均表示不了解学校“第二课堂”的育人情况,不了解学校“思政育人”的网络工作开展情况。说明高校目前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方面的指导不够,在网络思政育人方面几乎没有影响力,工作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4 对策与建议

建议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网络媒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有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建议采用互动和讨论的方式,回应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讨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等,开展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建议教材增加包含思政育人元素的阅读材料,进行价值引领。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并提供思政备课资源。建议学校统筹规划全校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增加专项培训,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加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方式的探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