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进展、特点与展望*

2022-03-25 01:33吕桂霞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太平洋岛国太平洋

吕桂霞

“太平洋岛国”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我国虽被冠以岛国之名,但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概念,在国外常常被称为“太平洋岛屿”(Pacific islands)。对于太平洋岛国,虽然国内学者在具体概念表述上尚有些微差异,但是对于其核心地理范围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太平洋岛国是指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已经独立的14个太平洋岛国及英、法、澳、新等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属地及岛屿。(1)汪诗明、王艳芬:《如何界定太平洋岛屿国家》,《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吕桂霞:《我国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现状、问题与愿景》,《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6期等。这一地区位于亚洲通往美洲、南极通往北极的交通要冲,又地处美国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核心地带,同时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国十分重视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关系。1975年11月5日与斐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我国又陆续与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纽埃、库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这9个太平洋岛国建交,目前共计10个已独立太平洋岛国与我国建交或“复交”。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迅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频繁,高层往来日益密切。2014年和2018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对太平洋岛国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了国事访问,更加推动了双方关系再上新台阶,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2018年6月,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此后,其余9个建交太平洋岛国也陆续与我国签署备忘录,10个建交太平洋岛国都已成为我“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伙伴。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太平洋岛国研究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太平洋岛国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研究之一,该研究的兴起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蓬勃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反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不断深化,也有助于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和小岛屿国家的了解走向深入,推动我国与太平洋岛国和小岛屿国家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南南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推进,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发展是该研究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概况

客观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十分薄弱。虽然出现了一些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多属于知识性和介绍性的文章和书籍。国内也没有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专家学者。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已经开始出现与太平洋岛国研究相关的成果,但主要是一般性或彰显太平洋岛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反霸斗争的文章。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开始建交,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双方友好往来与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文章、内部发行的书籍,以及译文译著。

1.知识性、介绍性成果为主

(1)知识性介绍类成果。1962年第一个太平洋岛国西萨摩亚独立前后,《人民日报》相继刊发了一些有关西萨摩亚的介绍性文章,主要包括《西萨摩亚》《太平洋上的岛国——西萨摩亚》等。此后,随着更多的太平洋岛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相关文章关注的对象也逐渐扩展到其他独立的太平洋岛国,如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汤加等,代表性成果包括:《大洋洲的四个岛国介绍斐济、瑙鲁、汤加、西萨摩亚》《斐济》和《南太平洋论坛》(2)于如:《南太平洋论坛》,《世界知识》1978年第1期。等,这些文章介绍了太平洋岛国的基本情况,使我国民众对太平洋岛国有了初步认知。

(2)太平洋岛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反霸斗争的成果。这一时期,因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因此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霸斗争给予了一定关注,《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报道或文章,代表性文章包括:《从太平洋到印度洋 从地中海到波斯湾 岛国处处迸发争取独立自由的火焰 反镇压 争自由 斐济岛石油工人罢工》《苏修渔霸的贪婪行径激起各国人民强烈反对 日本、芬兰渔民抗议苏修渔霸疯狂掠夺渔业资源 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军追击侵入领海的苏联拖网渔船并把它押回港口》《东帝汶领导人重申 决心坚持持久战打败印尼入侵者 巴布亚新几内亚学生示威要求印尼军队撤出东帝汶》等。

(3)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的成果。1975—1976年斐济、萨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些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报道,主要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到达北京 华国锋总理和首都群众到机场热烈欢迎》《中国和斐济人民情谊深》《斐济总理会见新华社记者》《我经济贸易展览会在西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开幕》《周化民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贸易代表团》等。

2.少量的译文和译著

除了一般性介绍文章外,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也出现了少许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译文和译著,如《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衰退打击了铜矿贸易》(3)[澳]彼德·杰克逊:《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衰退打击了铜矿贸易》,萧彬译,《南洋资料译丛》1976年第3期。《斐济的椰子》(4)张治仙:《斐济的椰子》,《热带作物译丛》1978年第1期。《太平洋及太平洋岛屿》(5)地图出版社:《太平洋及太平洋岛屿》,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新几内亚高地疟疾流行变化的社会因素》(6)《新几内亚高地疟疾流行变化的社会因素》,《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1977年第3期。《萨摩亚史》(7)[日]岩佐嘉亲:《萨摩亚史》,马采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西萨摩亚》(8)[新西兰]詹姆斯·W.福克斯、肯尼思·B.坎伯兰:《西萨摩亚》,中山大学地理学经济地理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内部发行)《所罗门群岛》(9)[英]珍妮特·肯特:《所罗门群岛》,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翻译组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内部读物)等,不过因各种原因,其中的不少译著并没有公开发行,只是作为内部读物参阅。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译著是吴江霖和陈一百共同翻译的《斐济现代史》,该书作者是美国的J.W.库尔特,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76年出版。该书在国内影响较大,是国内有关太平洋岛国史研究的重要书籍,至今仍是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世界历史》1978年第1期发布了一则书讯——《关于大洋洲史的新书》,对F.P.金编辑的《大洋洲以外:关于一九四五年以来太平洋岛屿专论》进行了专门介绍。

就研究机构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尚未出现专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相关研究主要由国内从事世界史特别是大洋洲和东南亚研究的学者承担,但他们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认知与今天并不完全相同,也没有明确的太平洋岛国的概念。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和反霸斗争的需要。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方面与太平洋岛国自身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对外政策有关。

1.经济地理原因

太平洋岛国距离我国较为遥远,多居于太平洋深处,与我国往来多有不便。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只能通过飞机或远洋船只进行,但在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我国的民航业,还是造船业,抑或是远洋航运,均不能有力支撑双方经常性的往来。

就经济方面而言,我国当时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十分有限。而太平洋岛国或刚刚获得独立,或尚处于西方大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它们的经济还不能支撑大规模对外贸易,仅有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限于原宗主国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并没有与我国进行贸易的迫切需求。

2.太平洋岛国自身因素

(1)在诸太平洋岛国中,除巴布亚新几内亚外,其他岛国普遍领土较小、人口较少,资源相对匮乏。除旅游资源、渔业资源和少数岛国拥有的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外,其它资源都较为有限(具体参见表1),对外贸易相对难以发展。

表1 太平洋岛国独立、领土、人口及与我建交情况一览表(截止到2021.12.27)

(2)只有部分岛国获得完全独立,其余仍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国防、外交由其协助。从表1可以看出,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只有萨摩亚、瑙鲁、汤加、斐济、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图瓦卢和所罗门群岛8个岛国获得完全独立,享有独立国家的全部权力;纽埃和库克群岛虽然实行内部完全自治,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和行政权,但仍需与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防务和外交由新西兰协助。基里巴斯仍然为英国的殖民地,瓦努阿图由英国和法国共管,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和马绍尔群岛仍然由美国托管,统称“密克罗尼西亚”(具体参见表2)。

表2 太平洋岛国被西方国家侵占概况

(3)太平洋岛国的国际影响力较为有限,难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以在联合国的投票权为例,在诸太平洋岛国中,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只有萨摩亚、库克群岛、瑙鲁、汤加、斐济、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图瓦卢9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洋岛国在联合国享有9个投票权,因为在这9个独立国家中,纽埃和库克群岛是新西兰的自由联系国,两国在联合国均没有独立的投票权。

3.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较为有限

近代时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已经与诸太平洋岛国有了不同程度的交往,也有少数华人移居太平洋岛国,交往渠道和方式各异,有的是因为檀香木贸易或海参捕捞而跟随欧洲人的船只到达太平洋岛国,有的是因“下南洋”而漂泊到太平洋岛国,有的则是为了种植椰子、香蕉和甘蔗或开采磷酸等。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仍然较为有限,主要表现为中方对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太平洋岛国与中方的反向交往较为少见。

以中斐关系为例,虽然1855年“康利”的创始人梅屏耀(又名百龄)已经到达斐济,也有部分人因为谋生需要通过契约劳工进入斐济,(10)吕桂霞:《檀香木、海参、契约华工与早期中斐关系》,《太平洋岛国研究集刊》(第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8—81页。在那里从事餐饮、商品零售或香蕉种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世纪20年代后,英斐政府出于排华的需要,开始扶植印度人,大力排挤在斐华人和华商,致使华人在斐利益严重受损,中斐关系也受到一定伤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斐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与宗主国一样,与中国台湾地区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5年才与新中国正式建交。尽管如此,斐济还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其他岛国与我国建交的时间更晚。

在没有外交关系或少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我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十分缓慢。虽然这一时期双方也有少许的往来和贸易,如1972年中国红十字会向受灾的斐济致慰问电并赠款;1975年中国足球队访问斐济;1975年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1)《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1979年。,但总体上双方交往不多。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使得这一时期我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十分有限。不过,这些有限的研究为改革开放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应予以充分肯定。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走向深入。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从重要伙伴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升至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在太平洋岛国的推进,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一时期,除太平洋岛国词条被纳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外,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重点日益集中,成果形式日益丰富,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同时,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相结合,助力国家发展。

(一)太平洋岛国词条被纳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第一版从1978年开始编撰,时间恰恰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一致,也是我国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的重要体现。然而,作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数据库中,并没有发现一个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词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2009年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发行。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的内容更加丰富,也开始关注到太平洋岛国。统计发现,在《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词条达到33条,其中萨摩亚和汤加词条最多,各有5条;密克罗尼西亚4条;斐济和图瓦卢各有3条;瓦努阿图、纽埃和基里巴斯各有2条;其余6个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库克群岛、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各有1个词条。搜索太平洋岛国、太平洋岛屿或南太等,没有发现相关词条,具体见下表:

表3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词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撰工作正式启动,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承担了太平洋岛国词条的撰写任务。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上太平洋岛国的词条数量大大增加,内容更加丰富。2021年7月24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首批条目在北京发布,已经独立的14个太平洋岛国和法国在太平洋上的两个海外属地——新喀里多尼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全部在列,虽然个别国家和地区的条目较少,如法属波利尼西亚仅有一个条目,但与我建交的10个太平洋岛国的条目,除美国的自由联系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西兰的自由联系国纽埃和库克群岛外,收录条目都在10条以上;未与我建交的四个太平洋岛国——帕劳、马绍尔群岛、瑙鲁和图瓦卢也有4~10个条目。(1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1年7月25日首发,https://www.zgbk.com/,登录时间:2021年12月10日。

(二)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成果形式日益丰富

如前所述,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主要是一般性介绍性文章和报道,但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研究成果的陆续引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以及学者们外语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一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一,在一般介绍性文章的基础上,各种专题类书籍陆续出版发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学习,太平洋岛国因其独特的文化、富有魅力的异域风情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根据斐济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赴斐济旅游的人数已达到5万人。(13)Visitor Arrivals Statistics,Fiji Bureau of Statistics,https://www.statsfiji.gov.fj/,登录时间:2021年11月20日。南太旅游组织的年度报告则表明,2016年中国人赴太平洋岛国旅游高达15万人,2017年虽然下降4.6%,但仍然有14万多人。(14)Annual review of visitor arrivals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2017,South Pacific Tourism Organization,Suva,FIJI,June,2018,p.16.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观光旅游需要,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刘建峰和王桂玉夫妇以太平洋岛国旅游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陆续写作完成了《太平洋岛国之旅之美拉尼西亚》《太平洋岛国之旅之波利尼西亚》《太平洋岛国之旅之密克罗尼西亚》。(15)刘建峰、王桂玉:《太平洋岛国之旅之美拉尼西亚》《太平洋岛国之旅之波利尼西亚》《太平洋岛国之旅之密克罗尼西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三年之后,两人又以太平洋岛国邮票和钱币为研究对象,合作完成了三卷本的《太平洋岛国邮票和钱币文化研究》。(16)王桂玉、刘建峰:《太平洋岛国邮票和钱币文化研究(波利尼西亚卷、密克罗尼西亚卷、美拉尼西亚卷)》,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此外,还有高建中、舒启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17)高建中、舒启全:《巴布亚新几内亚》,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巴布亚新几内亚地质、矿产及投资环境》(18)姚仲友等:《巴布亚新几内亚地质、矿产及投资环境》,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年版。《天堂鸟的国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著之旅》(19)梦野:《天堂鸟的国度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著之旅》,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年版。等。

第二,图鉴和图谱类成果开始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19—2020年出版的一套密克罗尼西亚常见植物图鉴系列丛书,包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饲用植物图鉴》(20)杨虎彪、张雪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饲用植物图鉴》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果蔬植物图鉴》(21)李伟明、王金辉、刘国道编: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果蔬植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椰子种质资源图鉴》(22)范海阔、弓淑芳、王媛媛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椰子种质资源图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花卉植物图鉴》(23)杨光穗、谌振、刘少姗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花卉植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谱》(24)唐庆华、游雯、黄贵修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药用植物图鉴》(25)王清隆、 顾文亮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药用植物图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等,它们对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花卉植物、果蔬植物、椰子种质资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三,以太平洋岛国为研究对象的系列文章陆续问世,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世界知识》刊发的系列文章如:秦升的《中国助力太平洋岛国实现发展目标》(2020年3月发表)、《瓦努阿图: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典范》(2020年8月发表)、《“太平洋进阶”:澳大利亚南太政策新指针》(2020年10月发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携手打造“抗疫之路”》(2020年11月发表);吕桂霞的《斐济: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2020年4月发表);沈予加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在南太的战略合作新伙伴》(2020年5月发表);牛丽的《汤加王国,太平洋上的友谊之岛》;梁国杰的《萨摩亚,率先独立的南太平洋岛国》;田肖红的《地缘竞逐: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政策的出发点》(2021年7月发表);倪鹏的《澳大利亚试图在太平洋岛屿地区发挥主导作用》;赵少峰的《俄罗斯在太平洋岛屿地区为长远战略利益布局》;吕俊昌的《日本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着力塑造“共同意识”》(2021年7月发表)。这些文章着重介绍了太平洋岛国概况、大国在太平洋岛国的竞争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等。

第四,有关太平洋岛国的译著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界涌现出一批太平洋岛国相关的译著,主要有《斐济地理》(26)[斐]T.A.唐纳利:《斐济地理》,林尔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帕劳岛》(27)日本大宝石出版社编:《帕劳岛》,张咏志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版。《太平洋岛屿的智慧 神秘的激情体验》(28)曹峰:《太平洋岛屿的智慧 神秘的激情体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太平洋岛屿文化中的音乐》(29)布莱恩·迪特里希、简·弗里曼·莫林、迈克尔·韦布:《太平洋岛屿文化中的音乐》,管建华编,陈朝黎、刘晓倩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30)[美]玛格丽特·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周晓虹、李姚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和现代人类学奠基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群岛土著人之事业及冒险活动的报告》(31)[英]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群岛土著人之事业及冒险活动的报告》,弓秀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使得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深入人心。《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一部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理论建构、田野工作方法和文本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见,都成为后来追随者普遍奉行的原则,两书都是我们研究太平洋岛国的重要参考书,为我们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此外,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张勇博士翻译的《剑桥太平洋岛民史》也是近年难得一见的精品译著,它全面展现了太平洋岛屿的历史与现状,内容涵盖早期定居、土地利用、与欧洲人接触、贸易和劳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上的核试验等主题。(32)[澳] 唐纳德·狄侬:《剑桥太平洋岛民史》,张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该中心宋立杰翻译的《南太平洋地区的葫芦文化》则从地理风情、葫芦作物、葫芦盛器、葫芦乐器、装饰艺术、神话传说等方面,对波利尼西亚地区的葫芦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33)[美]欧内斯特·S.道奇:《南太平洋地区的葫芦文化》,宋立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第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硕博论文层出叠现。截至2021年12月27日,作者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硕士论文60篇,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主要分布在聊城大学(34)柳宇:《二战对太平洋岛国的影响论析——以所罗门群岛和斐济为例》(2015年);陈明燕:《斐济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1871—1970年)》(2017年);叶枫:《巴布亚新几内亚农林复合经济研究》(2017年);刘晓临:《南太平洋无核区的历史考察》(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35)李冰岩:《太平洋岛国气候合作机制研究》(2018年);余姣:《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下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气候治理合作研究》(2019年);江源:《南太平洋岛国经济一体化研究》(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36)彭朝:《南太平洋地区环境问题与岛国环境外交——兼论中国回应》(2010年);高玉良:《澳大利亚与南太岛国安全合作研究》(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院(37)孔妃妃:《浅析中国对于南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2010年);齐清东:《澳大利亚对南太地区国家援助分析》(2016年);蒋羽峰:《美拉尼西亚次区域主义发展历程研究》(2021年)、苏州科技大学(38)朱天欣:《论殖民时期所罗门群岛的种植园经济》(2017年)。、中山大学(39)黄绮琪:《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以巴新和斐济为例》(2015年)。和吉林大学(40)乌莉塔(Salusalu,Leba Ulita):《冷战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贸易关系研究》(2009年);Bill Olmi:《太平洋岛屿论坛中的公共外交角色: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2017年)。等高校。由于保密或其他原因,尚有数篇硕士论文不能在中国知网查到,如聊城大学韦笑的《美国和平队在萨摩亚的活动研究》(2018年)、张金元的《美国和平队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活动研究》(2019年)、陆昭慧溟的《美国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研究》(2020年)等。

相较于硕士论文,目前国内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博士论文还较为少见。截至2021年12月27日,我们在中国知网上能看到的相关博士论文只有7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徐秀军和华东师范大学姜芸的博士论文。其中,徐秀军主要以南太平洋地区为例,探讨了地区主义和地区秩序。姜芸则主要剖析了澳大利亚援助太平洋岛国的历史背景和战略背景,认为太平洋岛国对援助的严重依赖;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考量;太平洋岛国独立后的发展困局不利于大洋洲的整体稳定;澳大利亚塑造国家形象、带动本国经贸和稳定周边环境的利益需求等构成了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主要原因,而在援助太平洋岛国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则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援助体系。(41)姜芸:《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援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

(三)太平洋岛国的政治、外交、经贸、气候变化和海洋治理研究等日益得到重视

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太平洋岛国的研究领域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区域合作与地区主义、太平洋岛国政治与外交(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太平洋岛国的经济与贸易、大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等领域。

在(南)太平洋区域合作与地区主义研究方面,徐秀军、陈晓晨等着重研究了南太平洋地区主义的演进。(42)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以南太平洋地区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徐秀军:《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南太平洋地区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3期;陈晓晨:《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历史变迁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陈晓晨:《南太平洋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地区机制与影响评估》,《国际关系研究》2019年第3期;廖少廉:《南太平洋区域合作》,《当代亚太》1995年第3期等。汪诗明、崔越、梁甲瑞等重点探讨了区域主义下的地区合作。(43)汪诗明:《开放的区域主义与中澳在南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1期;崔越、牛仲君:《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南太无核区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战略决策研究》2016年第5期;梁甲瑞:《中美南太平洋地区合作:基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视角》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等。曲升、陈晓晨和吕桂霞则主要侧重于南太平洋委员会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等区域组织的研究。(44)曲升:《南太平洋委员会演进的轨迹、动力及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陈晓晨:《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成因、过程与影响》,《区域与全球发展论坛》2019年第4期;吕桂霞:《全球化、区域化与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4期等。前汤加驻华大使夫人西亚梅利耶·拉图和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王敬媛把研究的重点投向汤加,着重剖析了汤加的政治改革。(45)西亚梅利耶·拉图、王敬媛:《汤加王国民主政治改革道路研究——国家视角》,《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

在太平洋岛国外交方面,由于太平洋岛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无论是传统的宗主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还是新兴的大国(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抑或是中国,都对这一地区都十分重视,因此这一地区也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场所。我国学界涌现出一批相关成果,代表性专著有王华的《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2008)、梁甲瑞的《域外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战略研究》(2019)等;研究论文主要包括胡传明、张帅的《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鲁鹏、宋秀琚的《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宋秀琚、叶圣萱的《浅析“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美国与南太岛国关系的新发展》;李秀姣、李蕾的《俄罗斯重返南太平洋外交解析》;刘卿的《澳大利亚强化南太政策:措施、动因及制约因素》;陈祥的《日本的南太平洋外交战略演变与太平洋岛国峰会——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高文胜的《南太平洋能源战略通道的价值、面临的风险及中国的对策》;梁甲瑞的《威胁感知、战略利益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对中国的有限硬制衡》;沈予加、陈晓晨的《地区间互动视角下的南太平洋地区与东南亚》,以及叶圣萱的《美国对中国参与南太平洋事务的认知和反应》等。(46)胡传明、张帅:《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理论观察》2013年第1期;鲁鹏、宋秀琚:《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期;宋秀琚、叶圣萱:《浅析“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美国与南太岛国关系的新发展》,《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1期;李秀姣、李蕾:《俄罗斯重返南太平洋外交解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第4期;刘卿:《澳大利亚强化南太政策:措施、动因及制约因素》,《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4期;陈祥:《日本的南太平洋外交战略演变与太平洋岛国峰会——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5期;高文胜:《南太平洋能源战略通道的价值、面临的风险及中国的对策》,《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第6期;沈予加、陈晓晨:《地区间互动视角下的南太平洋地区与东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年第6期;梁甲瑞:《威胁感知、战略利益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对中国的有限硬制衡》,《国际论坛》2021年第5期;叶圣萱:《美国对中国参与南太平洋事务的认知和反应》,《战略决策研究》2021年第2期等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实施,双方关系及“一带一路”研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性成果包括陈菲的《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岳小颖的《竞争者还是合作者?——太平洋群岛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徐秀军的《中国的南太平洋周边外交:进展、机遇与挑战》;于镭的《“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同太平洋岛国互利合作关系探析》等。(47)陈菲;《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于镭:《“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同太平洋岛国互利合作关系探析》,《太平洋岛国研究》2019年;岳小颖:《竞争者还是合作者?——太平洋群岛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徐秀军:《中国的南太平洋周边外交:进展、机遇与挑战》,《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10期。此外,华人华侨、公共外交、“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等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代表性成果主要有费晟的《南太平洋岛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认知》;郭又新的《南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初探》;李德芳的《中国开展南太平洋岛国公共外交的动因及现状评析》;宋秀琚、叶圣萱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张颖的《试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实施路径》;鲁鹏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合作:进程、动力与挑战》等。(48)费晟:《南太平洋岛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郭又新:《南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初探》,《东南亚研究》2014年第6期;李德芳:《中国开展南太平洋岛国公共外交的动因及现状评析》,《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宋秀琚、叶圣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当代世界》2016年第8期;张颖:《试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实施路径》,《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1期;鲁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合作:进程、动力与挑战》,《长江论坛》2019年第3期。

在经贸研究方面,太平洋岛国的渔业(49)许柳雄、戴小杰:《国际金枪鱼渔业管理趋势及对我国发展金枪鱼渔业的影响》,《海洋渔业》2003年第3期;王学锋、孙华、卢伙胜:《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产科学》2010年第2期;李俊谊、戴小杰:《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策略及中国的对策》,《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等。、贸易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社科院大学王华教授陆续推出的《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夏威夷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商业化》《南太平洋岛民强制劳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影响(1863—1911)》《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50)王华:《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世界历史》2015年第1期;王华:《夏威夷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商业化》,《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8年第1期;王华:《南太平洋岛民强制劳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影响(1863—1911)》,《世界历史》2018年第3期;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史学集刊》2020年第6期。等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南太平洋的强制劳工贸易、北太平洋的贸易及一体化等着重进行探讨。此外,还有福建农林大学林畅的最新研究著作《南太平洋岛国经贸政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年)等。

同时,学者们也十分关注大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代表性成果包括:喻常森的《国际社会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比较研究》《试析21世纪初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陈艳云、张逸帆的《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ODA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日本对斐济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周方银的《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及其效果》;秦升的《超越“竞争性援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考》;宋微的《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岛国援助政策的调整及影响分析》和吴艳的《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现状及政策分析(2009—2019年)》等。(51)喻常森:《国际社会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比较研究》时事出版2017年版;喻常森:《试析21世纪初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亚太经济》2014年第5期;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ODA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4期;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斐济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5期;周方银:《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及其效果》,《大洋洲发展报告(2015—2016):大洋洲国家投资环境和风险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秦升:《超越“竞争性援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考》,《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9期;宋微:《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岛国援助政策的调整及影响分析》,《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3期;吴艳:《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现状及政策分析(2009—2019年)》,《国际论坛》2020年第3期等。

在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方面,由于太平洋岛国领海面积辽阔,又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成为太平洋岛国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学者因应太平洋岛国的需要,在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岳小颖、曲升、梁甲瑞、余姣、吕桂霞和张登华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岳小颖的《南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研究——以所罗门群岛为例》《南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的困境与启示》;曲升的《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机制的缘起、发展及意义》;梁甲瑞的《南太平洋海洋治理及其当代影响》《从太平洋岛民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看区域海洋规范的发展及启示》《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方式、动因及意义》;余姣的《南太岛国的海洋治理及其困难》;以及吕桂霞和张登华的《太平洋岛国地区气候变化现状及各方的应对》等。(52)岳小颖:《南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研究——以所罗门群岛为例》,《开发研究》2014年第1期;岳小颖:《南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的困境与启示》,《时代金融》2014年第12期;曲升:《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机制的缘起、发展及意义》,《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2期;梁甲瑞:《南太平洋海洋治理及其当代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梁甲瑞:《从太平洋岛民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看区域海洋规范的发展及启示》,《太平洋学报》2021年第11期;梁甲瑞:《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方式、动因及意义》,《国际论坛》2019年第1期;余姣:《南太岛国的海洋治理及其困难》,《战略决策研究》2021年第2期;吕桂霞、张登华:《太平洋岛国地区气候变化现状及各方的应对》,《学海》2017年第6期等。

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太平洋岛国的历史(53)汪诗明:《论英国对西南太平洋岛屿的殖民统治模式》,《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1期;官士刚、陈明燕:《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斐济政务委员会转型研究》,《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等。、文化(54)刘凤山:《纽埃的社会变迁及其民族、文化的迷失》,《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吴正英、王晓凌:《文化权力与文化能动:太平洋岛国多元文化之生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杨鹏飞、杨鸿濂:《斐济走火仪式概述——与希腊对比的视角》,《太平洋岛国研究》2019年;徐美莉:《锻造与升华:基里巴斯传统舞蹈及其意义》,《太平洋岛国研究》2019年;徐美莉:《基里巴斯历史上的诗歌自觉》,《太平洋岛国研究》2019年;隋清娥:《萨摩亚小说〈山那边的世界〉细读》,《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等。、教育(55)韩玉平、吕桂霞:《太平洋岛国教育述评》,《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李德芳:《帕劳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杨慧:《太平洋岛国汉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斐济为例》,《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等。、宗教(56)《大洋洲教会的挑战与机会》,《中国天主教》1999年第1期。、民族(57)赵少峰、于镭:《太平洋岛国酋长制的演化及其走向简论》,《世界民族》2020年第3期;赵少峰:《南太平洋岛屿地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探析》,《世界民族》2021年第4期;倪鹏:《太平洋岛国地区移民活动及治理问题析论——以气候移民为中心的考察》,《世界民族》2021年第4期;吕桂霞:《斐济的印度移民:历史演变及影响》,《世界民族》2021年第5期;赵少峰、贾馨玫:《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析论》,《太平洋岛国研究》2020年等。等问题,撰写了一批相当有分量的相关论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汪诗明和王艳芬合著的《太平洋英联邦国家——处于现代化的边缘》(58)汪诗明、王艳芬:《太平洋英联邦国家——处于现代化的边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该书以时间为序,对太平洋地区诸多英联邦小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方位的描述,探讨处在世界边缘地区的这些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独特的现代化之路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如何使岛国经济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其中保护土著文化发展多元文化等,是国内学者在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时必备的参考书。

(四)学术研究日益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相结合

进入21世纪后,部分中国学者深切感受到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奔赴太平洋岛国,或执行国家援助任务,或进行学术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与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聊城大学石莹丽的《萨摩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以及和文臻的《共生之道:斐济村庄社会生活的民族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两书。其中,《萨摩亚的历史与现实》一书,主要基于作者在萨摩亚3年的援教经历,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讲述了萨摩亚的历史、政治、人文、教育、风土人情,概述了一百多年来萨摩亚华人华侨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系统梳理了中国对萨摩亚的各项援助,以动人的故事展现萨摩亚人眼中的中国。《共生之道:斐济村庄社会生活的民族志》一书,则是作者在斐济进行长期田野调研后的成果,它以道德话语作为切入点对斐济地方社会的道德秩序进行研究,为当代社会变迁和道德研究提供了一个生动而翔实的海外样本。此外,曾经赴萨摩亚援教的隋清娥撰写《遇见萨摩亚》;在汤加援教的康建军出版《汤加物语》等。(59)隋清娥:《遇见萨摩亚》,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康建军:《汤加物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0年版。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在太平洋岛国工作的人开始进入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共和国和瓦努阿图共和国大使徐明远,他在离任后,根据其1987—1991年出任中国驻斐济、基里巴斯、瓦努阿图三个太平洋岛国大使期间的亲身经历,撰写《一任三使风雨疾》(60)徐明远:《一任三使风雨疾》,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生动地介绍了疾风骤雨的历程。由于这一时期正值两岸博弈的重要时间段,其时,台湾当局不停地以“弹性外交”和“银弹外交”对岛国进行诱惑,以破坏我国与岛国的关系。在历次出现危难的紧要关头,他殚精竭虑、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对方进行交涉,拨正方向,转危为安,将双边关系引向正常轨道,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作者与南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当地居民和华人华侨交往的故事,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要著作。1990—1992年独自一人在基里巴斯建立中国使馆,并坚守近三年的吴钟华则通过《南太不了情:一个外交官鲁滨逊式经历——外交官看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讲述了其度过的艰苦生活和遭遇的独特经历。如果说徐明远和吴钟华大使是我国外交领域转战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典型,那么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丽则是经济领域改行从事学术研究的杰出代表。她在2001—2008年一直担任晋富集团总经理,负责中国与大洋洲区域各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担任汤加国际日期变更线酒店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负责中国—汤加援外优惠贷款项目公共关系、建设管理和酒店管理工作;2009—2017年期间,担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成立后,出任执行主任,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中国现实撰写学术文章,同时,积极通过“老牛聊南太”“牛草集”等微信公众号,传播太平洋岛国的知识与见闻;通过“海颐智库”等,推动学界与商界的融合以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经贸合作。

由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兴起与我国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决策直接相关,因此太平洋岛国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各级各类研究报告和专报较多,直接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目前公开出版的研究报告多集中于我国“一带一路”在太平洋岛国的建设,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61)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年版。、刘善庆、刘梦怡、沈娟的《海丝明珠:南太平洋十四岛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62)刘善庆、刘梦怡、沈娟:《海丝明珠:南太平洋十四岛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版。,以及吴平与岳晶晶和孙昊宇合著的《太平洋岛国国情研究》(63)吴平、岳晶晶、孙昊宇:《太平洋岛国国情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年版。等。这些研究报告类图书在详解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0个太平洋岛国的国情同时,重点研究了14个太平洋岛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方面,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地区的顺利推进提供决策建议。

(五) 本硕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重视

在太平洋岛国研究研究生培养方面,较为突出的高校有聊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外交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此外,暨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这些高校都有以太平洋岛国为选题的硕博论文。国内最早可见的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博士论文是华中师范大学徐秀军博士的《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2009年);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姜芸博士的《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援助研究》(2018年)。(64)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姜芸:《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援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招收太平洋岛国专业或方向的本科院校,但已有多所高校已经为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比斯拉马语”课程;北京邮电大学的“萨摩亚语”课程以及聊城大学的“萨摩亚语”和“太平洋岛国研究专题”课程等。此外,上述学校也鼓励本科生以太平洋岛国为主题,撰写相关论文或面向本科生设立实习岗(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增进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兴趣。

三、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一)以编纂《列国志》培养学术队伍;(二)以设立研究中心带动团队合作;(三)以各类科研项目凝聚研究重点;(四)以创办期刊和学术共同体推动学术交流等。

(一)以编纂《列国志》培养学术队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了解世界的心情更加迫切,需求更加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学者,正式启动了《列国志》编撰项目。后来该项目被列为我国“十五”重点出版项目,《列国志》丛书也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的、全面的介绍世界各国和主要国际组织最新情况的图书。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学者较少,该丛书第一版直到2012年才出版发行了第一本太平洋岛国列国志,即《列国志:巴布亚新几内亚》(65)韩锋、赵江林:《列国志:巴布亚新几内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该书是《列国志》第一版中唯一太平洋岛国方向的书籍。

2004年,随着我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提升为重要伙伴关系,以及学界对太平洋岛国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适时启动了《新版列国志》的编撰工作,其中太平洋岛国部分由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承担。为了高质量地编撰太平洋岛国列国志,该中心多次邀请出版社编辑和大洋洲研究专家汪诗明教授等指导工作,以本校历史专业教师为骨干,汇集全校国际政治、外国语言专业的优秀教师,打造了国内第一支专门研究太平洋岛国的队伍。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2015年该中心的第一本太平洋岛国列国志——《新版列国志:斐济》问世。(66)吕桂霞:《新版列国志:斐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此后,其他已经独立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萨摩亚、汤加、纽埃、库克群岛、图瓦卢、瑙鲁、基里巴斯、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列国志陆续出版发行。除此之外,社科文献出版社还启动了国际组织的编撰工作,其中就包括了《太平洋岛国论坛》,该书的编撰工作由聊城大学李增洪教授承担,目前正在积极撰稿中。

太平洋岛国列国志的出版发行,一方面给人们了解太平洋岛国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窗口,增强了人们对太平洋岛国的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队伍,同时也使得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声名鹊起,使之成为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不可或缺的重镇。

(二)以设立研究中心带动团队合作

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中心,是2012年9月由陈德正教授领衔组建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太平洋岛国《列国志》编撰、《太平洋岛国研究集刊》和《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太平洋岛国词条编写以及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举办等诸多方面都发挥领头羊作用。此后,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以太平洋岛国、南太平洋岛国或某一岛国命名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重庆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中心等。目前,这些研究中心均已成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除了专门以太平洋岛国命名的研究机构之外,国内还有许多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大洋洲研究中心、太平洋研究中心等也对太平洋岛国十分关注,如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等。

这些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成立后,通过编写研究通讯(67)《大洋洲研究通讯》,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太平洋岛国研究通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太平洋岛国动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创办学术刊物,撰写《蓝皮书》,举办学术会议等,积极推动团队合作,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研究特色。譬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太平洋岛国战略,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中心侧重太平洋岛国文学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以研究语言为主,并承担太平洋岛国语言的教学任务等。这些研究中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

(三)以各类项目凝聚研究重点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极大带动作用。为了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商务部、国家民委、国家海洋局以及各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等纷纷设立太平洋岛国方向的课题,引导学者进行相关研究。

截至目前,在已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可查阅到6项太平洋岛国研究课题,其中既有重点项目,也有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具体参见下表:

表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太平洋岛国相关)

教育部的研究项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教育部的年度项目,一种是教育部针对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特别设立的项目。就教育部年度项目而言,目前太平洋岛国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两类(具体参见表6)。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与年度项目不同,这类项目只提供研究资金,不设定具体项目,项目名称由各研究中心自行设立,但十分讲求时效性和对策性,要求研究人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即要完成项目,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

表6 教育部项目(太平洋岛国相关)

国家民委、国家海洋局等部委也都设立了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民委的研究项目包括:吕桂霞的《斐济民族问题研究》、赵少峰的《“一带一路”视阈下太平洋岛国民族问题研究》和孙雪岩的《布干维尔分离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影响与启示》等;国家海洋局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梁甲瑞的《中国与小岛国海洋高层会晤机制研究》和赵少峰的《海丝框架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海洋领域合作研究》等。

此外,与太平洋岛国有经贸往来或其他合作的多个省份也都通过各自的社科规划办设立了专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以山东省为例,自2013年首次设立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以来,每年都会设立至少一项太平洋岛国项目,资助经费3万元。截至目前,在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已有10余项相关课题,主要由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承担。

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年度项目、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国家海洋局项目和各省规划办项目外,各省相关机构、高校或研究会也纷纷设立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例如,山东省外事办公室的“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研究课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的研究课题等。借助各类研究项目,我们对太平洋岛国的认知不断扩展,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队伍不断充实,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以创办期刊和学术共同体推动学术交流

为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在2017年推出了我国第一份专门研究太平洋岛国的学术刊物——《太平洋岛国研究》集刊。该集刊每年发行1—2辑,至今已出版6辑。为扩大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国际影响,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于2020年又推出了《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该蓝皮书聚焦太平洋岛国年度热点问题,已成为相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此外,由中山大学编撰的《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每年也都有专门的章节探讨太平洋岛国的相关问题。

除学术刊物外,我国的太平洋岛国学术共同体也开始出现。目前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主要由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和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等机构组成。在诸多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最具代表性。2014年,聊城大学举办“中国首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诚邀中联部、教育部相关领导、多个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以及国内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此后,该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2016年(北京)、2018年(萨摩亚)和2020(北京)先后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更高、更广阔的研究平台。

这些学术刊物与学术共同体的出现,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交流平台,极大地加强了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

四、未来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提升及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同时面临着重大机遇和诸多挑战的考验。

(一)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太平洋岛国研究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占世界份额的1.8%。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超过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以造船业为例,据全球造船和航运市场权威研究分析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2022年1月2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成交新船订单量为1846艘,总计4573万修正总吨(CGT),中国承接了965艘,共计2280万CGT,以近5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68)《2021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居世界第一 进一步提升中高端船型市场占有率》,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20104/20220104A01ZO700.html,2022年1月4日,登录时间:2022年2月23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也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伴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太平洋岛国越来越成为中国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太平洋岛国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延伸地带,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2018年6月2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太平洋岛国地区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此后越来越多的太平洋岛国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目前,10个与我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均成为我们在该地区的“一带一路”共建伙伴,从而使得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多个层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太平洋岛国的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12年教育部开始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以来,目前已有数个与太平洋岛国相关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专门从事太平洋岛国的研究。更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新设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室,着重推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从地方层面来看,多个省份从服务地方和国家发展出发,推进智库建设、团队建设。例如,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各出资450万元、260万元,积极打造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团队,使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镇。从个人层面来看,一批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的专家学者正在默默耕耘,致力于太平洋岛国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将更加值得期待,也将有更多、更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成果奉献给国家和社会。

(二)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面临的挑战

在满怀信心迎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不足;研究队伍较为年轻;研究人员缺乏在太平洋岛国长期生活的经历,不懂当地语言,难以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等。

由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密切相关,因此目前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更多体现在为现实服务层面,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特别是太平洋岛国地区的竞争与博弈、大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以及各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等领域。这些研究虽然属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范畴,但实际上是从他国尤其是大国的视角出发研究太平洋岛国,而对太平洋岛国本土的基础研究相对较为缺乏。例如,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一本关于太平洋岛国历史、民族或宗教等问题的著作问世。这一研究现状十分不利于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深入发展,正如汪诗明教授所言,“没有系统的基础研究,就难以找到问题之源和解决问题之径;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学术研究就会浅尝辄止,难以持续。”(69)汪诗明:《大洋洲研究的新进展、不足及未来展望》,《学术界》2020年第5期,第179页。

基础研究的相对缺乏实际上与我国太平洋岛国起步较晚、研究队伍较为年轻以及研究人员缺乏在太平洋岛国的长期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太平洋岛国虽然领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相对较少,但其语言、文化、宗教等却极其复杂,目前在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队伍中,多数专家学者只熟悉英语,对于岛国的本土语言却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缺乏语言载体,又没有长期在太平洋岛国生活的经历,使得我们的研究人员难以真正与太平洋岛国民众沟通,面对西方殖民之前没有文献记录的诸太平洋岛国,我们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不断设立,我国援太平洋岛国医疗队和农业专家组的派遣与扩大,以及教育部委托聊城大学开展遴选和派遣国家公派教师赴萨摩亚进行教育援外(后该项目扩大至汤加)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奔赴太平洋岛国。他们长期与岛国民众共同生活,在完成国家使命的同时,越来越熟悉太平洋岛国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也越来越得到太平洋岛国人们的认可与尊重,因此我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虽然面临诸诸多挑战,但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南太平洋岛国太平洋
太平洋海底发现鹅卵石小路?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南太岛国“说不”背后的智慧(观察家)
南太平洋
在南太平洋上,肆意放逐
千年五战:一个岛国的野心
《环太平洋》第二部
“环太平洋—2016”军事演习开幕
震出来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