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凹陷致密砾岩油藏CO2异步吞吐提高采收率

2022-03-25 06:42邓振龙王鑫谭龙张记刚陈超宋平
新疆石油地质 2022年2期
关键词:采收率岩心压差

邓振龙,王鑫,谭龙,张记刚,陈超,宋平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引起高度重视[1]。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其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致密砾岩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2-4]。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方式开发,存在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低的问题[5],亟需探索增能稳产新技术。室内实验与矿场实践均表明,CO2吞吐可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6-9]。由于CO2优越的超临界性质,其驱油能力优于天然气、N2、空气和烟道气等[10]。与其他技术相比,CO2吞吐适用范围广,且成本低,见效快[11-12]。前人主要从2个方面对CO2吞吐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是油藏及原油性质,包括含油饱和度、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等[13-15],认为储集层厚度和渗透率与CO2吞吐效果呈正相关,但渗透率越大,增油幅度越小[16];另一方面是注采参数及相关工艺,包括注入速度、焖井时间、水平井水平段长等[17-19]。有学者通过开展CO2吞吐实验发现,在低于最小混相压力时,采收率随注入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提高注入压力,采收率增幅基本不变[20]。此外,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等都是影响单井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21]。前人从可行性研究与水平井现场试验2 方面分析了玛湖凹陷致密砾岩油藏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效果[22-23],但吞吐模式以同步吞吐为主,关于CO2异步吞吐的研究甚少。CO2异步吞吐通过改变吞吐井与邻井的井间生产压差,提高井间储量动用程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选取玛湖凹陷M13-3井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岩心,开展双岩心并联、测压点串联的CO2异步吞吐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注采参数下的原油采收率,为该类油藏CO2异步吞吐开发提供借鉴。

1 CO2异步吞吐机理

CO2吞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提高油藏产量的开发方式,通过向油层注入CO2,随后焖井,使CO2与地层中原油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补充地层能量后再开井生产[24]。

CO2异步吞吐是通过CO2注气井组的“注—采—焖”相互配合,提高井间储量动用程度的开发方式,包括4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1、3、5井注气,2、4井关井;第二阶段,1、3、5井焖井,2、4井生产;第三阶段,2、4井注气,1、3、5 井关井;第四阶段,2、4 井焖井,1、3、5 井生产。如此循环,地层中形成不稳定的压力场,在高渗和低渗区域之间产生压力差,扩大CO2波及范围,有效动用井间原油,从而提高采收率。此外,一部分CO2向低渗区域扩散,减弱驱替过程中黏性指进,延缓气窜的发生。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致密砾岩油藏的溶解气油比为140 m3/m3,以此复配实验所用原油,50 ℃下原油黏度为1.52 mPa·s,饱和压力为26 MPa,目前油藏温度为80 ℃,地层压力为34 MPa。取自M13-3 井的岩心样品A 和B 的渗透率分别为1.22 mD 和1.58 mD,孔隙度分别为9.86%和11.02%。实验用水按照实际地层水配制(CaCl2水型,矿化度为20 512.59 mg/L),实验用CO2纯度为99.99%。

2.2 实验设计

按照油藏实际设计实验方案,考虑CO2与原油的接触状态并结合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注采压力。实验设定温度为80 ℃,在原始地层压力40 MPa 下饱和M13-3井原油,考虑到原油饱和压力为26 MPa,与CO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6 MPa。岩心样品A和B分别代表水平井A 和B,2 口井均从压力为40 MPa 衰竭式开发至目前油藏地层压力34 MPa,设计4 种方案开展CO2异步吞吐实验(表1)。

表1 CO2异步吞吐实验方案Table 1.Experimental scheme of asynchronous CO2 huff and puff

2.2.1 实验装置

以双岩心并联、测压点串联的思路为基础,参照油田实际井网的分布特征,设计CO2异步吞吐实验装置,该装置是由恒温箱、驱替泵、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回压阀、分离器、气量计和压力监测系统构成(图2)。

2.2.2 实验步骤

以方案1为例,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压力恒定为40 MPa,若12 h 内系统压力变化小于0.5%,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岩心洗净并烘干放入夹持器内抽真空,饱和原油,模拟温度为80 ℃、压力为40 MPa的原始地层条件。

③将回压阀和岩心夹持器前端的压力增大至40 MPa,打开开关1、2、3、4、7、9,关闭开关5、6、8,2个回压阀保持一致,分阶段降低压力至34 MPa,分别记录各测压点测定的A 井、B 井和井间压力,采用分离器计量衰竭式开发的各井原油产量。

④打开开关1、2、4、6、8,关闭开关3、5、7、9,保持压力恒定,将CO2注入A井,焖井12 h。

⑤将回压阀2 和岩心夹持器前端的压力增大至37 MPa,打开开关2、4、3、7,关闭开关1、5、8、9,分阶段降低压力至27 MPa,记录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采用分离器计量CO2异步吞吐开发的A井原油产量。

⑥打开开关3、2、4、6,关闭开关1、5、7、8、9,保持压力恒定,将CO2注入B井,焖井12 h。

⑦将回压阀1 和岩心夹持器前端的压力增大至37 MPa,打开开关1、2、4、9,关闭开关3、5、6、7、8,分阶段降低回压阀压力至27 MPa,记录各测压点的压力变化,采用分离器计量CO2异步吞吐开发的B 井原油产量。

⑧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岩心,重复上述步骤,开展其余3组实验。

3 实验结果

4 种方案采用衰竭式开发时,原油采收率较低,均在6.00%左右,此阶段的原油采收率取决于开发压力和储集层物性。CO2异步吞吐开发原油采收率约为衰竭式开发的3~5倍(图3),CO2异步吞吐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

设计A 井和B 井的注气压力为目前实际地层压力(34 MPa),高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26 MPa),在混相状态下注入CO2与原油界面张力为0,有利于CO2进入更为致密的小孔喉区域,将衰竭式开发时不能采出的原油增溶降黏,提高流度比,随着压力降低,原油膨胀释放能量,CO2将原油驱替至大孔隙后采出。此外,CO2异步吞吐造成的压力变化可以增大CO2波及范围,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分析不同开发阶段压力监测情况(图4),不同方案衰竭式开发过程中,A 井和B 井压力均有不同,这是井间存在压力传导滞后所致。

衰竭式开发阶段,A 井和B 井压力相近;B 井采用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由于衰竭出口端在B井,因此B 井压力低于A 井,反之亦然;单井开发过程中压力分段衰竭,在A 井和B 井压力相同情况下进行下步衰竭,表明A 井和B 井是同一个油水系统。此外,2口井压力同步变化,说明CO2异步吞吐可实现井间压力振荡,动用井间储量。

4 采收率影响因素

4.1 储集层物性

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不同实验方案B 井的原油采收率均高于A 井,采收率差值分别为1.93%、2.52%、5.37%和5.72%(图5)。这是由于B 井物性好于A 井,孔隙发育程度更高,孔喉连通程度更高,因此渗流阻力相较于A 井更小,更有利于原油流动。当储集层物性条件较差时,应采取相应的储集层改造措施来提高CO2异步吞吐的开发效果。

4.2 注采压差

4种实验方案的注采压差分别为10 MPa、13 MPa、14 MPa 和17 MPa,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采收率分别为19.72%、22.85%、28.16%和30.47%,单位压差采收率分别为1.97%、1.76%、2.01%和1.79%。因此,CO2异步吞吐的注采压差越大,采收率越高;当注采压差大于14 MPa 时,采收率增长趋势变缓。此外,CO2异步吞吐开发时,井间压差越大,井间压力振荡越明显,井间储量动用程度越高,采出原油越多。

对比不同开发压力和注气压力下的原油采收率,结果表明,当注气压力为37 MPa和40 MPa时,开发压力降低4 MPa,采收率分别提高8.44%和7.62%,单位降低开发压力提高采收率约2.00%(表2)。因此,CO2异步吞吐开发的注气压力一定时,减小开发压力,可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当开发压力一定时,注气压力增大3 MPa,采收率只提高2.31%~3.13%,即单位增大注气压力提高采收率仅1.00%左右。此外,由于气体的强压缩性,注气压力越大,所需气体越多,增大注气压力越困难。因此,在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通过降低开发压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优于提高注气压力。

4.3 吞吐时机

4.3.1 饱和压力

CO2异步吞吐的压力分阶段降低,开发压力分别为36 MPa、31 MPa、27 MPa、26 MPa 和23 MPa 时,原油采收率分别为3.36%、11.30%、21.28%、24.26%和29.32%。当开发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开发压力越接近原油饱和压力,CO2异步吞吐效果越好,原油采收率越高;当开发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膨胀析出,提供动力,携带原油产出,采收率提高,当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注气增能难度增大,因此CO2异步吞吐时开发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之上。

4.3.2 注气压力

自压力为40 MPa 衰竭式开发至34 MPa 后,进行CO2异步吞吐开发,先使压力恢复至40 MPa,再生产降压至34 MPa,以其单位压差采收率为例,对比分析CO2异步吞吐前后的开发效果。当压力降至34 MPa时,CO2异步吞吐的单位压差采收率均高于衰竭式开发(表3),表明焖井期间CO2与原油的混相有利于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注气压力应尽量高于最小混相压力26 MPa。

表3 不同开发方式单位压差采收率对比Table 3.Oil recovery factors per unit pressur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hemes

5 结论

(1)玛湖凹陷致密砾岩油藏经CO2异步吞吐开发后,原油采收率约为衰竭式开发的3~5倍,CO2异步吞吐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2)储集层物性越好,渗流阻力越小,CO2异步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越好;注采压差越大,压力振荡效果越显著,采出原油越多;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通过降低开发压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优于提高注气压力。

(3)CO2异步吞吐开发阶段,当开发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膨胀析出,注气增能难度较大,开发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之上;焖井期间,CO2与原油的混相有利于采收率的提高,故注气压力应尽量高于最小混相压力。

猜你喜欢
采收率岩心压差
保压取心工具连续割心系统设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燃气过滤器滤网流阻特性及压差评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荣威混动e550高压电池组电芯压差过大
交联聚合物在岩心孔隙中长期滞留性能研究
——以双河油田Eh3Ⅳ5-11岩心为例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压力损失的测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