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25 02:55刘晨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论人才专业

刘晨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提出以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201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高校考评的内容,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智力保障。新时期,高校要进一步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两部分:一是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基础”的泰勒原理,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两个都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鉴的重要理论基础。

泰勒原理由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提出,他将教育过程划分为较明确的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二是教育经验,三是教育方法。主张教育应当从教育目标、教育经验及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整体提升质量,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泰勒原理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现代教育学界的高度认可,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由泰勒原理可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从明确教育目标、积累总结教育经验及优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核心观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二是优化教育手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赞同课堂由教师占主导地位,而是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确保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主张教学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就是既不能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片面强调实践,但也不能脱离实践照本宣科地进行讲授。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元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新创业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导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提出以来便成为了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且其反映和顺应了人们日益重视学生个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一些观点是相契合的,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2.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当前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意识,鼓励自主创业,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尚处于摸索时期,特别是在教育内容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实践相对比较少,而这对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是会有一定制约的。因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的成效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需要在未来积极加以改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提高人才就业能力,发挥个性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推进社会就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既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又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潜能自主创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根据相关调查,创业过程中最艰难,也是最需要强大内心力量的是创业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创业者不仅要克服个人对创业前景不确定性的迷茫,还要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诸多压力。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创业理论和较好的心理素质,仅凭自己一个人的摸索,创业风险将会显著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理念,还需要同时具备相对比较扎实的创业知识,比如商业法律、公司财务会计等,这些关系到企业合法经营和稳定运作的专业知识,需要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式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更要能够用得上这些知识,特别是获得较强的个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个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的部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教育理念不够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以专业教育为主,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展开的,相应的实践课程在近些年来相对有所提升,但比重显著低于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如果离开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而且当下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但课程内容整体上比较单薄,只是对创新创业本身进行理论方面的讲解,对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则缺乏现实可行的路径指引,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不大。此外,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高校在职教师,他们本身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较少,教学中大多都是围绕书本知识进行讲授的,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践机会,但受制于高校本身的办学影响力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实践课程形式大于内容,很多学校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讲座及走访企业的机会,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听”和“看”的层面,缺少具体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是否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雄厚的教育能力及良好的教育条件,是与高校本身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有着直接关联的。如近年来的杭州,由于资本、人才、项目等创业创新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杭州创业和逐梦。短短几年就产生了电商行业集聚、创业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而这对当地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创业比例在全国居于前列,这也充分说明区域创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创业市场氛围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高校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有助于找个好工作的课程才是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还有一些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兴趣,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是抱着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实习、考级及其他学习等让出更多时间而选择了“翘课”,消极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尤其是一些传统专业的学生,如传统机械等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单位多是大中型企业,很少有小微企业,再加之这些传统行业本身创新创业的机会就不多,导致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创新创业挂不上钩,与其把时间花费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上,不如多去工厂实习以磨炼自己的技术。但如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革命性和划时代性的,特别是极大地突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使信息沟通交流变得更为顺畅,这些可以为传统行业发现商机、拓展市场所用。因此,高校要积极改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消极看法,多管齐下,使他们能“看得见未来”,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也比较松散,期末让学生写几篇论文或调研报告就可以得到成绩,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及能力缺乏适宜的考核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却相对比较模糊。一些高校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角度出发,以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开展相关教育,此时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偏向于通识教育;一些高校则将专业学习融入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此时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偏向于专业教育。但由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度不够紧密,没有围绕学生的专业学习展开,而离开专业谈创业是行不通的。如商务英语专业如果单纯在英语语言文化上寻求创新显然意义不大,但如果能结合时下热门的与新媒体有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互联网寻求创新创业的机会。再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与之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如果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主动结合营销策略、营销案例等,就是一味地就理论谈理论,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不利的。此外,即便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电商专业,也是会随着行业创业环境、创业模式及创业市场风险等的发展变化发生极大的改变的。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俱进,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确保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市场需求相一致。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策

1.革新教育理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应结合社会发展及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切实革新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教育理念的革新需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找准正确的人才培养重点和方向规划,然后循序渐进。很多学生选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是抱着一种“发现商机”的心态,这本身就不对。创新创业是需要“发现商机”的,但是“发现商机”是一种能力,同样的商机,有的人能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即便都发现了商机,不同人对商机的认识也不同,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商业嗅觉、阅历、经验能力等。创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专业知识精准掌握并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抛弃理论,而是要更加重视理论,特别是应用型学科的理论,包括商业法律、公司财务及企业管理等,甚至是心理学等,将其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应当充分重视专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将创新创业“孵化”过程引入学校,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提早起步”。但是在实践中,要注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性,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根据需求导向原则,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应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高校一定要设置好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其核心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创业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多和企业沟通,关注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需求,迎合市场热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如当前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发展如火如荼,是“风口”所在,因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新经济业态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如新闻传播专业,由于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再按照传统的新闻采编思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了。因此,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及时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充分进行新媒体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传统的财会专业,由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将财会人员的“双手”从日复一日的会计核算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企业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高校应跟上这一发展转变,助推学生从“实践者”“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为他们以后的创新创业实践打好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要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不能脱离学生专业空谈创新创业,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内寻找创新创业点,思考创新创业路径。二是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一定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照本宣科、机械教条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如医学专业看似与创新创业关联不大,但是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个人视频平台,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聚焦于让学生将所学医学知识和新媒体传播结合起来,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之路开辟“第二通道”。总而言之,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能为学生的就业、未来职业的长远发展开辟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事实上每个专业都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高校应切实行动起来,做好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结 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虽然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改进,加之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及进入社会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更要努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及就业。

猜你喜欢
理论人才专业
人才云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