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析

2022-03-25 02:55马淑俊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英语教学

马淑俊

语言教育是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人才基本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高职英语学科需充分展现自身以文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全面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挖掘高职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较差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高职学生因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致使其学习英语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调动,自身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缺乏,这是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不够

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加,而这除了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外,各种不良影响也随之而来,纷繁复杂的内容会干扰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一些学生认为,现代社会中学习英语的价值不高,所以比较忽视英语学习;还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英语知识,最后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

3.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仍是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语言水平,顺利通过各项考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且单一,将知识灌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开展仍以提高的学生英语技能为导向,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很多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而对英语课程所具备的思政育人功能不够重视,在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方面意识淡薄。

5.教材中的本土文化内容较少

目前,英语教材所选用的内容主要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主,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内容更新缓慢,使学生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和双向交流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用英语语言表达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高校应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和语言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需求,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将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教学作为重点外,还应重视思政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然而,在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并未进行良好的融合,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和学习,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世界,认识中国力量,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不断挖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思想加以纠正。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更新知识,不断强化育人理念,拓宽思路,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促进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把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思政教育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个人品行及育人能力,将会对育人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需重视自身育人意志的强化,提高育人能力。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行动的指南即为理念及意识,会对个体的具体行动及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向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让教学回归育人本源。育人目标的达成并非单一课程可以实现,仅靠思政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每位教师均应积极参与思政教学活动,促使各门课程都能充分发挥自身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可借助培训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与英语课程教学深层次融合。其次,英语教师也要主动拓展并识别思政元素,同思政课教师积极沟通,使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深入渗透。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能否进行真正的课程思政建设,其自身是否具备高水平的思政素养尤为重要。教师可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平台,借助课余时间自学或参加线上教育教学培训,多关注新闻时事及社会热点,以便为教学活动注入新鲜元素。教师还可积极参与相关经验交流及实例探讨等活动,学习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借助建设性经验的总结展开教学反思活动,以推动自身思政素养不断提升。

2.完善课程目标,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作为高职英语的必修课及语言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将语言与思想、文化恰当融合,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理性比较中西文化,全面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和当代中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及每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还要重视素质目标的设计,把思政价值培养凝练于素质目标的培养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组织,把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树立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针对英语教师而言,将思政育人元素同英语教学相融合并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新尝试,为此,教师能够梳理思政元素,明确育人目标,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教师还可借助集体备课、在职进修等途径,提升课程路径设计的水平,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为学生展开英语学习活动找寻适宜的学习思路及学习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和混合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一项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同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产生密切关联。教师需对英语教材展开深入研究,对其中所隐藏的思政元素展开深层次探讨,创造性地应用英语教材。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还要适当地添加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完成思政教育的渗透,借此实现思政教育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1)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中国文化

例如在学习Christmas Traditons(圣诞节传统习俗)的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圣诞节相关的英文词汇及表达后,可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与之进行比较,渗透与春节来历、习俗相关的英文词汇和表达,然后鼓励学生用英文介绍春节。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搜索网络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学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其他传统文化节日,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文化,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节日。另外,教师还可在教材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将具备中国代表性的茶文化、饮食文化、书法绘画、园林建筑及名胜古迹等内容适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将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向学生展现,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

(2)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时事政治,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阅读材料,如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或《21世纪英文报》(21st Century)中刊登的双语新闻,这些阅读内容用词简练、内容短小,且具备一定激励意义,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思想意识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意识和觉悟。例如,针对现阶段部分高职学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英语教学内容时可延伸至生态保护,促使学生树立生态环保的观念,强化环保意识,能够开展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播放英语国家的生态环保纪录片或视频资料,以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

(3)合理利用辅助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人才需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利用各种丰富的,且具备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的辅助资源。如借助网络搜寻的方式将新闻节目、电影片段、网络热词及有正能量的热门话题等素材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例如,中国举办冬奥会期间,给学生推送关于冬奥会的新闻、热门项目等词汇和内容,让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方面的英文表达,同时还要学习运动员坚定不移、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精神,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借助微课将上述资源上传至教学网络平台,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思政教育同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应用网络实现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将文化讲解、新闻热词等思政素材上传至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思政教育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重视教学素材的调整,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中国元素的比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模式,须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例如,每次上课前安排两位同学在5—10分钟内完成duty report(值日报告),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励志故事、伟人事迹、人文景点、家乡文化习俗、时事新闻及焦点问题等。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信念。教师可组织文化百科活动,向学生介绍某一文化知识或引导学生对某一文化现象加以解读,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或者设计景点,模拟导游场景,让学生用英语对著名的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进行介绍。为彰显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果,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汇报展示,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并具备团队协作及信息处理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换言之,教师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还需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所具备的教学作用是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所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综合应用,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作用,能为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对高职院校而言,英语教师可将英语社团、英语协会作为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围绕思政教育主题开展演讲及书法比赛,还可让学生撰写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文章。例如,学校可以“展望百年国情”作为思政主题,展开演讲比赛,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广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的应用,借助思政教育及传统文化的定期推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在考核评价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还要增强文化素养方面的考查,并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注重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可以把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英雄事迹、爱国情结等内容创编为英文舞台剧、手势舞、儿歌进行实践考核,既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一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语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重视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不断完善课程目标,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恰当、合理地融合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推动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达成,实现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英语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