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干部胜任力及其提升

2022-03-25 04:36蒋晓俊唐金造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胜任干部

蒋晓俊,唐金造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乡村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乡镇干部作为长期奋斗于基层一线的生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其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1〕。因此,提升乡镇干部胜任力和治理能力,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乡镇干部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是指与工作绩效相关联的可被测量或计数的个体特征和行为特征,包括技能、知识、特质、自我认知、角色定位等要素,是能够显著区分某一工作中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2〕16。新时代的乡村治理,致力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同频,“以制度化、民主化、德教化、精细化、法治化的治理实现善治”〔3〕。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镇干部只有具备与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胜任力,才能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乡村治理制度化要求乡镇干部强化制度意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制度的引导和约束。制度化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治理实践中表现为治理规则的制度化和治理过程的规范化,旨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治理实现新发展。实现乡村治理制度化需要加强乡村治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也需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乡镇干部作为基层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更应带头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言献策。此外,乡镇干部还需注重强化责任意识和提高狠抓落实能力,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制度执行效率,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着力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二)乡村治理民主化要求乡镇干部强化宗旨意识

在领导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重视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乡镇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深化民主实践以及促进治理民主化的重要使命。一方面,保障村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把基层群众自治权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激发各主体活力,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共治。这意味着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乡镇干部需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继续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既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找准制约基层群众自治权落实的现实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丰富乡村民主实践;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注重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各主体的协作交流,努力获得村民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促进乡村共治。

(三)乡村治理德教化要求乡镇干部强化文化修养

安定有序的乡村社会,既是合理规章制度约束的成果,又是乡村社会成员自觉遵守规则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实现乡村治理德教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标志,亟需乡镇干部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用文化治理引领乡村善治。新时代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乡镇干部首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带头坚守文化阵地,坚定文化自信。其次要提高宣传能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最后要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发展红色旅游、创意农业等个性化文化产业,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乡村治理精细化要求乡镇干部强化创新意识

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是当前乡村治理需要加以破解的现实问题。精细化治理以科学、理性、精准为基本特征,能够巧妙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需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多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坚持以问题导向,为村民提供精准化服务。为更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乡镇干部需要强化创新意识,适时转变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其一,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推进乡村治理。其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投身实践、深入调查,找准制约民生改善的现实问题,充分考虑各群体特点,根据实际为村民提供精准化服务。其三,提高防控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监管,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五)乡村治理法治化要求乡镇干部强化法治意识

法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建设法治乡村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力保障。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作为“关键少数”的乡镇干部应当维护法律权威,强化法治意识,正确行使权力,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与此同时,乡镇干部还应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改革攻坚、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新时代乡镇干部胜任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繁重任务,给乡镇干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乡镇干部内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等素质与现实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现有的培训体系、激励机制等外部因素未能激发乡镇干部提升自身胜任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制约着乡镇干部胜任力的进一步提高。

(一)个人特征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仍繁重艰巨。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乡镇干部必须着眼新形势下的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合乎时宜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中青年优质劳动力持续外流。尽管近年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投身于乡镇工作,但绝大部分由于其缺少实际基层工作经验或仅仅把乡镇工作作为公务员、事业编制等工作的跳板,对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既不熟悉又不掌握,导致人岗匹配度出现偏差。还有部分干部出现知识结构老化、管理能力弱化、纪律松懈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基层干部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也未能真正落实事业为上、依事择人和人岗匹配。总的看来,目前乡镇干部队伍中,人才结构失衡、能力偏弱、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明显,乡镇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工作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二)技能提升与培训体系的紧密性有待增强

在脱贫攻坚战全面取胜后,中国农村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加强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则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有力保证。面对新阶段新任务,乡镇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治理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以更好解决治理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从现有的组织培训体系来看,对于乡镇干部更多注重岗位适应性培训,旨在帮助乡镇干部尽快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在专业化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则相对较少,且知识点较为零散,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相对较低,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培训形式也尚显单一。再加上乡镇干部日常工作繁杂多样,除自身工作外还要完成上级任务,对于大部分人员来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培训,而考核指标的存在,乡镇干部又不能不参加培训,有的还设置各类考试、排名,让乡镇干部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乡镇干部难以对学习培训产生兴趣,这不仅与培训的初衷相背离,而且还会导致乡镇干部工作绩效和胜任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最终使本应发挥积极作用的培训机会反倒成了乡镇干部的心理负担。

(三)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的相关性有待加强

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干部“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需要以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重要推力。但长期以来,基层权责不清,受限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乡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往往需要对应上级政府的几个职能部门,这意味着一个乡镇干部除了所在岗位的任务外,还需要同时兼任几个不同工作性质岗位的任务,日常工作琐碎繁重,收入不高且工作压力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较为突出。尽管各地都在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激励手段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而且针对性相对不足,很少结合干部的个性和能力特点进行精准激励。其二,考核标准相对较为笼统,往往不够量化,导致考核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其三,激励执行不够及时,忽视了及时激励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总之,乡镇干部普遍面临着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迁移,将会慢慢削弱干部的工作热情,甚至促使其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进而影响其胜任力的发挥。

(四)自我认知与外部支持的协同性有待强化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其在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看法。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强调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政治定位,为人民服务是广大干部的本职所在,广大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就是对干部自我认知的要求。对广大干部而言,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认知的指导下,很多乡镇干部选择了扎根基层,满怀热忱地投身于乡村全面振兴事业中。然而,乡镇政府权力有限、任务重、责任大的现状,也在不断加重乡镇干部的压力和负担,消磨其工作耐心和热情,影响着其胜任力的有效发挥。一方面,乡镇干部想干事,但由于缺少机遇,或受时间、资金、权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才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尽管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未能得到相应的支持和认可,主要体现在现有薪资待遇不够合理、上级领导不够重视、乡村群众不够理解等。这些因素都极大程度地制约着乡镇干部“想干事”热情的持续性和“能干事、干成事”能力发展的全面性。

三、新时代乡镇干部胜任力的提升路径

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乡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乡镇干部的胜任力素质又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新时代强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围绕制约乡镇干部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从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建立正向激励体系、完善干部监督体系等途径来促进乡镇干部胜任力的有效提升。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

坚持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首先要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要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探索和推行乡镇干部政治能力的量化指标体系,注重对乡镇干部政治能力的持续性考察和培养,同时发挥基层群众对乡镇干部的监督作用,“加大群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中的分量”〔4〕。其次要坚持事业为上,实现人岗匹配。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人尽其才的理念,以科学的岗位分析和岗位设置强化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聚焦岗位胜任素质建立人才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对干部进行全面考察,着重选拔任用更能胜任岗位职责的人才。再次要推进党管干部的制度创新,为做好人才“选用育留”提供重要支撑。如“构建竞争性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5〕,以促进乡镇干部的优进劣退,优化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以锤炼乡镇干部的过硬本领,持续完善正向激励制度以激发乡镇干部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以强化考核评价的持续性和全面性,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现实参考。

(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锤炼乡镇干部过硬本领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现阶段关于基层干部的培训体系要以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为目标,着重提高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等能力。其一,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引导乡镇干部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二,结合实际工作与时俱进地完善培训内容。深化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以增强党性修养,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发展要求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帮助乡镇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其三,优化完善培训保障体系。加大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结合当地特色和干部特点,选优建强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更新凝练课程教材内容,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此外,还要注重培训过程的完整性。如培训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中,做好过程实施工作,灵活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后,做好评价反馈工作,加强对培训情况的反馈和跟踪管理,持续考核评价干部的学习成果,以不断完善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建立正向激励体系,激发乡镇干部内生动力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6〕22。对广大乡镇干部而言,提升胜任力,内因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快建立“以人为本”的正向激励体系,不断激发乡镇干部的内生动力。首先,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科学制定考核标准;灵活运用考核方法,针对不同岗位分类分级考核;严格规范考核过程,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其次,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丰富激励方式,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从乡镇干部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工作性质和人员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提高薪资待遇,优化改善工作条件,满足乡镇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职业保障,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满足乡镇干部的安全需求;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同事之间社交往来机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满足乡镇干部的社交需求;肯定工作成绩,及时进行公开表扬,满足乡镇干部的尊重需求;畅通晋升渠道,量才定岗,人尽其才,满足乡镇干部的自我实现需求。再次,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一是科学界定容错纠错之“错”内涵,结合各地政策内容和实际工作,因地制宜,合理设定免责清单与纠错流程;二是坚持底线原则,规范实施过程,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三是坚持“容”“纠”并举,正确对待干部的行为,针对已发生的“错”,及时帮助干部采取补救措施并加以总结,引导其不断进步,防止类似错误发生。

(四)健全干部监督体系,从严抓好干部管理监督

对干部进行有力有效的管理监督,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干部胜任素质的重要保证,更是对干部真正负责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快健全完善干部监督体系。其一,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思想建设。一方面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全方位考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政治行为和政治表现;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地位,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作风教育、廉洁教育,督促推动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其二,抓紧抓严干部选拔,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力度。选拔任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着干部队伍的发展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力度,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程序和标准;也要注重选拔过程监督,关注干部选拔各环节情况,全方位考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要积极发挥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考察和监督干部的工作行为和表现,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总之,既要强调自我监督,不断提高自觉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也要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的外部监督作用,促进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进而引导乡镇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找准自我定位,以更大热情投入到乡村善治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胜任干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