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MPAcc专业学位论文之“道”与“术”

2022-03-26 11:13张俊瑞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

张俊瑞

【摘要】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已经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专业学位项目之一。 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对研究生申请学位、培养单位评估与认证、培养质量评价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广受研究生及指导教师关注。 本文首先区分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学术型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的异同; 其次在研究之道、论文类型与选题之道、论文问题导向之道、理论与方法之道、科学精神之道等方面阐释MPAcc学位论文撰写之“道”; 然后, 从选题、题目表达、类型选择、摘要撰写、文献梳理、政策建议、流程管理等方面对MPAcc论文撰写中的“术”进行解读; 最后, 结合多年实践经验, 分析论文质量评价中的“道”与“术”。

【关键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论文评价;道与术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1-0012-12

论文是人类表达感情、表达观点、表达思想的重要形式, “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1] , 即反映了“言为心声”的道理。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古至今, 文人墨客多以写诗、作文为荣,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2] ; 《史记》《汉书》无人不知, 彪炳千秋, 方有“班马文章笔酣墨饱, 沉博绝丽”的佳句, 为史家绝唱, 为世人称颂。

论文分为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两大类。

一、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

(一)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个学术命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的新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者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命题一般来源于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学术论文通常要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 科学性是指论文在立论上应该基于客观实际, 通过研究得出符合现实的结论, 在研究中不得带有作者个人的好恶偏见; 研究和分析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得主观臆造事实, 更不得编造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分析工具, 得出科学的结论。 理论性是指研究应形成理论体系, 而非对原始材料的罗列; 要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 使得对某个现象、某个学术命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抽象出理论或科學规律; 论文应具有论证、论辩色彩, 要通过对现实的分析, 提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 大胆质疑、深入分析、科学论证。 创新性是指研究的问题应当是新发现的科学问题, 或者是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固有科学问题; 对于研究的问题, 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或新方法。

学术论文一般用于内部交流、内部讨论或发表于学术期刊, 或用于其他用途。 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是学术论文的重要表现方式或公开渠道, 并受知识产权保护。 学术论文可由一人独立完成, 也可由多人合作完成, 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多为多人合作而得。

(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之规定, 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其一,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其二, 达到下列学术水平: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 。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业成果的载体, 也是对其学业成果的检阅。 在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需要完成若干门课程的学习并获得若干个学分, 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等。 此后, 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围绕一个经深思熟虑后选择的专业问题,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展开学位论文研究。

1990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 MBA专业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4] , 1991年开始招生。 自此, 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两种类型, 构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2003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设立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 首批21所高校和3家国家会计学院开始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两种学位项目有明显的区别, 具体见表1。

由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培养过程、毕业去向的不同,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 会计学(学术型)学位论文偏重理论研究, 一般应研究、解决企业及其他主体会计、审计、财务实践中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 所采取的研究方法通常应为纯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 得出规律性、普适性的研究结论; 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偏重应用研究, 一般应紧密结合实践, 分析案例对象或特定对象的会计、审计及财务实践问题, 得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型, 其用途仅为申请学位之用, 只能由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开办以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一直致力于规范会计硕士学位论文撰写, 加强论文质量评价, 以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2003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要求会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会计实务, 解决会计实际问题”; 2004年, 教指委制定的《会计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提出会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反映当前会计及相关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 2014年, 教指委修订后的《基本要求》[5] 提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突出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同年, 教指委颁布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5] 进一步细化了学位论文的“六大基本要求”。

二、MPAcc专业学位论文撰写之“道”

(一)研究之“道”

首先, 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而研究是知识发现过程, 是解释世界、解释管理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每一项研究, 都包含四个要素: ①发现问题——是什么? ②辨识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 ③解释问题——为什么是这样? ④解决问题——怎么办? 其次, 学位申请人必须清楚“什么是学位论文”“为什么要撰写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什么”三个问题, 如果不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撰写学位论文便会缺乏根基, 目标不清。 再次, 学位申请人必须清楚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区别: 前者侧重于研究相关经济或管理领域中的普适性问题, 以创造新的知识、发现科学规律、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为目标; 而后者更侧重于基于现实, 基于实习、实践, 以个案或特定个体为研究对象, 以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目标。

研究有人文艺术研究与科学研究之分: 前者很难用某种科学理论来对现象做出解释; 而后者是针对一些现象或问题, 通过调查、验证、讨论、思考, 以及推论、分析和综合, 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科学研究一般包含五个阶段: 选择研究主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基础研究, 为取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基本原理的新知识, 不以具体应用為目的的实证性或理论性研究。 ②应用基础研究, 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或具体应用目的, 获取一般原理、规律的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③应用研究, 为了达到某一实用目的而获取新知识、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对于学术型研究生, 其学位论文应以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 以寻求事物的本质或科学规律为目标;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 其学位论文应以应用研究为主,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

(二)论文类型(形式)之“道”

关于论文类型, 虽然众说纷纭, 但一般可笼统划分为理论型(学术性)论文和应用型(政策性)论文两大类。 除基础研究、部分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纯理论研究外的论文, 基本上可以划归为应用型论文。 笔者认为, 各类论文的关系可如图1所示。

《指导意见》把论文类型分为案例研究(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四种。

1. 案例研究(分析)。 案例研究已经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6] 。 对会计硕士论文而言, 案例研究是对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特定主体的特定会计、审计、财务问题真实、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深入被研究主体, 掌握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入思考, 选择某一特定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 分析现存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对策(方案)。

案例大体可以分成两类: ①决策型案例, 是在描述案例发生背景和情境的基础上, 归纳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备选方案, 分析各个备选方案的特征及实施过程与可能的结果, 并提出推荐方案及理由。 决策型案例应围绕一个决策问题展开, 决策中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意见表达及存在的争议构成决策案例的主线。 会计实践中的会计政策选择、自愿性信息披露、盈余管理方式等会计选择问题, 审计实践中的客户选择、审计收费、审计程序运用、审计判断、审计意见选择, 财务实践中的投资方式、资本结构、融资渠道、股利分配方式等财务选择都属于决策型案例的范畴。 全国优秀论文、中山大学欧少乔的《上市公司并购基金会计政策选择及其经济后果——基于上海浸鑫和上海凯裔并购基金的案例研究》, 先把并购基金划分为单GP结构并购基金和多GP结构并购基金, 并分别选择上海凯裔、上海浸鑫两个并购基金作为研究对象, 从经济实质、会计准则及经济后果等三个方面研究其会计政策选择, 属于一篇决策型双案例研究论文。 ②事实说明型案例, 是在描述案例发生背景和情境的基础上, 提炼案例所包含的核心问题, 运用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分析案例对象存在的问题, 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全国优秀论文、西安交通大学陈海英的《GS人寿保险S分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通过背景分析和现状分析, 提出“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GS人寿保险S分公司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如何降低寿险企业成本成为其在竞争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所在”这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主题); 通过理论分析、原因分析, 提出“在GS人寿保险S分公司建立以目标成本管理为基础, 以作业成本法核算为辅助的新的成本控制模式”。 这就是典型的事实说明型案例论文。 案例的选题必须来源于会计、审计、财务实践或相关管理实践的事例, 具有典型性、重大性、代表性等鲜明特点, 能体现、印证或创新本领域的相关理论。

2. 调研(调查)报告。 调研(调查)报告源于调查研究, 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一种社会研究方法, 包括抽样调查、问卷设计、访谈和数据处理等步骤[7] , 是通过对某行业、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调查研究, 提出有关决策建议, 并形成相应研究报告的论文形式。 采用调研(调查)报告类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应运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质性研究等), 对调查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 了解调查对象的性质、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建议。 在此基础上, 结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和要求, 撰写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论文、湖南大学罗皎月的《湖南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8] , 基于背景分析, 提出调研目的和调研思路, 通过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调查问卷, “从建设情况和实施效果两方面对湖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现状展开系统的调查研究”, 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调查对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建议。

3. 专题研究或应用型专题研究。 专题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形成的相关问题集合。 专题研究是指对典型性、代表性问题进行的系统、深入、专门的研究。 可以是对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过程中专门问题的研究, 也可以是对企业、组织所面临的会计实务及管理相关问题所作的对策研究。 专题可以是理论专题, 也可以是应用专题。 理论专题是对某个领域的特定主题进行的纯理论研究, 如“会计准则专题研究”“公允价值专题研究”“金融工具会计专题研究”等; 应用专题研究则是运用相关理论对特定现实会计、审计、财务问题的应用性研究, 该类论文主要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相关理论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揭示若干具有指导性的思路、方法、方案、措施与政策等。 专题研究选题应当体现“专”字, 体现“小题目、大文章”的特点, 避免空泛、广博及宏观的选题。

全国优秀论文、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崔攀攀的《优先股会计问题研究》[9] , 基于我国优先股刚起步的现实, 依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负债与权益的最新定义, 梳理并区分了所有者权益、优先股及其与负债的关系, 从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赎回条款会计分析、股息条款会计分析、转股条款会计分析、减记条款会计分析、或有结算条款会计分析、法律法规对优先股会计处理的影响等多个视角, 并结合案例, 对优先股会计这个专门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4. 组织(管理)诊断。 组织(管理)诊断就是选择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或其他组织, 通过预调研、实情调查、信息分析等环节, 采取调查问卷、面谈、资料统计等不同方法, 分析、调查和发现其运行中存在的会计、审计、财务问题或其他管理问题, 并以建设性报告方式提供一系列改善建议。

采用组织(管理)诊断方式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需要运用相关会计或管理理论及方法, 在对组织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被诊断组织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改善方案。 该类论文除满足诊断报告本身的要求外, 还应体现出学位论文的研究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诊断性论文多见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困境分析、应收账款管理、收费管理、投资决策失误、审计失败、财务预警、破产等多个领域。 全国优秀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展雷的《西安移动通信公司用户欠费管理研究》, 首先分析了西安移动欠费管理的现状, 剖析了现有欠费管理控制流程, 结合信用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 揭示西安移动欠费的主要原因, 包括用户信用薄弱、新发展用户欠费较高、欠费回收率较低等, 其背后的原因包括西安移动信用管理组织缺失、营销政策缺乏对欠费管理的针对性、信用管理能力薄弱、系统支撑不足等。 基于分析, 设计了西安移动欠费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即将信用管理理论与西安移动的经营运作过程以及移动通信客户的生命周期相结合, 从战略目标、职能机构、流程方法、技术支撑以及考核指标五个方面, 设计了西安移动信用管理能力建设的过程和具体方法。

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的论文, 其研究过程也存在差异, 表2列示了其研究流程的差异。 现实中, 以上四种论文类型有可能是组合在一起的。 比如, 一些论文先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理论研究或政策研究, 在此基础上, 再选择一个案例对象(企业或其他主体)进行应用研究。 还有一些案例研究论文, 在分析案例企业现状时, 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高晗在全国优秀论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以×市地税局为例》的案例研究中, 设计“×市地税局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 全国优秀论文、福州大学毛腾飞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是融专题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于一体的学位论文, 第三、四章具有专题研究特征, 第五章则是案例研究, 在案例分析中设计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调查问卷”“A市债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调查问卷”三个问卷, 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不同学者对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也持不完全相同的观点, 如丁斌[10] 认为论文还包括体系应用型、规划型、政策分析型、技术方案型等类型。

(三)论文选题之“道”

选题好坏决定论文成败。 对会计硕士研究生来说, 确定选题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1. 自主选题。 虽然在选题的确定上既可以由学生自主选题, 也可以由导师指定选题, 但笔者倾向于学生自主选题。 因为选题的过程涉及文献的阅读、梳理、分析, 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 只有紧密结合实践, 并经过深思熟虑, 好的选题、学生可以自主驾驭的选题方能脱颖而出。 但有一点需注意, 学生对所选题目应保持应有的兴趣, 否则难以激发其高质量完成论文的积极性。

2. 围绕会计专业领域选题。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只是我国诸多专业学位中的一种, 与之相关的还有MBA、EMBA、EME、MPA、MAud等, 因而需要把握会计专业领域的边界, 以免侵入其他专业领域。 通常, 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大传统领域和相关领域, 而相关领域由于所处时代、科技发展、经济发展需要而各不相同。 笔者认为, 凡是与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传统领域相关的涉及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估值、税务、管理咨询、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选题皆可归于相关领域。

3. 紧密联系实际选题。 选题应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这取决于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工作经历或在校期间参加的6个月的实习实践, 以及学生对现实中会计、财务及相关问题的观察。 联系实际也意味着论文需要有详实的数据、证据支撑, 还意味着论文要新题新做、小题大做、小题细做、问题深做。

4. 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学位论文选题应遵循“四象限法则”。 第一象限为新问题、新方法, 即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论文选题首选之, 但难度也最大; 第二象限为新问题、老方法, 即用成熟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次选之, 难度适中; 第三象限为老问题、新方法, 即用新方法分析、解决老问题, 为第三选择; 第四象限为老问题、老方法, 即用老方法分析、解决老问题, 为最差选择, 难度也最小, 但不建议采用。

5. 不宜选择纯学术型选题。 纯学术型选题包括理论型和大样本实证型选题, 这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的选题类型。 MPAcc作为专业学位, 其论文应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加以区别, 一般不提倡选择纯学术型的论文选题。 比如, 财务会计要素界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管理目标等纯理论题目, 或者A对B的影响, A、B、C等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中介作用、调节作用等大样本实证的选题。

(四)问题导向之“道”

会计硕士论文应体现“问题导向”。 所谓问题导向, 就是一篇论文必须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源于现实、源于实践的。 “问题”可以理解为一篇论文的“中枢神经”, 所有的分析、论证都应围绕“问题”展开。 “问题”是令人疑惑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11] 。 “问题”可以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比如用文献或教科书上的理论解释, 现实应处于P1状态, 实际却处于P2状态, 理论解释失效, 引起对理论的疑惑; “问题”也可以是不同情境下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比如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的差异、内部管理水平导致的差异, 或者人的行为导致的差异等。

提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三个层次。 其一, 发现企业实践中的会计、审计、财务等管理问题。 要能够发现问题, 不仅需要具有实践背景, 经历实践, 认识实践, 还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实践的能力, 能够深入思考看到的、体验到的实践问题。 其二, 提出可供研究的会计、审计、财务问题。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后, 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就成为论文要研究的问题, 而是要从不同角度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寻找影响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比如, 企业利润下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其影响因素很多, 有技术因素、原材料与人工成本因素、销路等市场因素, 还有商业模式因素等, 在一篇论文中不一定都要研究, 需要研究的应该是作者感兴趣或掌握资料的关联因素, 现实问题与某种关联因素的组合, 可能构成一个可供研究的会计、审计、财务问题, 以上提到的因素实际上都可以作为问题来研究, 但不能在一篇论文中面面俱到地研究, 以免重点不够突出。 其三, 确定本学位论文要研究的主题。 从对以上关联因素和可供研究问题的分析中, 作者如何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呢? 这取决于哪个研究问题具有有效性、研究价值更大。 有效性的问题一般是影响因素与该现实问题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的问题[11] , 关联性越强, 研究价值也就越大。 当然, 还取决于研究者掌握的素材以及自身的研究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MPAcc论文缺乏明确的“问题”, 通读全文, 找不到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这类论文其实或者是工作汇报, 或者是经验总结, 或者是项目可行性报告, 具有较为严重的“偏离‘问题导向’的倾向”。 这些倾向包括: 大而全的“理论框架模式”, 该模式的论文只对论题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 提出研究思路与观点, 不符合专业学位论文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宗旨; 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模式往往具有任务导向, 需要直奔主题、刀下见菜, 也可以是团队的工作成果, 但学位论文必须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道理, 体现个人研究成果。

(五)理论与方法之“道”

1. 理论。 学位论文是衡量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核心指标。 学术水平反映了申请人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接受程度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专业), 其理论基础既包括经济学相关理论, 也包括管理学相关理论, 以及其他學科的相关理论。 常用的经济学理论包括: 逆向选择理论(Adverse Election); 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 博弈论(Game Theory); 最大笨蛋理论(博傻理论, Greater Fool Theory); 羊群效应(从众效应, Herd Effect); 信息经济学理论(Information Economics Theory);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资源配置理论(Resource Allocation Theory);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 信号理论(Signaling Theory); 共生理论(Symbiosis Theory); 现代产权理论(Theory of Modern Property Ownership); 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等等。

常用的管理学理论包括: 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 Theory); 协同演化理论(Co-Evolution Theory);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情绪传染理论(Emotional Contagion Theory);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帕累托法则(或二八定律, Pareto Principle);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社会传染理论(Social Contagion Theory); 社会契约理论(Social Contract Theory);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战略选择理论(Strategy Choice Theory);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 锦标赛理论(Tournament Theory); 高层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 等等[12] 。

2. 方法。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应用。 《韦伯斯特辞典》把科学研究方法描述为“一种系统地寻求知识的程序”, 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即问题的认知与表述、实验数据的收集、假说的构成与测试。 “科学研究方法以事实为依据, 回答‘如何’(how)和‘为什么’(why)或者‘实然’的问题, 研究的是‘是非命题’(yes or no), 而不回答‘应然’(ought to)的问题, 不去研究价值命题”[13] 。

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①客观性, 要求回答现实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②实证性, 要求研究建立在直接观测现实世界的基础上。 ③规范性, 强调研究的程序和步骤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 ④概括性, 注重研究结果往往只有适用于更大范围时才能体现其价值。

采用科学研究方法, 有助于对现象进行客观、可靠的分析、评价, 最大限度地规避主观性带来的偏误。 包括MPAcc在内的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主要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HP层次分析法; 阿米巴经营模式(Amoeba Pattern); 巴斯扩散模型(Bass Diffusion Model);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 平衡计分卡(BSC); 突变级数法(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ECIRM战略矩阵; 功效系数法(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经济增加值评价(EVA);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on Evaluation Method); 哈佛分析框架(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冰山理论(Iceberg Theory); GONE理论; 透镜模型(Lens Model); SWOT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 ; PEST; SCP分析模型;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Z分数(Z-Score); 等等。

(六)科学精神之“道”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 应体现应有的科学精神。 笔者认为, 科学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精神、刻苦钻研的精神。

追求真理是科学家的普遍追求和终极目标。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 都具有客观存在的本质和真相, 需要通过研究去探索、去获得、去把握。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从借鉴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到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 也反映了在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下, 经济学、管理学需要创新发展的需求; 从学习、借鉴西方会计准则, 到在会计准则中保留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特殊需要, 同样反映了国际会计规则也要不断革新的趋势。 严谨求实的精神要求, 对待论文写作, 必须严格按照流程, 通过实践获取一手数据, 严密论证、科学分析, 来不得半点虚假; 严肃认真的精神要求, 撰写论文必须符合论文选题规范、内容规范、格式规范, 逐章、逐句、逐字撰写初稿, 反复认真修改完善。

科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研究态度得到反映。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 抱着对科研的敬畏之心, 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达到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学术水平。 有些学生缺乏对科研和论文写作应有的敬畏, 时常抱有轻视、忽视、短视的态度。 其表现有: 一是严重拖延论文撰写时间, 尤其是非全日制学生; 二是与导师交流沟通不够; 三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完成论文的难度; 四是违反科研规律, 试图在很短时间内凑出一篇论文; 五是出现大量常识性错误或不足, 比如论文结构、逻辑混乱, 论文要素不全, 格式规范屡教不改, 错别字多, 句子不通, 語言匮乏等。 显然, 出现这些问题, 与学术水平没有关系, 完全是由态度不端正导致的, 或者说由缺乏科学精神导致的。

三、MPAcc专业学位论文撰写之“术”

(一)选题之“术”

除上述选题的意义和选题之“道”, 研究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 注意MPAcc学位项目与其他相关学位项目的关系, 若选择MBA、EMBA、MPA等领域的传统选题作为MPAcc的论文选题, 则面临较大的风险。 比如选择市场营销的选题、企业发展战略的选题(财务战略除外), 选择区块链技术的选题、政府治理的选题等, 均有可能被评阅人质疑、误判或错判。 其二, 纯理论或大样本实证论文的选题并非绝对禁止, 应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就业取向, 并由培养单位严格审核。 如果个别MPAcc研究生将来有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科学研究的强烈愿望, 选择纯理论、规范研究或大样本实证类的选题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其三, 选择较为新颖的题目, 与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等结合的会计、财务方面选题会更受好评, 比如全国优秀论文《B2C企业的收入时点确认研究——以天猫商城为例》《网络游戏虚拟道具收入确认研究——以K公司为例》《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研究——以DigitalX公司为例》等。

(二)题目表达之“术”

题目的写法、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论文的“点睛之笔”, 应反复凝炼。 论文题目要明确、具体; 有很强的针对性, 能反映出本文的核心要点, 字数适宜, 一般15 ~ 25字, 最多不超过30个汉字, 避免空洞、宽泛、似是而非、字数过少、过于简洁的论文题目。 对于案例研究类学位论文, 题目可采用ABC模式, 其中A代表一个理论、方法或背景, B代表一个案例公司, C代表一个业务或问题。 也可以采用ABCD模式, 其中A代表一个理论, B代表一个方法、技术或工具, C代表一个案例公司, D代表一个部门或业务或问题。 比如《S×外贸公司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东山精密连续并购创造价值的案例研究——基于资源编排视角》《邯郸钢铁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盈余管理研究》等。 对于调研报告类学位论文, 题目常采用完全式(或三要素式)——调查对象、事由(调查内容)、文种(调查报告), 比如《湖南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股东晋升退出机制的调查研究——基于代际传承视角》等。 对于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 题目构成要素相对简洁、限定词少, 比如全国优秀论文《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研究——以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优先股会计问题研究》《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政府审计机构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管理研究》等。 对于诊断类论文, 题目中常出现“评价”“诊断”“分析”“优化”等词汇, 如《百度公司盈利模式及其财务评价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财务诊断研究》《兰州国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分析诊断报告》等。

此外, 以下论文题目应尽可能避免: ①用研究报告名作为论文名, 如《××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 ②把案例公司名作为论文名的开头, 如《××公司××研究》, 较好的表述为《基于××的××公司××研究》或《基于××的××研究——以××公司为例》; ③用词冗余, 如题目中出现重复的词汇或多个助词; ④使用缩略语, 如《ABC在××公司的应用研究》《IFRS与GAAP比较研究》等。

(三)类型(形式)选择之“术”

如前所述, 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专题研究、诊断研究是专业学位常用的研究类型(形式)。 此外, 还有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不同研究类型论文之比较如表3所示。

目前, MPAcc研究生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类型。 非全日制研究生多数有工作经验, 选择案例研究或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条件, 而全日制研究生以应届生为主, 虽然要求拥有半年实习实践经历, 但很多培养单位在实习之前就要求选题、定题, 这不利于学生结合实习实践获取的数据资料确定研究类型; 而且在实习实践中, 很多学生也难以掌握实习单位详实的数据资料, 或者因考虑不成熟, 对需要或获取哪方面的数据资料都难以确定, 何况有的学生在半年的实践中换过多个单位, 谈何通过实习获得撰写论文所需的素材? 针对这种情形, 笔者建议可以更多选择“专题研究”类型的论文, 比如《拟IPO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研究——基于发行审核意见的扎根分析》《互联网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航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基于顾客价值视角》等。

(四)摘要撰写之“术”

摘要对学位论文的评价至关重要。 通过摘要, 读者可以简明地理解论文的要点和主题, 进而对论文内容做出初步判断。 期刊论文摘要一般200 ~ 300字, 学位论文摘要一般500 ~ 800字。 摘要撰写的原则是“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撰写摘要的要求是“务必惜字如金、反复推敲斟酌”。 摘要包含的要素包括: ①用三到五句话说明选题背景, 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 ②叙述对所研究问题提出了什么新观点、新见解或独特贡献; ③描述作者围绕新观点所做的论证工作内容, 如采用的方法、工具, 以及做了哪些有特色的工作; ④说明经过论证的新观点、新见解、独特贡献具有什么价值, 会产生什么后果。 撰写摘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写成目录式, 即流水账式、按章节顺序写; ②引导性或支撑性的解释词句(正确的废话)尽量少, 要开门见山; ③不出现进行自我价值判断的词句, 如“本研究开创了……”“本研究填补了……空白”等; ④不要只说本研究“做了……”, 而要说“做出了……”。

(五)文献梳理之“术”

文献阅读与梳理对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相当于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 因而是研究生的必修课。 但专业学位论文对文献的要求比学术型学位论文尤其是实证论文要低。 长期以来, 也有学者反复讨论“专业学位论文是否需要文献综述”章节的问题。 笔者认为, 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时, 应该掌握基本的文献梳理方法, 也应该大量阅读学术文献, 以提高其科研能力。 因此,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文献梳理没有必要单独设一章, 设一节或一个大问题均可。 在评审MPAcc论文中, 笔者发现有些论文的文献梳理部分存在以下误区: ①过多罗列与论文无关的各种理论; ②过多罗列与论题相关性较弱的文献; ③为了应付而胡乱凑文献, 甚至大量文献属于“转引”, 建议多直接引用文献; ④文献不足或发表期刊级别低, 建议多选择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级别文献; ⑤正文中的“文献引用”与文后“参考文献”无法对应, 建议采用“哈佛引文标注法”, 或遵照各培养单位“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或教指委《指导意见》的要求前后一一对应。

(六)政策建议之“术”

与其他专业学位类似, MPAcc论文针对研究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后需要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出对策建议或实施方案。 对策是否可行、方案是否优化, 需要与前述存在的问题呼应。 在参加教指委组织的专项评估、质量认证中, 笔者发现很多论文在对策建议部分存在以下问题: ①大而泛, 原则化; ②空洞无物, 应用性差; ③胡乱凑数, 随便列几条; ④写经典废话或似领导讲话; ⑤不呼应、不相关, 对策与前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对应性, 解决的问题未必是论文前面存在的问题, 或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型对策。 显然, 好的对策建议一定要与发现的问题相关联、相呼应, 此处解决的问题就是前述存在的问题, 不仅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而且要可靠、可操作, 具有应用价值。

(七)流程管理之“术”

教指委《指导意见》第一个问题就是“流程规范”, 从开题到获得学位需要经过十个环节, 相信多数培养单位都有严格的流程管理制度, 但每个环节是否都做到了严格执行则不一定。 其中, 开题、预答辩、答辩是三个最重要的环节。 论文质量高的培养单位对流程各个环节的要求与执行都会更严格。 根据《指导意见》, 完整的论文撰写与答辩流程如图2所示。

其实, 在流程管理中, 每个培养单位都应加强“形式审查”环节。 这项工作应由MPAcc中心的教务管理人员完成。 凡是不符合论文字数要求、工作量要求、格式规范要求、查重要求, 以及政治上存在问题的, 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原则上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留出足够时间修改完善论文。 因此, 每一个教务管理人员均应成为形式审查专家, 使老师能把时间更多用在指导论文的内容和质量提高上, 而不是用在操作性、技术性、细节性问题上。

四、MPAcc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道”与“术”

(一)学位论文评价之“道”

1. 学位论文水平基本要求。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位的获取以及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 教指委高度重视MPAcc论文质量, 在《基本要求》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中对学位论文水平提出的要求是“论文应以相关学术理论为支撑, 研究方法应用合理; 论文应紧密結合会计行业实际工作, 深入调研, 掌握材料充分, 剖析问题深刻, 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借鉴价值; 论文的推理分析准确、逻辑严谨, 理论和实践材料的使用依据充分合理; 论文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应当明确, 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 。

2.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除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外, 教指委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具体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 , 详见表4。

(二)学位论文评价之“术”

1. 高标准、严要求与低标准、松要求。 无论是“学位论文水平要求”还是“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其实都是原则性的、普适性的, 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好把握。 多年的MPAcc专项评估、质量认证实践告诉我们, 不同培养单位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把握学位论文答辩门槛上存在很大差异。 具体表现在: ①对论文选题、内容、方法、工作量、流程各个环节(尤其是开题、预答辩环节)要求严格的培养单位, 总体论文质量较高, 相反, 要求松的培养单位论文质量普遍不高。 ②论文字数与工作量差异较大, 教指委《基本要求》规定论文的篇幅不少于2万字, 有些培养单位也遵从此规定, 但也有培养单位规定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从理论上来说, 字数多的论文质量不一定就高, 但从大样本统计来看, 其相关系数仍然较高。 ③有的培养单位要求写案例类型论文的研究生必须结合自身实习实践单位的实际, 取得第一手资料, 不能选择自己未实地调查过的上市公司, 使用二手数据、二手资料撰写论文, 其效果较好。 ④有的培养单位对论文答辩前评审采用教育部硕士学位论文专家评审系统进行双盲评审, 较之“走过场”式的评审更能保证评审质量, 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⑤查重率的要求也有差异。 教指委《基本要求》[5] 中规定“总文字复制比应低于20%”, 多数培养单位执行此标准, 也有一些培养单位规定的查重率为15%甚至10%以下。 显然, 查重率越低, 完成的难度越大, 修改的工作量也越大, 对提高论文质量有正面促进作用。

2. 质量控制环节的把控力度。 要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首先要看培养单位是否有“专业学位论文规范”? 是否有完整的论文管理流程? 是否有认真的论文指导教师和指导机制? 是否有严格的双盲评审和答辩程序? 其次要看论文流程的每个环节是否有淘汰机制。 调查发现, 有的培养单位部分老师指导论文过多, 年均超过10人, 个别年份超过15人。 经验表明, 在论文开题、预答辩、查重、答辩等关键环节有淘汰机制的培养单位, 其论文质量明显高于没有淘汰机制的论文质量。 ××大学对完成以上流程并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 还实施“后评估”评价机制, 在后评估中未通过的论文不得提交学位委员会, 根据情节轻重, 分别需要修改1 ~ 6个月, 这个机制实施十多年来, 在保证论文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大学论文答辩通过但后评估未通过原因剖析见表5。

3. 论文内容与工作量。 在评阅论文过程中, 发现很多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存在以下内容与工作量方面问题: ①论文篇幅短小。 字数最少的论文仅20多页, 研究如蜻蜓点水, 无法展开即结束。 ②论文结构不合理。 论文章节之间篇幅差异大, 多则10余页, 少则不足2页, 且前后内容的逻辑性差。 ③论文内容空洞、数据不详实、分析不深入。 ④论文工作量不足。 有些论文除绪论、文献、相关理论和结论外, 核心研究内容不足10页。

4. 论文格式规范。 教指委《基本要求》对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是: “论文内容完整, 包括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 引证资料准确, 符合学术规范; 结构合理, 逻辑性强; 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概念表述清楚” 。

教指委在《指导意见》中规定, 论文一般应由16个主要部分组成, 依次为: ①封面; ②中文扉页; ③英文扉页; ④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⑤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⑥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⑦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⑧中文目录; ⑨英文目录; ⑩主要符号表; 11图表索引; 12正文(含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附录; 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 。

笔者在参加教指委组织的多次专项评估、质量认证中, 发现MPAcc论文在形式上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①论文封面上的“学位类别”应为“会计硕士”, 有的论文却写为“会计专硕”“会计专业硕士”, “专业领域”应为“会计”, 却错写为“会计学”“会计硕士”等。 ②同一专业学位不同学生的论文封面书写五花八门, 很不一致; 有的甚至错用学术型学位论文或者MBA、EMBA、EME等其他专业学位论文封面。 ③论文扉页英文题目翻译不准确, 大小写混乱, 学生、导师姓名拼写不规范。 ④中文、英文关键词不一致、不对应, 关键词选择不准确。 ⑤论文正文错别字多, 字号大小不一、行间距不一, 各章节之间标题序号混乱、不一致。 比如章(一级标题)的标题是1.、2.、3., 节(二级标题)的标题是1.1、1.2、1.3等, 小节(三级标题)应该是1.1.1, 再往下一般是1)、(1)、a)、(a)等顺序, 但论文中经常出现1.、2.、3.等与一级标题相同的小标题, 这是很常见的乱用序号现象。 ⑥摘要、正文中语言存在口语化现象, 用词啰嗦、不准确甚至错误, 缺乏提炼。 ⑦段落错位、段首文字不缩进2个字符, 表名与表主体部分分隔在两页, 表格随意跨页不予调整等。 ⑧论文中的数字尤其千位以上数字书写、排版随意。 按《国家出版物规范标准》, 为方便阅读, 所有数字都应右对齐, 且从个位数(如果有小数点的话, 从小数点位置)左起, 每三个数字空半格。 在评审论文中, 发现用分节号(,)甚至逗号(,)分隔或不分隔的情形十分普遍, 甚至一个数字写两行等。 ⑨论文中图、表的排序与标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比如有图、表也有图名、表名但无图、表序号, 或既無图名、表名, 也无图、表序号, 更多情况是在正文适当位置未标注“见图×-×”或“见表×-×”字样。 ⑩独创性声明缺少学生、导师签字; 导师名字、职称之间无空格。 11提交答辩论文缺少答辩申请人、导师签字等。

5. 如何判断好论文与差论文。 好的论文应该题目新颖、针对性强; 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方法科学、分析透彻; 资料丰富、数字正确; 文笔流畅、言简意赅; 引注规范、文献准确; 结论可靠、应用性强。 对全国优秀论文的统计发现, 多数获奖论文篇幅较长、工作量大, 平均页数在60页以上, 字数在5万字以上; 获奖论文数据详实、图文并茂。 例如, 全国优秀论文中, 罗皎月的《湖南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有17个图、31个表; 杜心宇的《CW公司价值链预算应用研究》有68个表; 陈海英的《GS人寿保险S分公司成本控制研究》有15个图、31个表; 张岩的《订单式生产企业订单成本估算与定价应用研究》有11个图、23个表; 李建芳的《云南白药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研究》有21个图、43个表。 相反, 差的论文选题陈旧、方法简单、结构不合理、逻辑性差; 二手资料较多、数据简单甚至缺乏; 篇幅较短, 分析肤浅; 格式不规范, 错误较多。

五、结论与启示

现实中, 很多成绩很好的研究生甚至“学霸”在刚撰写论文的时候, 也觉得无从下手, 压力很大。 相较于课程学习, 撰写论文更觉艰难, 因为撰写论文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 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虽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科学研究、论证, 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过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交叉运用、融合运用, 也是新的方法、新的观点、新的措施大展宏图之时, 因而仍然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硕士论文作为MPAcc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最后一个堡垒, 确实是有难度、有压力的工作, 这恰恰也是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的重要标志。 要完成论文写作, 尤其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不仅需要作者对学术有敬畏之心, 并付出艰辛的劳动, 还需要作者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娴熟地运用语言技能和拥有与研究生身份相符的文笔。

笔者以为, 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勤思、探索、钻研的学位申请人; ②敬业、严格、负责的导师; ③前沿、新颖、有趣的选题; ④求实、细致、深入的研究过程; ⑤严谨、系统、闭环的论文流程; ⑥厚重、逻辑清晰、生动的论文文稿; ⑦可靠、可信、可行的应用性; ⑧规范、精炼、流畅的格式和语言。 以上系笔者多年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参与教指委论文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或感想的总结, 若能对MPAcc研究生和老师有一点启发、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有一点帮助, 笔者当三生有幸、毫发无憾。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 张忠纲,孙微.杜甫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七号,2004-08-28.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1991.

[5] 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2004-2015)[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6] 李平,曹仰锋.案例研究方法:理论与范例——凯瑟琳·艾森哈特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郝大海.社會调查研究方法(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 王化成,欧阳宗书.财会案例评论(第2卷第1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 王化成,欧阳宗书.财会案例评论(第3卷第2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0] 丁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写作指南(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1] 李怀祖,田鹤亭,苗迺玲.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12] 李超平,徐世勇.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13]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浅论两种法律硕士并轨培养的可行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方略探讨
全国统考,EMBA就能更好更公平吗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