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与生活的联系

2022-03-27 10:36李雪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联系哲学生活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本文主要从生活中的读书、我们身处的自然界、我们的理想、我们所追求的生命意义四个方面,对哲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哲学;生活;联系

提起哲学,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门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甚至有人认为哲学就是“贵族化”学问,是一门专属哲学家这一群体的学问,不必也不能迎合生活世界的旨趣,且与生活具有很大的间距,难以接触。但其实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

一、谈谈读书

生活中,我们常常喊着要读书,要积攒足够多的精神食粮,其实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读书”往往指的是“非必读书”,即不是用来谋生或生存的技术类的书、也不是学术研究类的书,而是具有娱乐性或是思想性的书,是属于所有人的书。那么有没有某一瞬间你会发出疑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要读好书”?哲学教授王德峰老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好的书是一个合格的恋人,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我们与之交心,向之倾诉,同之争吵”[1]。一本伟大的小说,即使你不去读,照样可以谋生,但当我们选择度拜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经历一种人生中的别样的体验,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体验有与没有,人生很大可能会大不相同。如恋人般的这本书,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觉得它是一种精神经历,会觉得自己在和生命交流和对话,会在书中探寻到以前不懂的道理,会跟随故事情节或者某些话语情绪变得悲喜交加,同时我们的心灵也会逐渐丰富起来。所以,说到底,生活中当我们拿起那些被我们定义为精神食粮的“非必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书的目的已经由著知微。即不仅仅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脱俗。

二、谈谈我们身处的自然界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每天其实也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大部分人的脑海里,包括我在内,一直觉得自然界是天然形成的,与人类无关,但其实不然。我们所处的自然界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即“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不是与人或与人的活动完全分离的自然界,更不是人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尚未触及的未知世界。用马克思的话来理解就是在人类历史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这个“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实质上就是人化的自然界,是在人的感性活动(劳动)中生成的,是人在实践中进行改造的产物。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其有一个著名命题的理解,即: “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2]”这句话进一步表明我们每天不知不觉接触到的自然界其实是我们改造的结果,离开人,自然界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明白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界是与我们紧密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界”。

三、谈谈我们的理想

生活于世,无论是大是小,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谓的理想。但恰恰不知,在从实际到真际的转变过程中,哲学证明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可以想象狮身人首的怪物,也可以想象一座黄金堆积而成的金山。这类想象其实是将实际中的感性材料作任意组合罢了。倘若我们所思虽不切实际,却是切合相应的实际事物只要存在就必定不能逃脱的“理”,则这样的思,所思必是真际。好比数学中的点线面,实际中找不到不具备面积和体积的点线面,故思不切实际,但思的又却是实际中的点线面之所以是点线面的道理本身。进一步思考,实际与真际重合的地方,就是实际事物存在的领域,是“实际所是”的领域,科学对“实际所是”进行思考,正是揭示了“所以是”,即由实际进入真际,表现为中国儒学所说的“由著知微”,在由著知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而过渡到“未著之微”,即真际超出实际的部分,也就是“所应当是”。但这种“所应当是”很明显不是我们心中的“所是”,是“虚”的,但它却不是“幻”,而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因为能由“所是”知“所以是”,进而知“所应当是”,从而去树立理想。正因为有了理想,我们才会有文化生命,从而为理想去奋斗,提升自身的高度和尊嚴,再进一步就是推进民族生命的熠熠生辉。所以,生活当中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践行着哲学思想的,哲学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守住灵魂,从而保证我们不在光怪陆离的世界当中迷失方向,牢记理想,并为之努力。

四、谈谈我们生命的意义

不管以哪一种方式生活,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与西方哲学“探寻万物之是”(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世界万物的本质是什么,等等)的回答不同,中国哲学则是“寻求人的生命之道”。(如对生活道路的判断和选择、我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作何选择?等)从小视角理解,就是面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或是方案,也就是所谓的行走的轨迹,所谓的“道”。“道”体现的是一种行动性问题,而不是知识性问题。对“道”的哲学探寻不是要思考世界的本体、本原,而是要寻找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行动方向。但从大视角理解,生活中我们要面对的这些问题在根本上其实是具有哲学性内涵的,是源于人的生命问题,是一种对人的生命之“道”的寻求。这种生命之道具有内在性、普遍性、超越性等特点,是我们对自身生命的终极性思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主张和一种活法的探寻。因此,这种生命之“道”其实正是我们对自身产生的生命问题的忧患体现,为解决这种忧患,再去寻找继续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道”,正是我们对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归宿的追寻,是我们对生命问题做出的终极性意义上的回

五、总结

总而言之,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生活、最关注人类自身的,是真正的“人的学问”,不是大部分人眼中的什么“平民时代”的“奢侈品”。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彼此交融,并且是我们对生活世界的一种总体性思考。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如何能生活得更好也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而哲学就是人类对生活研究的理论思维,它以生活为基础,把研究的结果以理论的形式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终实现更好的生活,探寻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出场、实质及意义[J].学术研究,2013(03):1-19.

[2]魏书胜.从发生背景看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主题的差异[J].湖南社会科学,2017(06):25-31.

【作者简介】李雪(1997.10-),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绍兴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联系哲学生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