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贵己”、“为我”思想的现代意义

2022-03-27 22:18吴煜昕刘玉兰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

吴煜昕 刘玉兰

摘  要:杨朱思想的核心是“贵己”、“为我”,重视自我的生命,以个人的生命为第一要义。后世受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人对杨朱思想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在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杨朱的思想闪现了超前的人本主义光辉。本文旨在分析杨朱思想在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的现代意义。首先在个人层面,鼓励现代人保持本心不要被名利所累;其次,在社会层面,阐释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大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杨朱;贵己;为我;遵从本心;现代意义

杨朱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但杨朱学派思想在战国之后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在战国时期,杨朱学派足以和儒墨两家比肩。在《孟子·滕文公》中有记载:“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1](P230)由此可见当时杨朱学派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但是在表明杨朱学派影响极大的同时,孟子又尖锐地批评杨朱思想为“无君”,“禽兽”。后世则愈演愈恶劣,将杨朱描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这些批评大多源于的“一毛不拔”的典故。《列子·杨朱篇》中记载: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2](P272-273)意思就是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来有利于天下,他不给,而让普天下来奉养他一人,他也不同意。一根毫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也是身体一部分,不能因为毫毛渺小就轻视它。杨朱思想的核心是重生轻物,即“贵己”和“为我”。在战国那个时代背景下,儒家以忠君爱国为重,墨家以无私奉献为重,杨朱主张的重视自我生命就显得格格不入。“贵己”和“为我”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重视自我生命,杨朱反对损己利人的做法,主张保持自己肉体和生命的健全,一切以自身为重,所有身外之物为轻。在那个普通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杨朱首先发现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价值,具有现代意义。

杨朱的思想启示当代年轻人要享受生活,遵从本心,不要贪得无厌,不要被名利所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时代发展得过快就会导致社会浮躁。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大放异彩,追逐璀璨未来的机会,每个人都致力于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这就形成了片面重视物质生活而轻视精神生活的趋势。社会对一个人是否成功也通过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来衡量。物质世界花样繁多的诱惑容易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以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等物质标准作为人生追求。而整个社会似乎也已经被这种趋势所主导。年轻人被这种趋势裹挟,他们忍受着升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的压力,很少有人能够享受生活,自得其乐。现代社会的高压导致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愈演愈烈。当人逐渐摆脱蒙昧,意识到“人”自我的地位并产生对世俗无尽的欲望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激烈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包括外界施加和自我施加的壓力。我国青少年抑郁率不断走高,2020年的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率达到了24.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中,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是抑郁的,严重抑郁的结果都会指向自杀。有的人面对迷茫的未来不知所措,有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违背了本心,有的人被名利所累,生活在痛苦之中。《列子·杨朱》中有记载: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2](P254)杨朱主张顺应本心,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享受人生的快乐,不要盲目地追名逐利,让自己处于一个压抑而痛苦的状态。“贵己”和“为我”的思想,重点都是重视自我生命。生命诚可贵,杨朱思想启示现代人,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算那个企图侵犯的人是自己也不行。人类终其一生,辛苦学习和工作的目的都是追求“快乐”这一结果,而不是受苦于追求“快乐”这一过程。人,首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健康的人,之后才能去学习,去工作。人要理解自我,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要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主,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像“不拔一毛,不取一毫”说的那样,杨朱反对损己利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支持损人利己的行为。现代年轻人应该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奴役。生命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既不能消极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走向轻生的极端,也不能被世界浮华所累,整天为名利奔波劳累,更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天下人都要为自己服务,高高在上地攫取。

杨朱思想对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如果对杨朱思想断章取义,就会主观认为他是个宣扬利己主义思想的人,但实际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杨朱提出一毛不拔是因为统治者独占天下。统治者要求所有百姓为他奉献,杨朱不能认同。杨朱认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2](P273)人人都不去损害自己而利天下,人人都各安其位、各守其分,这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方式。[3](P64)放眼现代社会,有的人极端利己,利欲熏心,被巨大的欲望裹挟,通过压榨别人的方法来获得自己利益,有如马克思所描绘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来填满自身的欲望沟壑;有的人极端利他,不知民生疾苦社会多艰,满口假仁假义,提高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傲慢地批判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不够高风亮节,虚伪地标榜自己是道德楷模,要求世人都应如此。这样的社会,无疑会滋生恶行和痛苦。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4](P40)即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杨朱思想作为道家的一个分支,继承了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如果人人各安其分,做好自己的同时再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和社会,稳定的个体组成稳定的社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地发展。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却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积极的思路。

事实上,杨朱思想介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不能简单地归于其中一类。“贵己”“为我”是其思想核心,以自身为基础,自我生命是第一要义,人人为己,不损人利己,不损己利人,社会大治。杨朱这样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个人发展和社会治理也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吴煜昕(2000.9—),女,汉族,籍贯:浙江绍兴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英语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刘玉兰(1992.1—),女,汉族,籍贯:河南洛阳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文化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动画、广告意境

参考文献:

[1]钱逊.《孟子》[M].钱逊导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230.

[2]白冶钢.《列子译注》[M].白冶钢译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272-273.

[3]王中江.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21,(02):64.

[4]刘思禾.《老子》[M].刘思禾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