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文化育人在凉山班教育的实践

2022-03-27 23:28吴成健陈玉兰张钊源
科学与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凉山彝族育人

吴成健 陈玉兰 张钊源

摘要:二零二零年将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的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全国各地、不同性质的院校,在开展教育的帮扶过程中,注重思想上育人方式的改变,找寻高效的育人改变途径,使之能够有效的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育人

国家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凉山地区),合理运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优势,对经济落后的凉山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决心到2020年实现全国各地贫困家庭摆脱贫困,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全面奔赴小康的目标。

一、精准扶贫下,凉山班教育的背景

截止至2018年,据相关调查表明:凉山州适龄学生正值上学的年龄阶段,而失学辍学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整个凉山州失学辍学的学子已高达六万多人。经过各种渠道,已让三万多人回归校园,但仍有二万多人是完全没有办法重返课堂的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有五千多人)。造成这样的情况既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又有教育资源不够、师资匮乏等因素。

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教育水平要求低、劳动生产技能易掌握、就业快等优势,与佛山市政府、凉山州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可以成为最直接、最有效实现持续脱贫的路径之一。2018年以来,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凉山地区的帮扶,全方位支持凉山地区发展与建设。佛山市教育局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考察工作后,组织学校与凉山的院校进行结对帮扶,积极承接凉山学子的职业教育任务。希望充分利用佛山地区先进的文化与雄厚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职业教育扶智与扶志,帮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达到职教一人,成才一人,脱贫一家。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2018年办起了中餐烹饪专业凉山扶贫班。

二、文化育人对凉山扶贫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凉山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经历了几千年奴隶制社会,大凉山彝族同胞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十年间经历巨大变迁,但是当地人与现代社会很多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有着巨大的差距。凉山班的学生们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与佛山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内心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文化育人尤为重要。通过当代先进文化浸润,融合世代传承的彝族文化与观念,协调现代文明,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传承。弘扬佛凉两地,汉彝民族的文化精髓,规避封建思想的负面影响,对于帮助凉山班学生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凉山班学子的文化适应性

中餐烹饪凉山班的学生大多数为彝族,其语言、习俗、信仰、饮食习惯等与本土习俗有很大的不同,在适应的阶段初期,学生心里容易对不同文化的冲击有所抵触,产生压力感和焦虑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一是学习环境的不同,教學方式及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语言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要桥梁,但是对于彝族的学生来说,他们运用得更多的是彝语,普通话不熟悉,而佛山顺德本地的学生大多数说的都是粤语,造成其想融入佛山当地教学与生活具有一定的障碍;二是生活环境的改变,食、宿、气候、水土等在一定的条件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饮食习惯和气候的问题,很多学生开学初出现肠胃与代谢紊乱等问题,对凉山班学生们造成一定的不适和心理负担;三是校园文化的差异,彝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及鲜明的个性,有抽烟的不良习惯,但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里,他们已经习惯的个别行为是严禁出现的。因为传统风俗与文化的不同,他们喜欢戴首饰、存在染头发等现象,部分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在制度管理下,容易产生消极、厌学、恐惧、抵触等现象。经过文化的不停浸润,当代文明、规章制度、健康卫生知识的学习,同学们由不适到适应提升,养成了文明守礼,守时守纪,追求先进文化,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凉山班学生努力上进,奋发学习,为专业实操课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凉山学子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职业修养,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和协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凉山班应注重文化育人,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通过文化育人可以培养凉山班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等,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优秀。

(三)加强凉山学子的文化自信

各个民族都有着极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与运用,深入体会各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魅力,深入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并逐步理解民族文化的相互融通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在开展凉山班文化教育活动的交流中,学校应重视学生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品德的培育,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精神与卓越的品格,增强民族自信与彝族文化自信。

二、凉山扶贫班文化育人的策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因为环境的改变,伴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社会关系改变,凉山班学子入学初产生极其强烈的怀念家乡情绪,在他乡的漂泊孤独感笼罩着他们,个别同学还出现想退学回家的念头。学校各层面应该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思想教育等层面开展育人活动,拉近凉山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关怀;向学生全面介绍学校的办学成绩,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新的大家庭,放下心中的不安情绪,从容克服各种问题。

(一)打造温馨的环境文化

对于新环境的变化,学生心里会处于紧张的状态,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呈现出现抵触的现象。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根据凉山班学生的组成情况,制定一系列应对的校园生活手册,让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以及融入到新的环境中,比如宿舍生活手册。根据凉山班学生的饮食习惯,调整改进食堂食谱,尽可能的符合凉山当地的饮食习惯。依托班级、宿舍文化评比载体,布置温馨的课室,温馨的宿舍,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学习汉彝文化精髓。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构建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氛,形成积极、自信的学习氛围。

(二)规范个人行为文化要求

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淡薄,经常会迟到、早退、甚至说脏话等违纪情况;面临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凉山班学生平时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文化思想与制度上着手,监督学生形成自律、自觉的学生,提高学生“无规则,不成方圆”的契约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夯实制度文化建設

根据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凉山班学生的班级管理制度,完善同学们的常规管理考核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依靠制度,运用机制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顶层设计好凉山班三年育人的班级规划,德育管理与专业柔性结合,让学生爱专业,爱职业。主题班会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成长。适当引入企业文化进入校园,与班级文化进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竞争与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凉山扶贫班文化育人具体措施

(一)落实课堂的主导作用,加强先进文化教育

彝族学生是比较朴实、淳厚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从小开始都是学习其自己独特的语言,很少接触汉语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按照学校一贯的育人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和当地学生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不同,需循序渐进,不断加强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改变凉山班学生的现状,加强民族先进文化的教育,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环境中,逐渐的被影响与提升;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要求科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手段进行调整,把课上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凉山班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专业知识,让其学有所成,发挥其在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回报家乡。

(二)发挥校团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建设

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学校学生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会。发挥学校学生会、团委、社团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团委,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凉山州学生的文艺特长,让同学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引导学生积极申请入团,从思想上进行武装自己,加强思政理论与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提升,强化学生建设家园、回报祖国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举办"汉彝是一家"等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搭建彰显彝族人民特色文艺创作的平台,丰富课后的学校生活,减弱了凉山班学生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融入到当地人文中来。在彝族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策划与举办符合彝族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歌舞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并邀请学校领导跟凉山班学生以及在校学生共同庆祝,一起欢度佳节。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爱校、爱国意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学生心里种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种子。

(三)开展实践考察活动,厚植文化自信

文化实践考察活动是凉山班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实践考察教学活动,扩展了凉山班学生的户外文化学习,拓宽了凉山班学生的眼界,提升凉山班学生的文化修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先辈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件,让学生铭记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学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中华文化典故以及国学常识 ,把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到了大自然的风光和人文风俗之中。凉山州学生通过外出文化方面的实践考察,深刻领会到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由贫穷战乱到现今的繁荣昌盛,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的十分辉煌的成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一股“各族人民心连心”的统一向心力。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切实做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凉山班学生的的育人工作,助推对口帮扶,探索文化育人路径,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将来谋生之本,并带动全家脱贫致富,对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脱困具有治根治本的作用,对实现凉山州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2]焦连志,黄一玲.文化自信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J].教育探索,2016(8):87.

[3]职场德育: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创新实践/盘日伟,汪永智主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6

猜你喜欢
凉山彝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