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旅法画家人物画中的野兽主义倾向

2022-03-29 21:21李伊玲
美术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旅法常玉马蒂斯

李伊玲

【摘要】20世纪初的西方美术已经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转变为现代主义繁盛的时代,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应运而生。现代派画家不再以真实再现作为判断画作好坏的标准,而更多地强调画家自身情感、个性、价值观念在画作中的体现。与此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内环境推动下,一批中国画家通过留学的方式来到法国,渴望在西方艺术中找到复兴中国传统绘画的良方。部分旅法画家在巴黎浓郁的现代主义氛围影响下,决心通过现代派艺术改良中国绘画,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更是以其强烈的风格特质在这场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该时期旅法画家的部分人物画作品为例,主要从色彩运用、装饰与平面化特征、造型特点三个方面来探究作品中表现出的野兽主义倾向与中西融合特征。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旅法画家;人物画;野兽主义;中西融合

20世纪初,对于因渴求“科学”精神而极力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的中国来说,现代主义似乎与“科学”背道而驰,但仍有一部分旅法画家在接受了系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后,依然选择现代主义作为其改良中国绘画的方式,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国绘画谋求改良的原因是对于传统艺术没落下的改革与反叛,有识之士希望改变中国绘画陈旧顽固、虚无处世的现状。与此同时,现代派艺术同样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了革新欧洲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而出现,可以说二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即对旧事物的“变革”。对于受到强烈“求新”观念影响的国人,这种精神上的相似性使带有强烈改革色彩的现代派艺术开始为赴法的中国画家所接受。

其次,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借助的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其中的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强调回归真实自然,另一方面就是对人性的张扬与个性解放的提倡。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派绘画中对于个人情感、个性观点的直接表达与释放,不可避免地受到赴法画家们的关注与喜爱。

再次,巴黎作为现代派的中心和发源地,除了代表官方的美术学院,还有众多私立美术教学机构,开始以不同于美术学院的教学方式教授绘画,例如著名的大茅屋画馆。此外,巴黎艺术区内众多的艺术工作室、展览馆与咖啡厅内活跃的交流氛围为赴法学生们广泛接触现代艺术提供了便利。

野兽主义在20世纪初的法国盛行一时,刘海粟曾在其《欧游随笔》中写道:“在巴黎一千多家画廊,他们所贩卖的、展览的、陈设的,可说一致都是野兽派的作品……就是秋季沙龙和独立沙龙,或者蒂勒黎沙龙,他们虽然各有不同的性质……但你仔细看那里面的重要作品,大都是野兽派人物的手笔。”①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以“粗野、大胆”的艺术风格实现了现代绘画革命性的突破。旅法画家一方面受到巴黎浓烈的文化氛围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野兽主义中无法抹去的东方基因的吸引,开始自觉地将野兽主义的色彩、造型、样式特点运用于自身绘画当中,并尝试将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与精神与之对接,部分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中西融合特征。

野兽主义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鲜艳而夸张的色彩,除了颜色的饱和度极高外,强烈的补色并置也经常出现在画面当中。潘玉良创作于1946年的《窗前女人体》和《读书少女》就展现出强烈的野兽主义色彩特質,《窗前女人体》运用了大面积的红棕、红橙色系搭配明度极高的柠檬黄、亮红、翠绿等色彩,在模特优雅闲适的气氛中增添了热情洋溢的异国情调。《读书少女》更是将强烈的红绿对比运用到极致,女孩脸颊上鲜艳的桃红和阴影部分的亮绿色相互对比,背景中翠绿的树丛与阳光照耀下形成的红色小路相互对比,画家通过巧妙地布置色彩间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在看似不合常理的颜色运用中实现画面的和谐统一。在其1955年版本的《双人扇舞》中,潘玉良也运用此类“大红大绿”配色来表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画作活泼明朗,生活气息浓厚。

在吴大羽的中晚期作品中有一批独具特色的纸本蜡彩创作,尺幅不大但气象万千,他用简单的工具在一二十公分的小纸片上探索着绘画语言的多种可能。其中作品《无题I-243》(图1)用洒脱、果断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近乎涂鸦式的男性面庞,仅是外轮廓线就运用了黑、绿、红三种色彩,面部更以蜡笔纯色涂抹的手法被划分成了黄、绿、紫、蓝、黑等彩色团块,这样大胆地将鲜艳的纯色涂抹于人物面部的做法不禁让人想起马蒂斯的画作《戴帽子的妇人》(1905年),但吴大羽在马蒂斯的基础上将形象进一步消解,着重强调色彩与线条的构成关系,颜色多而不乱,充满了活力与跳动的韵律感。

装饰效果和平面化的表现方式是野兽主义的另一特点,在画面中具体表现为大面积的色彩平涂和对于线条的注重。在马蒂斯的作品《舞蹈》《红色的和谐》和杜飞的作品《挂着旗子的街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透视被压缩甚至省去,大面积的纯色块被清晰的线条分割包围,光影消失了,单纯的色彩与简练的线条构成具有装饰性的平面效果。在《红色的和谐》中那均匀布满桌面与墙壁的藤蔓花纹更是将画面的装饰意图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在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作品中,线条是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以线造型”的审美原则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特征。而野兽主义作品中的线性特质吸引着旅法画家们将极具个人风格的线描技巧与西式的造型、构图、用色结合,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气质。

常玉的人物画如《帘前双姝》《红毯双美》《五裸女》等既有野兽主义的特征,又体现出强烈的东方韵味。自幼跟随名师赵熙学习传统书画的常玉经常拿着毛笔到大茅屋画院练习速写,并于此结识了马蒂斯的儿子皮埃尔·马蒂斯。庞薰琹曾于书中提及常玉“房间的一角则堆满了他所画的速写,全是人像与人体,有的是用钢笔画的,多数是用毛笔画的线描……他的线描比藤田嗣治的线描活泼”②。与马蒂斯的《音乐》《舞蹈》中稍显粗放、拙朴的线条不同,常玉更偏爱使用流畅的长线勾勒人体以突出女性的优雅与柔美。约在1929年创作的《帘前双姝》中线条深浅有致,淡粉色的画面给人温柔、梦幻之感。而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红毯双美》(图2)则开始运用具有传统篆书“锥画沙”意味的浑圆线条勾勒人体,使画面更为简约、强烈。在常玉的画作中感觉不到空间的深度,画面被划分成三到四个简单的色块,体现出对于平面性的极度追求。野兽主义装饰性的圆点、条纹与植物纹样被常玉转化为《红毯双美》里中国式的“寿纹”“钱纹”“盘长纹”和《五裸女》中传统的线描花卉。可以说,常玉的人物画是在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下更为主动的创造,作品流露出强烈的东方美学意韵。

同为常玉好友的庞薰琹与张弦深受其影响③,部分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特点与野兽主义倾向。庞薰琹在常玉的建议下也开始利用毛笔练习速写,并尝试将这种具有中国书法韵味的线条运用于油画当中,从作品《藤椅上的人体》可以看出他在形体与线条上与常玉画作的相似性。张弦带着学习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决心二度赴法,倪贻德称其“第二次归国带回来的作品,就尽是些带着野兽性的单纯化的东西”④。在作品《英雄与美人》(图3)中,主体与背景皆用纤细简练的线条勾画,色彩薄透清丽而富有装饰感,人物变形恰到好处,画中美人抬头凝视着墙上的狮子图画,充满象征意味。

在林风眠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彩墨裸女画中,其用一种近乎瓷器表面的光滑、流利的弧线与平涂的透亮肉色描绘出或坐或卧的女性光洁、圆润的肌体。同时在背景中点缀各色花草果实,朴素的窗帘、床单图样,展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强烈视觉的温润、含蓄气质,如作品《初夏》《人体》《裸女》等。

潘玉良的大量彩墨人物画也继承了野兽主义对于线条与平面性的追求,在作品《照镜》中其用类似“钉头鼠尾”的传统线描方式勾勒人体,并在平铺的色彩中加入大量点状、线状的水墨笔触,似乎又是对西方“点彩派”技法的模仿。除《照镜》中的“如意纹”外,装饰性的纹样也频繁地出现在潘玉良的众多画作如《浴后》《梳妆女》《侧卧女人》中。

我们经常能在野兽主义的画作中看到夸张变形的造型表现,如人物的四肢与腰部被夸张化的拉长等,这些源于非洲雕刻的造型特点被野兽派画家们特别是马蒂斯运用于自身画作当中,体现出一种天然质朴的魅力。

在常玉与张弦的人物画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宽阔平直的肩部、丰满的臀部与大腿和刻意拉长的身材比例,线条在方与圆的流动中凸显出女性形体的韵律感。这种原始艺术的造型特点在马蒂斯的作品《音乐》《蓝色的裸体》《舞蹈》中皆有明显的表现。其中《舞蹈》用极简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结构与动态,结实概括的舞动造型极具原始感与张力,从潘玉良的画作如《希望和平》《采花女》《双人扇舞》中重复出现的扭动姿態可以看出对马蒂斯的作品《舞蹈》的借鉴。在《双人扇舞》中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手持折扇翩翩起舞,一正一背的两人构成圆形的环状轮廓,丰满的臀部与有力夸张的动态给人古朴自然的生命活力。

在这一时期,部分中国旅法画家从野兽主义画派中得到灵感,在对其色彩、造型、装饰元素等特性进行仿效与学习的同时,选择将极富个性化的东方元素与审美内涵融汇于作品之中,而不是全面西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是使得中国本土艺术的题材、表现语言、精神内涵、材料等焕发出新价值与生命力的勇敢尝试,作品兼具现代感与浓烈的东方韵味。他们的实践是我国美术界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不仅启发了国内艺术界思想的进步与飞跃,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在我国现代美术的进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刘海粟:《欧游随笔》,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第69页。

②③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第84页。

④倪贻德:《青年界》第8卷第3期,1935,第69—70页。

参考文献:

[1]易英.西方20世纪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宏智.西方现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4]朱德群.吴大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林风眠.林风眠长短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6]范迪安主编.潘玉良全集2[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7]黄文中.吴大羽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8]顾跃.常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9]赵爽萍.论马蒂斯绘画的装饰性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10]刘小琦.探究吴大羽的艺路以及晚期“意象油画”特性[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猜你喜欢
旅法常玉马蒂斯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邓小平的旅法革命活动
与马蒂斯共用色彩
常玉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30年
和马蒂斯一起去看海
常玉:画界“宝玉”
特朗普:马蒂斯“有可能”离职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