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试验研究

2022-03-29 09:59樊晓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叶面积株高定额

樊晓康

(1.武威市水利综合事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甘肃 武威 733000)

1 测定项目与方法

1.1 试验观测点基本情况

本试验位于金河乡以东约10 km 处的王景寨村,地处东经130°05',北纬38°37',海拔1 250 m 左右。属于大陆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平均年降水量180 mm 左右,多年平均气温8.5℃[1]。试验区域土壤平均密度为1.54 g/cm3。田持保持在24%左右。

1.2 试验方案设计

本试验采取覆膜滴灌方式,采用覆膜宽度80 cm。试验种子为先玉335,玉米行距45 cm,株距22 cm。

处理如表1所示,T1处理灌溉定额水平是4 800 m3·hm-2,每次灌水定额480 m3·hm-2,T2 处理灌溉定额4 200 m3·hm-2,每次灌水定额420 m3·hm-2,T3 处理灌溉定额3 600 m3·hm-2,每次灌水定额360 m3·hm-2,CK 处理灌溉定额6 000 m3·hm-2,每次灌水定额1 200 m3·hm-2每个水平一共重复3 次,试验小区面积为30 m2。

1.3 测定方法

1.3.1 灌水数据的监测

对观测处理玉米进行全生育期记录,包括灌水的次数、时间、定额、灌溉定额[5]。

1.3.2 土壤含水率测定

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在每个生育阶段,选择一个完整灌水周期[4],每10 d间隔测定1次,每个水平取样3次,取平均值处理。每次取样深度均为1 m,分5 层,即地面向下方向每间隔20 cm直至100 cm。取得的土样在恒温烘箱中烘12 h以上,恒重后进行称质量。

1.3.3 农艺性状指标观测

玉米的垂直往上高度、叶面长度和宽度、横向和纵向茎粗每隔10~15 d进行一次,各个处理随机取样3株进行标记定点测量[7]。

1.3.4 玉米产量指标测定

收获前每水平小区连续抽取随机20 株玉米进行取样[3],取各小区定株玉米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干物质量,确定收获指数[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

玉米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0~100 cm 土层水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作物播种的前期,各水平在0~20 cm、80~100 cm 土层含水率变化不大,在20~80 cm 出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40~60 cm 处变化最大,大小依次为T2 >T3 >T1>CK;拔节过后对照处理土壤含水率CK>T3>T2>T1,;在收获期之后,作物叶面积指数降低,各处理土壤水分含量较乳熟期明显降低,其中各土层间土壤含水量明显减少,差异变小,大量水分急剧向作物的籽粒转移,土壤总蓄水量表现为显著降低,深层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变小。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T2 和T1 处理在灌水定额分别为4 800 m3·hm-2、4 200 m3·hm-2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土壤蓄水量。

2.2 灌溉定额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 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玉米株高变化规律分析

各玉米株高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灌溉定额春玉米株高动态变化Fig.1 Dynamic changes of plant height of spring maiz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quotas

由图1 可知,2014 年—2015 年连续两年,玉米株高在苗期阶段生长比较缓慢,进入拔节期以后,玉米株高迅速增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之后趋于稳定,进入成熟期之后株高变化有微弱降低。T1和T3水平的株高明显低于(CK)水平,CK水平与T1、T3水平呈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溉定额变化影响比较明显。2014 年乳熟期后不同水平作物株高的变化依次为CK >T2>T1>T3,2015 年乳熟期后不同水平作物株高的变化依次为T2>CK >T1>T3,全生育期CK、T2处理株高略高于于的T1、T3处理。

2.2.2 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玉米茎粗及叶面积的影响分析

2014年、2015年的不同灌溉定额春玉米茎粗动态变化如图2 所示,在玉米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茎粗的影响不大,玉米进入生育期之后尤其在拔节时期,不同灌水处理对茎粗的影响逐渐明显,到达抽穗期前期不同灌水处理(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玉米茎粗的影响最为显著,抽穗期到乳熟前期各处理茎粗变化趋势逐渐变小;其中拔节期变化最大,进入吐丝期后,各水平对玉米茎粗的影响差异变化不大,其中T1玉米的茎粗仍较其他处理的粗。作物进入乳熟期后茎粗有所降低,处理间的差异随之逐渐降低;成熟期T2、T1、T3 较始终漫灌的CK 茎粗分别增加6.2%、1.5%、3.9%;T3 由于受水分的限制,其茎粗仍较其他处理变化不大,由此可知不同灌水次数对茎粗的影响差异不大,但灌水时期对作物的茎粗生长变化影响较大。

图2 不同灌溉定额玉米茎粗动态变化Fig.2 Dynamic changes of maize stem diameter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quotas

试验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茎粗的变化情况来看,相对大田漫灌减少灌溉水分能增大作物的茎粗,玉米各生育期作物的茎粗变化也有所不同。连续两年不同灌溉定额春玉米LAI 如图3 所示,各处理LAI 的动态变化呈反抛物线状态:苗期到灌浆期LAI迅速增加,灌浆至抽穗阶段LAI变化变缓,进入灌浆后期各处理的LAI 达到高峰,之后随着下部叶片的衰老死亡,LAI 逐渐降低。其中2014 年CK 在乳熟前期叶面积指数高于T1、T2、T3 处理处理,2015 年在乳熟前期叶面积指数高于T2>CK >T1>T3处理,在乳熟期之后LAI快速变小,叶面积指数低于各处理;抽雄期处理T1、T2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比较明显,灌浆至收获期,叶面积指数逐渐变小,T2、CK 变化最大。结果表明,在拔节至抽雄期、灌浆至成熟期适当减少水分对玉米LAI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图3 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Fig.3 Changes of maize leaf area index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quota conditions

3 结论

(1)T2 和T1 处理在灌水定额别为4 200 m3·hm-2、4 800 m3·hm-2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土壤蓄水量,CK 处理水分浪费比较明显。

(2)在拔节期控制作物灌水定额,能有效增加土层20 cm之下的含水量,从而提高土壤的抗旱性;进入吐丝扬花期、灌浆期灌春玉米对水分需求比较大,不同的灌水定额对土层的含水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吐丝扬花期玉米覆膜滴灌灌溉定额控制在300 m3·hm-2左右较为合适。

(3)从各处理玉米茎粗的变化来看,相对大田漫灌各生育期适当减少灌水量有利于增大茎粗,有利于提高玉米抗倒伏的能力,且灌水时期对作物的茎粗影响比较大。

(4)灌浆至收获期,叶面积指数逐渐变小,T2、CK 变化最大。结果表明,在拔节至抽雄期、灌浆至成熟期适当减少水分对玉米LAI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叶面积株高定额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河南:修订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定额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浅谈采用铁路及地方两种定额编制概预算的差异
75定额和451定额在无线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中的变化对比分析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