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耕地轮作试点实施成效探讨

2022-03-29 12:25高海燕何忠萍王景荣樊秀荣苗三明孙祥春孙秀云张红萍
现代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轮作监测点向日葵

高海燕,何忠萍,王景荣,樊秀荣,苗三明,孙祥春,张 勇,孙秀云,张 艳,张红萍

(1.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临河015000;2.临河区山景农作物种子技术服务部,内蒙古 临河 015000;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牧局保障中心,内蒙古 临河 015000)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为引领,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通过开展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引导地方转变生产理念、农民改变种植习惯,改变连年种植同一作物的状况,推行轮作种植,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临河区年平均气温6.8℃,降水量141.2 mm,无霜期140 d左右,年日照时数为3 254 h,气候特点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能丰富,雨量稀少,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1]。临河区土壤肥沃,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区总土地面积23.3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4.5万hm2,境内有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河套灌区,黄河年平均过境流量为367.2×108m3,年引水量为11.02×108m3。境 内 地 势 平 坦, 海 拔1 029~1 045 m3,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度倾斜[2]。主要地貌有沙质岗地、壤质缓坡和红泥洼地3种。主要耕地类型有灌淤土、盐土、碱土3个土类、4个亚类、13个土属,其中灌淤土为临河区主要耕作土壤[3]。为进一步提升粮油作物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开展耕地轮作,力争集成推广一批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耕地轮作制度模式。

2 轮作模式、技术路径及措施

2.1 实施地点及面积

2018—2020年临河区开展轮作1万亩。示范区涉及临河农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城关镇远景村3个镇(农场)。其中临河区农场9143.75亩,乌兰图克镇东兴村656.25亩,城关镇远景村200亩。

2.2 轮作模式

实行小麦、蔬菜与向日葵或玉米轮作,基本模式为:玉米-向日葵-小麦或蔬菜或草;向日葵-玉米-小麦或蔬菜或草;小麦或蔬菜-玉米-向日葵或草;玉米-小麦或蔬菜-向日葵或草;向日葵或草-小麦或蔬菜-玉米;小麦或蔬菜-向日葵或草-玉米;小麦-蔬菜或玉米-玉米或向日葵。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通过不同作物轮作,改变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和养分状况。

2.3 技术路径

2.3.1 落实轮作示范片。临河区农牧局负责与项目区落实耕地轮作示范片。

2.3.2 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开展以临河区农牧局制定耕地轮作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到位,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2.3.3 签订轮作协议。临河区农牧局依据方案要求,与项目区一次性签订协议期为3年的轮作协议。

2.3.4 土样采集与养分测试。按照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定期监测和评价轮作耕地质量要求1万亩不少于1个试验监测点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前后安排了试验监测点,在轮作区域相邻地块设置了对照监测点。土壤样品检测项目主要有:全氮、有机质、缓效钾、速效钾、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有效硅、硼、Fe、Mn、Cu、Zn、交换Ca、交换Mg。取样方法为每个监测地块按照5点随机取样的方式垂直取0~20 cm图样,混合均匀后留取1 kg,封干后进行检测。同时在监测点挖剖面进行了剖面调查,剖面深度1 m。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8—2020年轮作模式图

从图1可知,项目区严格按照协议进行轮作,如箭头所指轮作模式为蔬菜-小麦-玉米。

3.2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

2018—2020年临河区耕地质量监测主要性状指标见表1。从表1可知,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壤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有效硫、交换钙、Z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通过耕地轮作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对于土壤地力提升有一定作用。

表1 临河区耕地质量监测主要性状指标

3.3 肥料养分投入情况

2018—2019年,临河区耕地质量监测点肥料养分投入情况见表2。�

表2 2018—2019年临河区监测点肥料养分投入情况(单位:kg/hm2)

从表2可知,2018年临河区监测点种植作物均为小麦,肥料品种为磷酸二铵和尿素,N、P2O5、K2O用量分别为384、276、0 kg/hm2。2019年试验区种植作物为西兰花,对照区种植作物为小麦,肥料品种为复合肥,试验区P2O5投入较对照区高3 kg/hm2、K2O较对照区高34.5 kg/hm2。

4 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合理调整种植制度

根据土壤肥力质量情况和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耕地利用,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产地管理。科学划分农产品适宜生产区、非适宜生产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4.2 培肥地力

一是实行有机无机结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通过加强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和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二是推广控肥增效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料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大力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3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政策建设

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政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做到职权明晰、职责明确、可操作性强;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体制建设,加强部门联系,实现部门联动,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监管,依法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力度;制定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规划,建立稳定的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机制,为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建立耕地质量管理激励制度,鼓励把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猜你喜欢
轮作监测点向日葵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向日葵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向日葵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