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美经济发展走势

2022-03-30 02:30陈之秀
食品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特朗普疫情

陈之秀

石述思表示,在经历了1/4世纪的全球化以后,我们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近日,石述思的新著《美国危机——时代的真相与被放纵的自由》出版,记者是第一时间拜读。在这本书中,石述思分析了疫情下的美国社会、政治及经济现状,也谈到了中美关系,使记者获益匪浅,产生了就经济方面的话题采访石述思的想法。经过联系,得到了与石述思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仅靠单边贸易不能发展经济

“全球在今天这个年代已经连接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石述思开门见山地说,它有三个板块:第一,数字化。互联网不是局域网,它是全球链接到一起的一个数字化平台。为什么我们现在沟通这么便捷?亲人去留学,一瞬间就能视频,就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形成数字化链接。

第二,我们的链接是靠贸易完成的链接,这种贸易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得到的产品以及各种服务更加充分。这种链接背后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这种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产业的分工,将全球各个国家根据发展的程度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在传统意义上被分为4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以美国为代表,在产业链顶端,拥有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第二个等级是德国和日本,拥有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础和知识产权;第三个等级是中国,属于一般制造业的王国。第四个等级的国家是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提供者,这种要素成本比较低。这四类国家在全球化的贸易中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美国为例,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成本下降了大概1/3左右。所以,打贸易战,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老百姓得为他们的生活成本支付更高的代价。

第三,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在2030年将实现碳达峰,就是碳排放量达峰值。到2060年,我们将达到碳中和,不再制造新的、造成环境破坏的碳排放,走可持续发展模式、承担大国责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是海明威的一篇著名的小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还没有这么重视碳排放问题的时候,山上的雪像个女人的披肩长发。然后,过了10年,再去观察,它变成了短发。再过10年,去观察,它就变成一个人的平头。

石述思表示,在经历了1/4世纪的全球化以后,我们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如果用对抗的方式去全球化,一定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的。因此,特朗普时期,以政治目的发动的贸易战,目前来看,并没有使美国得到它想得到的利益,反而使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升,疫情导致失去几千万个工作机会,只有发钱,而发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会带来通胀、带来物价的飙升,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去连累全世界。所以,应该沿着全球化的道路走,形成一个友好型的合作关系。

中美脱钩发生在三大领域

在谈到中美关系是否会脱钩时,石述思说:“在有的领域实际上已脱钩了。”

石述思进一步解释称,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影响。美方多次称,美国对华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要确保“交通规则”。但这是指什么规则?是谁制定的?谁当“交警”?美方一直没说清楚。我们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商量着办,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50年来,守规则、讲信义、重行动、勇担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各领域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证明,中国加入联合国的50年,就是希望为国际社会所承认、接受,融入国际体系,并愿为此作出贡献的50年。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最初是‘蜜月期’,大家都受益。美国把自己附加值低的产业都转移出去,进口大量廉价商品,减轻了负担,获得了收益。并且,出口高新技术。通过全球化的合作和共享挣得盆满钵满,进而推动创新,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而发展中国家,因为这样的产业转移完成了产业的升级,让自己的产能得到有效的释放,也获得了收益。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资本、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石述思说,这个蜜月期长达1/4个世纪,但是裂痕出现了。在传统的现代社会,主要是以制造业来衡量。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中、西部的沦陷,让白人成为最受伤害的一个群体,所以民粹主义抬头,出现了反全球化潮流。一些保守的政客就会利用这样的力量去兴风作浪。特朗普就是这么一个代言人,他一直推动中美脱钩。

石述思认为,实际上中美现在处在一个剧烈摩擦期。脱钩发生在3大领域。第一个是高新技術脱钩。第二个是金融。第三个是隐形的,阻挠中国的文化输出、中国的价值输出,即使是娱乐的板块,也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当然,一般制造业、一般的原材料短时间内不具备脱钩的可能性。美国一个专栏作家写过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日子》,他的结论是:完全绕开中国制造,日子过不下去。那是2006年写的,随着疫情的爆发更是如此。

人民健康与经济发展需要动态平衡

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美都有自己的抗疫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但中国的防疫模式,在全球交出了很好的答卷。

石述思说:“新冠肺炎是可怕的病毒,传染性极强,没有特效药。最初爆发时,没有一套完整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所以,中国方案是完全正确的,武汉封城了76天,采取社会总动员、强力的隔离管制模式,是对公民、公众健康负责任的一种选择。遇到大灾大难,中国的制度优势、管理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容易在短时间内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来应对一场灾难。而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美国医疗资源那么发达,但很快崩溃了。当特朗普知道疫情不可收拾的时候,首先与中国断航,但没有与欧洲断航。后来看到欧洲疫情严重,也断航了,但已经晚了,他就开始甩锅中国。美国错失时机,付出高昂代价,死的人最多,特朗普也因此丢了总统的位置。特朗普不抗疫,经济优先;我们是抗疫优先,等把疫情控制住,再恢复和发展经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事实证明,中国方案是对的。在中国,我们建立了一直到最基层社区的一个严密的系统,美国建立不起来,根本无法完成有效的社会管理,这是他的社会制度本身包括文化造成的。所以,中国就在全球交出了一个很好的答卷。美国则只能选择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冒险开放、恢复经济、恢复社会生活这么一条高风险道路。”

石述思也表示,常年坚持这种超强管制肯定不是最佳方案,我们一定要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他认为,这个平衡点有两个:第一要依靠科学,第二要依靠法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盘点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整体救治体系、防控体系,我们是完善的,我们的应急机制是健全的。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各种救治方案也是全球领先的,比如中西医结合。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找到一种尽可能将民生和经济发展的代价降到最低的动态平衡。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有能力基于科学和法治建立一个防控疫情和保障民生、发展经济的最佳动态平衡,而加强自我防护是达到这个平衡的前提。

“我觉得,自由即自律。自律是前提。自律能力越强,就越自由。”石述思如是说。

石述思强调,如今,全球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就是与病毒长期共存。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达成两个动态平衡。在这方面,西方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教训,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是长期共存,我们在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就要靠我们严密的防控救治体系,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的民生、恢复正常的经济。以科学和法治为前提,精准防控疫情,保障民生、发展经济。把保障民生和发展经济的成本和代价降到最低,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基础。

本期人物:

石述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知名评论人,电视策划人,资深媒体人,财经专栏作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十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曾任央视《对话》核心策划、中央电视台第六届主持人大赛评委,国家环保部中国自然使者。著有社会经济评论畅销书《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级财富报告》《实话石说》《一个社会的悲伤和勇气》《一个时代的痛楚与坚韧》。

猜你喜欢
全球化特朗普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新旧全球化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