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的成因及影响的研究

2022-03-31 21:40骆威屹何艺宁张智超
国际商业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大学生

骆威屹 何艺宁 张智超

摘要: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13名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观念与陷入诱导性消费的成因,并研究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方式的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结果显示:①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陷阱与消费环境的改变有较大关系②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陷阱与消费心理的养成有较大联系。

关键词:大学生;超前消费;消费陷阱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以自我需求和自我满足为价值取向的消费主义逐渐涌入我国,对我们自古以来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的传统消费观念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社会上不良消费主义盛行。西方消费观讲究物质消费,主张个人目前的享受,而没有看到人的精神价值和对未来的影响。[1]

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各种消费思想不断涌现,人们的消费观不断更新变化,随着支付方式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变化,超前消费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并渗透到方方面面。加之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支付开始盛行,人们主动或被动接受更多互联网信用支付方式。所谓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负担不起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为了满足短期的消费需求而用未来的现金流来偿还本息的行为。[2]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加之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更快地接受了提前消费的文化。

诱导性消费是指买方与卖方对于商品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买方的不必要消费的结果。而如今的诱导性消费已不仅存在与买家与卖家之间,消费者与客观环境也存在着诱导消费。如:攀比消费,符号消费等。大学生正是处于如今这种广义诱导消费的大环境中。本项目基于对于在读大学进行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大学生进行广义的诱导性消费的原因以及此种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网络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各年龄段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看法及观点,以及各类网络借贷APP的使用情况及其信用记录,以防止大学生掉入消费陷阱,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理性消费。

2.调查样本与方法

2.1调查样本

疫情期间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在大学本科生群体范围内,利用问卷网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99.15%。其中男生136人,女生77人;大一学生32人,大二85人,大三64人,大四32人。

2.2问卷设计

本研究拟从问卷所调查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的成因。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以及收入。第二部分是对调查对象消费行为在时间尺度上的纵向比较。主要凸显出当代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改变从而探讨当代新型消费陷阱。第三部分是对调查对象消费起因的调查。

2.3統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网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PRO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分析

3.1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情况

问卷统计1000元以下占比3.45%;1000-1999元占比52.19%;2000-2999元占比37.24%;3000-4000元占比5.90%;4000元以上占比1.22%。

由数据可知当代大学生每月平均可支配资金主要集中在1000-2999元的区间。

3.2社会环境改变对大学生消费影响

当我们由高中进入大学后,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心理认知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些改变会显著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

问卷统计相较于高中,大学生的消费增加较多的饮食占比72.76%;服装占比58.62%;学习 占比24.14%;娱乐占比48.28%;生活用品占比44.83%;投资占比23.79%;其它占比10.34%。

由数据可以看出,在大学中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负责,因此在饮食服装等日用品开支上,大学生消费有了显著增长。但是在娱乐开支上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有了较多增长。这侧面反映了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我们的消费相对丰富了。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和进行较多非必要消费的隐患。

3.3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日益突出

大学生在经济仍未独立的情况下应限制自己非必要的消费行为。

问卷统计大学生超前消费频次,频繁占比10.34%;经常占比37.24%;偶尔占比48.97%;几乎不占比3.45%。

同时,我们统计了调查对象进行超前消费的金额。其平均数为172.4138元,平均差为53.42。

为了更加精确的得出不同可支配资金段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情况,我们对超前消费金额和大学生每月平均可支配资金的调查结果进行交叉分析。由数据我们得出了可支配金额越多超前消费金额也越多的结论,但其并非为线性正相关。

3.4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影响

问卷调查影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因素,广告促销占比42.86%;商品优惠占比82.14%;攀比消费占比21.95%;从众消费占比32.14%;其它占比21.43%。

其中商品优惠、广告促销为客观因素,攀比消费、从众消费为主观因素。本研究旨在研究诱导性消费的成因,因此只列举了几个主要的诱导性成因。

3.5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凸显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性特点,本文结合了当代大数据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特点,以更加目的性的探讨陷入诱导性消费陷阱的成因。对此项数据进行总体描述性分析

4.讨论

以调查对象为例,在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资金支配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超前开支、从众开支和非必要开支等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和校园借贷等高度发展的具有时代特性的消费环境下,如今大学生在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方面变得十分紧迫。这不仅关乎个人未来的消费行为转变,更关乎到社会消费风向的转变。

以下根据具体分析汇总对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的成因进行讨论。

4.1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环境的比较

在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心理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极易受到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大学相较于高中是一个更具社会性的新环境。因此大学生相较于高中时期消费行为有了较大改变。再结合如今互联网大数据高度发达的特点,商家极易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商品促销、广告推送等方面不断的诱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些商家甚至故意隐藏或篡改商品的关键信息。在网络媒体深入日常生活的现在,大学生很难逃避网络社交媒体的束缚,网络社媒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购物习惯。在青年时期,大学生比较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而在大学这个群体聚集的环境中,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往往较重,这种从众极易辐射到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中,由此出现了盲目从众的现象。商家便抓住这种从众心理,精确的进行商品宣传,并在虚假价格上进行商品促销,在各方面促使大学生进行消费。而如今,各种网络贷款和校園小型借贷迅速滋生,为大学生超前消费提供了条件。种种因素叠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陷入了消费陷阱之中。

4.2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与可支配金额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对象每月可支配金额与每月超前消费金额进行比较,得出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的金额与可支配金额成非线性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在可支配资金增多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欲望也随之增加。这表明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理财意识,并且在对不同年级进行分类比较时都得出了类似结果。其中表明,即使是随着大学生社会经验的增加、生活阅历的增长,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也并未得到太多提升。这可能与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的理财教育有关。过去,社会上的超前消费大多局限于较为大额度的贷款消费,父母对于子女的理财教育也比较缺乏。而如今,小额度的超前消费盛行,商家为了骗取消费者进行消费,甚至大肆鼓励大学生进行分期付款。通过欺骗缺乏经济知识的消费者,模糊还贷利息,到达诱导消费者进行超前消费的目的。

4.3大学生“理财热”现象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有23.7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相较于高中在投资方面的开销有了较大增长。而绝大多数人在高中都没有过理财投资方面的开销,不难推测出这个调查数字便是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理财投资的百分比。为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近3成的大学生都选择了投资理财呢?在对调查结果中的每月可支配资金同选择投资开销有较大增长的两项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在选择投资的调查对象中每月可支配资金都在2000-2999元区间。可以认为,选择投资的大学生大多可支配资金比较充裕,但并不能够支撑高额消费的群体。这些群体期望通过投入自己小部分资金实现自己资金的增长,而通过网络带火的基金在大学校园里十分盛行。而基金相比较存款、股票、理财、信托、期货等投资产品有自身的优势。基金购买起点低、门槛不高、人人可以购买。[3]加上基金并不需要经常自己打理,对于仍有学习任务的大学生完美适配。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大学生仍是资本市场“收割韭菜”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看到了周围同学在投资理财中取得的利益,盲目跟风。

4.4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陷阱的影响讨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大学生的“理财热”、分期借贷等不理智的理财行为大多都与自己的消费需求有关,即大学生陷入诱导性消费的陷阱后会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而在互联网大数据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做到思想独立、理智消费才是大学生跳出诱导消费陷阱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够养成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念,极有可能影响自己未来的消费行为。而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将会确定未来社会的消费风向。若超前消费成为了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行为,整个社会便难逃资本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5.建议

大学生个人层面应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加强经济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青年一代,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合理的消费方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由过度追求享受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力戒攀比消费心理以及享乐消费倾向,树立顺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理性消费观。

高校层面应开设消费理财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将消费观教育融入大学生常规教育中,向大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消费理念,使学生了解消费与理财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引导学生自觉理性消费,减少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充分发挥学校社团和组织在校园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机会,让他们不仅增长社会阅历,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自食其力。

在社会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与监控,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与审查制度,还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党和国家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引导,在政策上加以完善,净化网络信贷环境。而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这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应设立专门的风险防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聚焦大学生消费中遇到的难题问题、精准施策,协同合力矫正大学生消费行为偏差。

参考文献

[1]姜柳.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张骏逸.心理账户与超前消费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20(12):48-50.

[3]刘生元.基金投资十问[J].现代商业银行.2021,(20):74-77.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校园贷发展及对策建议的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