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国犹太人的民族性及其文化认同研究

2022-03-31 21:40张倩张家雨
国际商业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性犹太人

张倩 张家雨

摘要:本论文以霍华德·雅各布森根据《威尼斯商人》创作的小说《夏洛克是我的名字》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犹太人在种族、文化等方面经历的困境,并结合二战前后英国民族政策,研究英国当代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及其文化认同,为犹太人这一社会边缘群体“发声”,并为如何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夏洛克是我的名字》;犹太人;民族性;文化认同

一、当下英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

霍华德·雅各布森(HowardJacobson,1942)英国当代犹太作家,2010年曼布克奖获得者,著有《芬科勒问题》、《卡路基夜晚》等多部以犹太人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夏洛克是我的名字》(ShylockisMyName,2016)是其在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根据《威尼斯的商人》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互文性改写,霍华德拼贴出一个夏洛克的现代“幽灵”,向读者展示了穿越四百年而来犹太经典人物形象夏洛克的另一种面貌,与英国当代犹太人斯特鲁洛维奇并置,相互审视。通过他们之间交流谈话,可以窥见英国当代犹太人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在种族、文化等方面经历的困境。第一,种族困境。犹太人的祖辈希伯来族是游牧部落,犹如四处漂泊的浮萍,游荡在世界各地。即便到了20世纪也惨遭着德国纳粹的迫害。而雅各布森在《夏》中将原著中夏洛克对于“一磅肉”的要求与“割礼”等同起来。割礼是犹太教的习俗,即在新生婴儿出生八天后进行的习俗,犹太人认为这是与上帝立约的标志。这不仅是信仰标志,还是一种“种族标志,是希伯来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共同约定并遵守的象征标志”[1]。小说中,被戏弄的斯特鲁洛维奇不但没有实现荒谬的复仇计划,还因为自己的虚张声势再次被视为残忍狠毒的犹太种族形象的典型代表。第二,文化困境。小说以基督教和犹太教文化冲突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以普鲁拉贝尔为首的一伙人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傲慢,一方面靠说一些粗俗的嘲笑犹太人的笑话来缓解氛围、增进感情,一方面为对犹太民族光辉文化的漠视。德·安东对犹太人民的苦难没有给予丝毫的理解,却以“他者”视角反映了犹太人受到的文化误解。

二、英国犹太难民政策

在不同时期,英国对犹太人的政策也随之调整。主要对犹政策包含接纳政策,社会政策和政治政策。第一,接纳政策。1290年,由于迫害,犹太人被驱逐出英国。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慢慢打开了犹太人重新进入英国的大门,英国对犹太人移入英国的态度慢慢缓和。然而,英国政府仍然没有以成文的法案去规定与保障犹太人的权利与地位。第二,社会政策。自17世纪重新接纳犹太人定居英国开始,英国就面对着以何种政策来规范犹太人的商业活动,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的问题[2]。从17-18世纪对犹太富商的保护到19世纪对其经济活动的保护和扶持,可以说英国对犹的经济政策对于犹太的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宗教信仰方面,从17-18世纪的宽容与并存到19世纪的包容认可,让犹太教能够更多地保留自己独特性。但在《夏》中我们仍然能看到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压迫,基督教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第三,政治政策。17世纪犹太人的政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但由于启蒙主义与犹太人自身意识的觉醒,到19世纪,他们已拥有了更多担任公职的机会,入籍英国的条件也更加简单,但给予机会的范围受到限制,平等性也有所欠缺。总体来说,由于政策变化,犹太人在英国的地位都有所提高。但在当代,犹太人这一群少数族裔在看似开放自由的社会中的生存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小说中斯特鲁洛维奇“离经叛道”又回归正道,和德·安东水火不容,最后却又释然“和解”,从根本上来说是基督教徒与犹太人长久以来积怨和偏见的外在表现。[3]在《夏》中,雅各布森直言:“你先看见了残酷本身,然后给他安了一张犹太面孔。”历史的偏见,现实的利益政治需要,再加上英国穆斯林群体的积极宣传,这些要素构成当代英国反犹主义的原因,都体现了英国社会和犹太人之间的困境[4]。因此,犹太人还是处于英国的边缘化群体之中。

三、英国犹太人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研究

小说中的两对父女各自向我们展现了当代英国犹太人对于民族性与英国性的不同处理方式。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用妻子莉娅留下的指环去换猴子。“而是憎恨文明理当驯化野蛮的观念,把她内心的粗野和她周遭的原始,都列为驯化的对象。……杰西卡感兴趣的不是基督徒,她不过是想回归猴子般的野蛮罢了。”“猴子”是前文明的象征,代表着野蛮,他们无法无天,没有信仰,被贪婪和繁殖的欲望所驱使。因此,买猴子这一行为被认为杰西卡对于被犹太教教规驯化的反叛,对自己犹太身份的否认与逃离。像杰西卡一样,斯特鲁洛维奇的女儿比阿特丽斯也不遵守父亲划定的规范,“她跟男孩们鬼混,打扮得时髦而廉价,多此一举地喝酒、嗑药,听那些一文不值的音乐”。她强势地展现个性,试图否定犹太人身份,交往一个基督教男友葛兰顿·豪瑟姆。但由于文化差异,他们俩无法畅快沟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她不由地讲意第绪语,看画展,逛犹太区,在咖啡厅听音乐,甚至期盼父亲能立刻出现,将自己带回家。最后,结局不意外,比阿特丽斯回到了父母身边。

而斯特鲁洛维奇的心理更为复杂,他对自身民族身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犹太教嗤之以鼻,努力亲近主流基督教文化。他小心翼翼地藏起民族性,另一方面又厌恶基督教文化。散居的犹太人生活在所居地的社会文化结构中,这会引发“对所居住地文化和母体文化的双重批判”[5],从而使散居者很难构建心灵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而夏洛克却始终坚定守护民族身份,“慈善本身就是犹太概念。慈悲也是。只不过,你从我们手里夺过它们。它们本是予取予求的,而你偏要取偷。”霍华德一针见血,借夏洛克之口,给予夏洛克为自己、为民族发声的机会,让读者从另一角度理解犹太人。开普兰认为,当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主动弥合与非犹太人的差异,从而挤入非犹太社会并与这些人群构成竞争时,反犹主义便再次卷土重来[6]。作者让夏洛克这一局外人或英国社会边缘群体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批判当下社会中反犹主义现象。

四、边缘化群体的发展

自二战以来,反犹主义趋势愈发明显,犹太人在英国成为了边缘化群体,犹太身份面临边缘化困境。犹太人不仅面临英国本土的压迫,同时也在逐步丧失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归属。若要帮助犹太人获得更多的关注,不仅仅要从外部原因着手,犹太人自身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感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从外部原因来看,英国人能平等地对待本国人与犹太人,恰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关键。英国与以色列的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融合中谋求共同的发展不仅能帮助犹太人更好地立足与融入英国本土,也有利于繁荣英国本土的文化,经济等。其次,从犹太人自身来看,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需要加强。在《夏》中,作者展现了基督教与犹太教文化冲突的历史与现状,同时挖掘这一现实矛盾存在的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犹太人作为外邦人被排斥、丑化,掩盖了他们遭受的经济掠夺和生命迫害;犹太人自己一方面感觉不公,另一方面又对此纵容,以受难者自居,以此作为民族的凝聚力和政治砝码,延续民族精神,赢得生存空间[7]。因此,犹太人本身的不反抗与妥协,对自己身份的缺失,使他们逐渐丧失与放弃对本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使他们自己成为边缘群体的一员。

犹太人的生存遭遇使我們联想到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现状。近年来,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与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也使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发展趋于缓慢。我国的少数民族与犹太人的境况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国家要对少数族裔的发展进行支持,普惠的政策,适当地经济倾斜救助等都将更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荣;其次就是保护少数族裔的文化与民族特性,各民族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开辟一条属于本族的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永久地活跃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3.

[2]胥爱国.17-19世纪英国对国内犹太人的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潘宏妍.论《夏洛克是我的名字》中夏洛克的人性重构[J].名作欣赏,2021,(18):150-153.

[4]崔财周.当代英国反犹主义的原因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2):67-72.

[5]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1

[6]摩迪凯·开普兰.犹太教:一种文明[M].黄福武,张立改,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5-83.

[7]李艳梅.谁是夏洛克:文化冲突中的身份构建[J].学习与探索,2021(01):184-189.

作者简介:

张倩(200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202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299952X。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民族性犹太人
自尊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