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 赓续红色基因

2022-04-01 13:32刘灿
现代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芙蓉花盛世编导

刘灿

由青年编导李薇创作的舞蹈作品《這盛世如你们所愿》,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中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极大肯定,最终荣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这是一封今天的人们寄往73年前的“时空来信”,是吾辈誓要守卫这盛世的“宣誓书”。编导与演员用极大的诚意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为评委和观众呈现了一部荡气回肠又情真意切的作品。该作品取材于著名的十二桥惨案,又称一二·七大屠杀。1949年12月7日,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8天,成都和平解放的前20天,国民党特务将关押在成都将军衙门内的36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秘密杀害于通惠门外十二桥附近。

这部作品在本次大赛中是最特别的一个,让评委和观众充满了意外和惊喜。编导放弃了大群舞的形式,别出新意地选择了极为少见的四人舞形式。大胆与创新带来的是更大的不可控,不论是对编导的表现手法,还是演员的表演方式,四人舞关系的处理,人物形象的树立,以及作品内在结构的逻辑联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在作品中都能找到答案。

从结构来看,整个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还原了73年前那个至暗、悲壮的夜晚,交代了四位烈士牺牲的经过。第二部分呈现了另一个空间,四位烈士仿佛复活了,或许是在人们的心中,或许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以此构成了一实一虚两个空间,编导这一巧妙的安排避免了与同类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同质化,人物脸谱化,情绪单一化。实和虚的结合既丰富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作品中的这些人物慢慢沁入到观众内心。前半部分给观众建立起人物和事实的基础,让观众感受到先烈们坚若磐石的信仰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看到他们团结一致的革命友情。而后半部分的处理更加高级,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取代了慷慨激昂的情绪,没有高大的革命者形象,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正是这样单纯质朴的人物形象越能让观者产生痛惜之情。多么美好的年华,就在黎明来临前的那一刻倒下了,要是他们能活着看到今日之中国,看到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该有多好啊。当观看完作品后回想作品名字——《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一切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就该如此。编导在构建作品时,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观众一步步从人物的形象走进了其内心并与之共鸣。

在人物处理上,编导在36名烈士中选取四个典型人物,爱国女学生、小伙计、学者和进步青年。一开场,四位人物便以舞剧式的仪式感依次出场,并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刻画出人物性格、身份、内心语境。看似柔弱却又信念坚定的女学生,懵懂纯真又胆怯的小伙计,文弱清高的学者,桀骜并视死如归的进步青年,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又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的形式交代出人物的关系,并推动剧情的发展。编创者以小伙计为故事主线,刻画出一位关爱他的姐姐、一位教他识字的学者、一位他崇拜的大哥哥,并从他的视角烘托出三位人物舍己为人、坚守信仰而流血牺牲的革命者形象,并促使他完成了从却懦胆小到慷慨就义的灵魂升华。编导能在篇幅短小的舞蹈作品中,完成如此饱满的人物刻画,十分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编导用成都的市花芙蓉花作为重要道具,并贯穿作品始终,既服务于作品结构需要,又赋予了作品更高的精神寓意。那盆未开的芙蓉花是大家共同守护的希望,是胸怀理想者的精神寄托,他们憧憬着花开之日便是出狱迎接新中国之时,但最终没能等来花开……在他们牺牲后,那盆芙蓉花在一束光亮中缓缓盛开,随之将故事情节带入另一个时空,由此展开先烈们重生后的浪漫叙述。同时,花的盛开隐喻了今天的繁荣盛世,而鲜艳的花朵也正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浇灌孕育的,这鲜花也是为你们而盛放。编导这一极具巧思的道具设置,成为了整个作品中的点睛之笔。

在表演方面,四位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人物精神。同时,他们表现出的强大气场、舞台张力丝毫不弱于群舞所展现出来的气势,这是让观者眼前一亮的,也突破了大家对四人舞形式的未知和想象。不论是独舞部分对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建立,或是双人舞、三人舞部分对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诠释,还是四人齐舞表现出来的气势与震撼,都恰如其分地将编导意图和作品的精神内核呈现给了观众。其次,导演为了对人物进行立体的刻画,设置了舞剧式的人物翻转和情景式的表演,而四位年轻的演员表现出了极高的驾驭能力,呈现给观众的仿佛是四位成熟的舞剧演员。不论是生死别离时的绝望呐喊,为信仰牺牲时的悲壮决绝,还是最后留给观众的那一抹浅浅笑颜,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让观众相信并认同他们就是73年前的那四位烈士。

猜你喜欢
芙蓉花盛世编导
止痛消炎野芙蓉
芙蓉花赞
盛世钟声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盛世之美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变色芙蓉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