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

2022-04-01 15:29宋世云陈德收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科材料课堂

宋世云 陈德收 张 欣

摘      要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一直以来中小学所强调的阅读大都是文学类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全学科阅读势在必行。学科阅读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科育人质量。其教学策略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节的设置、阅读材料的运用等一系列实操方法,它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 学科阅读    中小学生   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宋世云,陈德收,张欣.学科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2(07):32-35.

当前,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课下大量做题训练仍是学习常态,而与学科相关的阅读则是不可多得的“调剂”,甚至是稀缺。学科阅读可以给枯燥的学习带来愉悦感,如理化生学科让学生阅读科学家故事,美术、音乐学科让学生了解世界名画、名曲的创作背景,这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不应通过教师讲授,而最好是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文字承载的故事、规律、原理,引发对科学、人文、艺术、技术的各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看到一个丰富精彩的世界。学科阅读能够为中小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对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淀教科院与北京市第一○一中学合作开展了全学科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学科阅读的育人价值和阅读融入全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学科阅读突显学科育人价值

不同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其适合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种广泛适合于所有学科的学习方式,那就是阅读。在中小学教育语境中,我们将为了学科学习而进行的阅读称为学科阅读。学科阅读的范围包含了依据课程标准所设置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技术等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阅读活动。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学科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学科学习的一种驱动力量,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1.学科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个体依靠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从文字、图片、视频、公式、图表、符号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科阅读作为一种育人方式,广泛存在于学科学习之中。在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对学科阅读的要求,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在“内容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提出:(1)收集、阅读函数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论述函数的发展过程、重要结果、主要人物、关键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2)教师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不限于讲授与练习,也包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2]。这些要求涵盖了数学史知识、数学文化传承、数学学习方式等内容。又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学校要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分类推荐各种重要的科技文献。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相关的科技文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3]再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球类运动足球模块“教学提示”中要求:“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阅读图书报刊、观看比赛、收听新闻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和重要事件,逐步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认知水平。”[4]其他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所有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都提出了关于学科阅读的相应要求。

阅读是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文科所包含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文化意识等素养需要在阅读中感知、领悟自不必说,理科所强调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理念也需要通过阅读获得价值认同。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科观念、学科知识、学科思想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更好地达成。

2.学科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学科魅力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当人类社会与客观世界被抽象成一个个学科,学科就像一个个“探照灯”,让我们从多个视角看到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层次性。通过学科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看到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一个“学科万花筒”。如果学生对某个领域好奇,对某些知识着迷,就有可能进入到某一学科的殿堂。如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教师杨双伟、詹光奕主编的《察变悟理——中学物理学科阅读指导用书》,为初中生精选了8篇“生活周边的科学”主题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问题,如“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古代人怎么吃冷饮?”“没有眼镜的时候,近视的古代人看不见了怎么办?”“为什么冲马桶快结束时会出现咕噜咕噜的水声?”“雪地行车须知”等。通过提供这样的阅读材料,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建立一座认识学科进而认识世界的桥梁,引领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生活感知中相互“切换”,进而用物理学知识指导生活,并进入更加多彩的科学世界。

3.学科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

阅读伴随着思维,学科阅读是为了学习各门课程而主动获取信息,并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理解、归纳、诠释、分析、质疑、反省、推理、批判、鉴赏、评价、探究的一系列思维过程,而学科阅读的媒介是具有学科属性或与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文字、图表、图像、公式、符号、视频、网页、PPT等符号载体,它们承载着学科信息和学科思想,成为撬动学生思维的一种工具。如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阅读地图类图片会让人形成一种空间思维、区域认知,阅读文字及图表类可形成一种综合思维。通过阅读去理解把握地理事物发展的时空规律,对于形成人地协调观至关重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相比于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对学科思维的培养更加重要。我们不应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用学科思维去激活知识。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其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教师商愔主編《识海求真——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阅读指导用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单元编录了8篇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阅读材料,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打开算法之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程序的反复运用》《字符的处理》《有趣的逻辑推理》等,都是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选材。人类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需要将逻辑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引用了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领会将逻辑思维转换为程序语言的方法和思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科阅读对于形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gzslib202204011540

二、学科阅读育人价值的实现策略

学科阅读看似简单,然而一旦做起来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读什么,采用什么方式读,什么时间读,在什么地方读,读完之后有什么效果等等。作为一种落实新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必须回答。海淀教科院和北京市第一○一中学经过三年系统研究,开发了一套全学科阅读精品资源,上过50多节研究课,系统梳理了全学科阅读的实施原则和操作指南。

1.学科阅读材料的选择

(1)将各学科教材作为首选阅读资源

中小学生学科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材和教辅。教材对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前沿成果进行了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等特征。学科阅读从阅读教材开始,这是“千里之行”第一步,如果学生连教材知识都不能很好理解、掌握,而去大量阅读课外资料,那就会“舍近求远”,得不偿失。北京市第一○一中学全面推动学科阅读以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情况明显改善,从两次调研结果看,2019年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教师为74%,2021年增加到98.5%。初中思政学科教师范玮有时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布置阅读教材的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后从教材中提出问题,并发到全班分享,然后老师再遴选出典型问题,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2)各学科组精心选编优质阅读材料

对于城市见多识广的青少年而言,仅阅读教科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到哪里寻找优质的学科阅读材料是一大难题。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博览群书,熟悉自己专业领域的经典书目或名篇;另一方面就需要学科组教师团队合作,分工搜集,精心遴选后提供给学生。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成立阅读资源研发组,经过个人积累、学科组共享、研讨遴选、课堂试用、精编书稿等一系列过程,编写完成了一套《中学学科阅读指导丛书》,涵盖初、高中10个学科11本阅读资源(英语初、高中各一本)以及一本《学科阅读通论》。各学科阅读资源建设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模块、单元或章节组织选编,每套资源有50~60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每个学科组还精选推荐了学科领域的经典名著,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目的是为各学科有兴趣的学生打开广阔视野,激发其发展动力。

2.课堂阅读环节的安排

学科阅读可以安排在课前,也可以安排在课后,或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而学科阅最难的则是在课堂上阅读。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该学的东西在课堂上都讲不完,哪里还有时间让学生阅读呢?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教师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学科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选择形态适宜的阅读材料

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其学科阅读特点也不太一样。文史哲等学科是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地理学科以图像、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数学、化学等学科以符号阅读为主;美术、音乐学科则以各种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阅读为主。因此,各学科运用阅读策略时,在注重文本内容选择的同时,也要考虑文本形态的多样化。在海淀区教科院2019年举办的“学科阅读研讨周”活动中,北京市第一○一中学11个学科教师做了22节研究课,统计发现,超过一半的课堂同时运用了文本材料和视频材料。通过授课效果观察与评估,提出阅读材料选用原则:在一堂课中如果给学生布置三次以上阅读任务,最好提供不同形态的阅读资源,这样学生有新鲜感,能吸引注意力,也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其专注思考。

(2)设定阅读材料发放时机

学科阅读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要在教学设计时将其纳入教学流程,在学情分析中有明确体现。在备课中确定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合理设置学科阅读环节。阅读材料可以课前发给学生,布置作业请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对课前阅读预习结果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学生深化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发给学生,配合特定知识学习或设定活动情境、任务,以此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材料。

(3)合理安排课堂阅读量

文本材料的阅读量要适中,一节课总体阅读量因学科不同而有差异。文史类学科一般阅读量较大,非文史类学科一节课上以1000字以内为宜,且分成二、三次给定较好。例如笔者观察过的两节美术课,第一节是教师提供了两段阅读材料,每段500字左右,配合教学内容分两次给定。短暂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看PPT的视觉疲劳,还可以调剂倾听教师讲解的乏味,起到了一种“丰富”和“调节”作用,为课堂创設了多样化学习方式。而第二节课教师一次性给定学生1500字的阅读材料,并且给定的阅读时间不充分,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有限,课堂阅读未达到预期效果。

3.学科阅读材料的运用

(1)设计阅读材料融入课堂的方式

学科阅读材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需根据其承载的价值意义安排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阅读材料一定要有明确意图。据笔者课堂观察,阅读材料融入课堂有五种方式:一是情境引入,如初中化学课《“降温地球”——你对CO2了解吗?》,通过视频播放引入了CO2的性质及其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后果,引发学生对CO2的兴趣;二是“穿针引线”,如高中历史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以出土文献材料《云梦睡虎秦简》内容贯穿整节课学习,并援引《史记》中的相关材料作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秦之事”“秦之制”“秦之律”,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三是引发探究,如初三生物课《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给学生推荐《所罗门王的指环》中的短文,其中阐述了动物学家观察发现新孵出的小野鸭会对类似鸭妈妈的叫声作出追随反应,以及对此现象开展的一系列探究实验。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从科学家的视角来感受动物研究的思维过程;四是说理论证,如高中思政课《理想·信念·幸福》,教师课前提供了周国平的两段文字《最合宜的位置》《成为你自己》,并设置了两个论题:正方——付出没有收获,我们仍然要选择坚持,反方——付出没有收获,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方向,课上让学生选择支持哪一方,并结合所学哲理和阅读材料阐述理由;五是营造氛围,如高中美术课《韩熙载夜宴图鉴赏》,教师提供了介绍这幅旷世珍品的文本材料,涉及数字描述、人物描写、价值评论等内容,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以引起学生对这幅名画的关注。gzslib202204011540

总之,将阅读材料运用于不同学科,关键在于教师要在教学意图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揭示学科本质,体现学科特色。

(2)把握阅读材料的学科属性和价值

文科与理科阅读材料的运用各有不同功能,选择语言类学科阅读材料时应体现“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并重。如语文、外语的优美文段、修辞格律本身就是学习内容,应突出这类阅读材料的“本体性”价值;而历史、地理等学科阅读材料,其“工具性”价值相对突出,经常用于史料实证、时空再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思维训练,从而达成素养培育目标。理科阅读材料多以“工具性”价值为主,如科学史材料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科学方法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符号、公式、数据等阅读材料则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总之,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可以在选择材料时更符合学科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

(3)强化阅读材料的文化传承功能

政史地等文科阅读材料必然包含文化信息,而理科阅读材料也应优先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如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靳红云老师的劳动技术课《水仙的水养方法》,课上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有水仙花种植历史、水仙花文化寓意、水仙花种植技术等;陈默老师的美术鉴赏课《韩熙载夜宴图》选用的阅读材料是画家的生平、画风以及该作品的审美价值分析;尚晓嫚老师的数学课《完美正方形》提供的阅读材料旨在围绕数学文化与几何方法的演进,给学生提供一种文化视角,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科内涵的丰富性。

(4)建立学科阅读与学生生活的关联

理科知识一般比较抽象,有些学生学不懂会敬而远之,因此,理科阅读材料应注意广泛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化学课上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肖品老师和牛彩霞老师同课异构,引用的阅读材料是“海洋酸化”“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瞬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黄丹青老师在生物课上探讨动物的学习行为,引用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进行区分与辨析,根据阅读材料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总结探究学习的步骤与方法,从而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科阅读是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有效途径,适合于任何学校、任何班级和学生。从北京市第一○一中学在推进学科阅读前后检测的数据来看,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明显增强。在平时教学中,为学生经常提供教材以外阅读材料的教师由2019年的39%上升到2021年的61%。在对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科阅读材料来源的调查中,教师回答“来自自己搜集积累的”在2019年占54.5%,2021年下降为25.4%;“由学科组老师共同积累的”,在2019年为38.2%,2021年提升到73.2%。从两组数据的显著变化中可以看出,学科阅读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一○一中學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对落实核心素养全面助力。它就像一个支点,撬动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又像一扇窗口,让学生在学科阅读中发现学科魅力,催生课堂变革。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0,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21.

猜你喜欢
学科材料课堂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欢乐的课堂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可爱的小瓢虫
“超学科”来啦
写字大课堂
材料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