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2022-04-01 21:19黄旭升
出版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黄旭升

摘 要:教育期刊横贯教育和出版两大重要领域,是服务教育改革、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当下,教育期刊要破解发展瓶颈,在融合趋势下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牢牢抓住用户、内容、形式三个着力点,树立用户至上理念以引领需求、深化服务,夯实内容为本理念以提高质量、塑造品牌,增强形式为要意识以刊网互动、协同创新,才能在服务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服务教育期刊新样态上有新作为。

关键词:教育期刊 高质量发展 专业服务 内容建设

当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有大挑战,也有大机遇。教育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出版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石。教育期刊横贯教育和出版两大重要领域,应该成为服务教育改革、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内容创新能力不足、载体形式未能有效突破、封闭的运行模式、服务功能的单一使得教育期刊的引领价值被极大地遮蔽,影响力日渐式微。

当前,全国各省份的教育期刊仍然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面向基础教育教师群体,致力于传播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成果,在引导教育舆论、塑造教育价值观念、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新的形势下,教育期刊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显著不同,国家政策导向使文化产业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诉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准确把握文化产业、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适应新时代新布局新要求,教育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一、用户至上:引领需求,服务受众

传统阅读环境中,读者习惯于被动接受,但信息社会已经让读者反客为主。全媒体时代,树立用户思维已经是期刊编辑的必备素养,但教育期刊的编辑常固守陈规,对用户的认识不足,服务意识不够。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服务不是服从,而应是对用户的引领。通过广泛收集用户信息以了解用户的基础需求,对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加以分类、辨析、整合,从而实现以更开阔的视野引领用户需求,这种需求加工可以为教育期刊的用户服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专业服务是教育期刊的重要功能。教育期刊的读者一说起自己对期刊的需求,就是可以发表论文。这种结果思维导致读者将期刊的作用窄化。如果编者以过程思维引领读者思考问题,读者就会意识到,期刊是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期刊编辑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准确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动态分析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实时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帮助作者及时关注前沿领域、捕捉有效选题;期刊编辑发挥自身写作优势,准确研判一般作者在写作方式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作者提高教育写作能力;期刊编辑从编辑角度观课,常有不一样的视角,会启发教师做更全面和多元的思考,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如果期刊仅仅从个体角度引领读者发展,则影响力难以成倍扩展。通过密切和学校的联系,或者组织同类读者、作者形成学习共同体,既能与作者、读者形成稳固的学习联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能够增强用户黏性,形成读者对期刊的忠诚度。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期刊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与新媒体功能相融合,将期刊所掌握的海量优势资源通过大数据平台与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化匹配,从而实现信息提供、资料索引、专题引领、个性满足等功能。

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驱动下,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需求与日俱增。教育期刊的主管单位都是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质量和教师成长评价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权威性。在此背景下,教育期刊整合自身拥有的专家资源、业务资源、渠道资源,综合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可以打造出专业的培训平台,进而服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广泛的培训业务。甚而,当专家优势、作者优势和编辑优势融会贯通、多元互补时,就会形成多维度观察教育的融合优势,打造基础教育思想高地、行动智库,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教育科研工作人员提供研究参谋。

从服务个人到服务群体到服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教育期刊善于发现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就可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以用户需求为引擎,驱动自身朝内容提供商和信息服务商的融合服务平台发展。

二、内容为本:策划先行,系统建构

内容建设是期刊发展永恒的追求。教育期刊有着稳定的读者群体,所以在长期的内容生产、品牌经营过程中,“等靠要”思想占了上风,就稿编稿颇为盛行。但这种陈旧的内容制作方式很难满足新型的多层次读者需求,新时代新的出版理念对教育期刊编辑在内容定位和生产流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策划先行,打造品牌栏目。人们常说,題好一半文。此处的“题”如果理解成“标题”就狭隘了,应是“选题”之意。选题或前瞻有价值,或实用接地气,或取巧视角独特,都可以让文章赢在起点。以《福建教育》为例,十几年来,编辑在全面研究党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以学理性和实践性相融为组稿导向,及时策划反映最新教育改革动向和体现教学研究难点盲点的选题,筛选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者队伍撰稿,打造了品牌策划栏目《关注》和《专辑》。这里的策划不只是简单的一个选题一篇文章,而是根据一个话题策划一组或呈并列关系、或呈递进关系、或呈因果关系、或呈总分关系的几篇文章。十几年来,这两个栏目每期不落,以优质内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形成一个推介和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和阵地,成为期刊的核心资源。

其次,层级推进,清晰定位作者。选题策划诚然关键,但是清晰定位每个作者的写作水平,并细分他们的能力层次,提出不同专业层级的要求,是编辑对作者进一步指导。这种细分,既是对作者、读者的细分,也是对刊物宏观设计的细分定位。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师,其专业表达的侧重点和专业学习的需求点是不同的。青年教师着力上好课,擅长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材文本分析、教法经验总结。成熟教师致力观察、思考、反思教育教学现象,积极讨论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资深教师追求自身教学观点和理念的形成,希望发出自己关于教育教学思考的独特声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作为一家立足于引领作者和读者专业精进的教育期刊,我们分别给不同层次的作者提出了细分要求:青年教师的写作要有课程观,成熟教师要有教育观,资深教师要有哲学观。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只有在课程观统领下的教学思考,才不会停留于教学技巧的零敲碎打;只有具备教育观的教学追问,才能触及教育和教学的本质,真正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接受实践理性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哲学关怀,具备哲学视野的教学主张表达才能走向深刻。

最后,受众参与,多维生成话题。在提前策划、深度加工之余,我们要认识到,在内容和质量的提升过程中,获益的从来不只是受众一方。当我们搭建好平台,借助平台与作者、读者积极互动、紧密联系,其所产生的良性增长也是不可限量的。仅以内容制作的征稿为例,《福建教育》拳头栏目的征稿往往基于编读的多向互动,脱离“一个话题一个作者”的简单组织,而是在与读者、作者的互动中实现话题的多维、系统建构。统编三科教材的使用是国家事权,教育期刊务必围绕相关话题作深入探讨。仅语文统编教科书的重要变化、编写理念、教材分析、教学要领等内容,《福建教育》已组织23个专题百余篇文章。其中,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探讨,在一开始策划了两组指向“为何”“如何”的《指向预测策略的阅读策略单元》和指向反思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反观与再审视》后,读者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一崭新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也提炼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是,进一步思辨会发现,学生与生俱来的提问意识和提问策略之间是有差距的。于是,我们继续推出了相关征稿。当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读者借由征稿平台与我们展开真实对话,我们发现,已有的思考虽然是对的,但只能契合一个层次一种学习水平的现状,当山区县域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同学情经由不同的受众抵达我们的思考范畴时,我们的策划势必要回归: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才是思考策略单元教学的原点。

就是这样,策划先行启发整体思路,层级推进完善个性表达,多元互动促进系统建构。全媒体时代,虽然信息如潮,但优质的内容依然是质量取胜的根本。从最近几年的国际书展所呈现的形态来看,以内容质量为关键,注重出版物质量的提升是当下国际出版界的价值取向,值得中国出版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2]教育期刊界同样要牢牢把握。

三、形式为要:创新设计,刊网互动

教育研究需要头顶理性的天空,脚踩实践的大地,也需要创意表达、个性表达。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影响内容的传播广度和效度。在全媒体语境下,这里的形式,不仅仅指文章写作的形式、栏目组织的方式、刊物编排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纸媒和新媒体的协同编辑,创新内容的呈现模式。

首先,媒体互动,融合出版,变模糊受众为细分受众。教育期刊要积极融入全媒体的潮流,借助新媒体的大数据分析,关注受众的阅读偏好、兴趣方向,提升用户体验。许多媒体在融合出版的实践中,简单地将期刊相关文字内容原样复制到新媒体上,就显得机械单薄。我们的做法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基层调研、与读者深入对话的结果,分类整理,区分不同群体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借用新媒体的图像、音乐、音频、视频、页面分类等功能,推送适合不同目标群体的相应内容。

其次,二次加工,协同创新,变静态传递为交互式传递。教育期刊呈现的教育教学成果因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会相对枯燥、晦涩,篇幅也非常长。很多文章虽然专业水平很高,却未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持久的传播力,变成编者和作者之间“静默的狂欢”。我们尝试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以有效转化,让教育期刊的内容生产从纸媒的专业性、系统性走向新媒体的大众化、知识化:一些优质的教学案例,我们会在期刊上发布二维码,将课堂实录全程全景呈现,便于读者观摩、研讨;一些复杂的理科实验,我们会通过AR等图像技术,借助各种设备,将刊物上的静态信息传递发展成新媒体上的交互式传递,以便于读者高保真、沉浸式体验;一些适合视频化的教育思考和教育策略,我们会设计相应话题的微讲座、微对话,通过微信公众号播放微视频,让读者更深入更直观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策略的运用场景;一些适合互动、争鸣的话题,我们会在数字化平台上提供参与讨论、发表观点的空间,引导学术争鸣的场景化、针对性,剔除无效、无序、无谓的争论,追求有效、有序、有益的对话。

最后,创意传播,跨界演绎,变单维服务为综合服务。在传播资源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期刊已经衍生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我们要在“期刊+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打造“期刊+公益”的新形象。比如,广大中小学教师有写作的热情和需求,却常常苦于不知如何写作,我们就开通期刊编辑直播室,通过编辑理念的传播、编辑思路的介绍、编辑实践的分析引导教师逐步掌握教育写作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操作要领。又比如,当前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培育名师团队,以实现专业优质资源的广泛辐射。怎样给这些省级名师工作室定制量身打造综合服务呢?《福建教育》的做法是策划前沿话题,引领名师工作室进行专业研究;待工作室研究出成果之后,在刊物上进行专题报道;在纸质刊物发行之际,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请研究者以视频方式全面讲解课题的研究缘起、过程、结论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举办教师专业成长高峰论坛,通过名师讲座、课堂展示、专家点评、沙龙对话等形式完整展示这一课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所得。这个过程中,编辑全程介入并发挥指导作用。从课题的确定、研究的方式、研修的立足点和序列化,到写作的主题、角度的切入、文章的风格,到视频讲座的选点、拍摄和剪辑,再到现场论坛的策划、营销、推广,编辑的这些工作推动了作者的思考和研究,为作者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写作明确了路径和方式,编辑策划的综合全媒体的传播和现场活动,甚至帮助研究者展示了多层面、全领域的研究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3]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教育期刊务必把握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趋势,把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树立用户至上理念以深化服务,夯实内容为本理念以提高质量,增强形式为要意识以协同创新,为党和国家立心,为教育立德,为教师立傳,努力在服务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服务教育期刊新样态上有新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与路径[J].中国出版,2021(13).

[2]张健康.从书展看国际出版业价值取向[J].中国出版,2015(6).

[3]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

(作者单位系福建教育杂志社)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