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2-04-01 01:58李菁璐江苏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工探究实验

◇李菁璐(江苏: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从分组和分工的优化、规则的制定、内容的安排、有效的评价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意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既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体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已经没有任何一项发明、一种技术或是一个工程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它们几乎都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大到政治经济、小到工作学习都是如此。因此,让学生从小开始锻炼合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不支持“埋头苦干”的学习方式,而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全面且可持续地发展。其中,合作学习是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依托,以分工与协作为特征,提倡共享精神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乍看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常规课程,个体之间、小组内外的学习互动随处可见,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那些看似热情高涨的合作学习,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例如: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注重个人得失、参与合作机会不均、重操作轻思考无记录等现象不胜枚举。这些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质性的合作不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有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

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科学分组,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不是单打独斗,是一项团体活动,这就意味着要将多人进行组合。在为方便管理,日常课堂中我们多采用就近原则,将邻座的几位学生分成一组。这样的搭配其实非常不合理,因为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外在的高矮次序,而未考虑学生在知识经验、动手能力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内在个体差异。这样的分组合作,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超强或极弱小组、矛盾团体、个别组内成员边缘化或独裁化等现象,反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倾向、学习能力、交流技能、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例如:每组要有组长负责协调与组织,操作员与记录员要动静互补,并有逻辑清晰善于表达的组员作为汇报人……这样既能保证每组实验的完成率,也有利于组间的公平,最终实现学习的良性竞争。

还需注意合作小组的容量。有些班级从期初至期末、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4 人一组,这显然不合适。人数的多少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年龄差异进行变化。例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两人合作足矣,没必要一群学生盯着一个器材,这样反而容易出现争抢影响学习;“不同颜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实验,计时、记录、测温……如遇有多个颜色不同的材料,五六个甚至更多学生一组亦可,这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度数差异。

但是这种理想的分组都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对教材有着足够了解前提下的。对于新接手的班级,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咨询班主任及原任课教师或借助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初步分组,并在后续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接触与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质逐步调整优化,以达到良好的科学分组,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通过上一步的科学分组后,成员初定,接下来的分工似乎就比较简单了。首先是组长的挑选,可以是有一定班级领导能力的或同学间认同感强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醒组长,在管理时不要个人独断专行,管理方式也尽量避免简单粗暴,要采用公平公正的处理方法。接着是组员分工,由于该阶段的小学生普遍存在贪玩好动的特点,争夺实验操作员的现象屡屡发生,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想动手试一试。这不仅会导致合作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还极易造成同学间的矛盾,不利于班级团结。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郑重介绍合作学习小组中各职责的重要性:成功完成探究活动,观察、记录、分析、监督无轻重之分,缺一不可。同时,对于能够主动填补小组内空缺职位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明确好分工后,小组成员便要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笔者以“探究水的温度变化”实验为例,具体演示实验方式的分工:按圆桌小组六人安排,1 号同学手持试管夹夹住带有水的试管(防止温度过低,冻伤手指);2 号同学记录时间,每到一分钟,提醒读温度一次(学生自行计时,有利于控制实验进程);3 号同学手拿温度计并不时转动(防止试管内温度不均,导致温度计在一侧被冻住);4 号同学负责温度计读数;5 号同学充当记录员记录数据;6 号同学监督以上同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这既解决了中低年级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较弱的问题,也大大降低了错误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数据错误风险,同时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到此为止,我们的分工似乎已趋近完美。但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发挥自身优势,更要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他人所长能够不断发展自我能力。因此我倡导组内分工动态化:采取组长轮流制,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小组管理中,产生集体认同感,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研究活动中的分配及组织能力;其余组内成员分工交换化,可按活动主题或要求的不同,进行互换与流动,增强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不同分工的能力锻炼,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规则,有序开展

在常规科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合作学习活动还未开始,学生就已经开始进行讨论或动手操作;忽略问题重点,讨论天马行空;实验操作毫无顺序,手忙脚乱……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看起来积极活跃,其实一片混乱,毫无纪律可言。这既有不同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差异的问题,也有科学课堂活动本身性质的原因。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如果能够提前制定一套有效的合作规章制度,明确纪律,并在每次教学中认真执行,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习惯,这样合作学习就能切实有效地真正发挥作用。

例如:制定始末信号标识,统一执行;明确目的,先思考后行动;发言围绕中心问题,言简意赅;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发言;产生疑问时,摆事实讲道理;评价他人时,内容客观态度诚恳……

当然,光制定不执行,也是无法有序开展合作活动的。我们的“规则”不仅仅只是一张贴在黑板边、书本上的纸质稿,更是一种需严格执行的“规矩”。对于积极贯彻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于恶意违反的学生也要及时批评纠正,做到奖惩有据。

最后,如果想要规则更容易被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可以让他们也参与规则的制定。如学期初的合作学习规则可由教师暂定,每个小组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本组个性规则;若规则合适,未来还可以添加到班级规则内甚至运用于全年级。这样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也说明了“规则”并不是定死的,可以通过不断实践进行完善,合作学习有效性也就会大大提高了。

四、合理选择,适当运用

在科学教学中,有时也会出现“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展示课上。为了展示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会出现“处处有活动,样样要合作”的现象,然而并非每一个实验或活动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以三年级《水结冰了》一课为例,本课涉及“辨别水与冰”和“水是什么时候结冰”两个活动。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个人来完成或者直接以班级汇报韦恩图的形式,不必设计分组活动,以免浪费时间。但后者涉及多个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及多项观察(温度观察、水的观察)要求,尤其是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即使逐条罗列了要求,结合这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两个人也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就十分需要设计合理的分组实验进行合作学习。

同时,合作学习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只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小组讨论、设计方法等;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应只是独立的,可以通过一个个小的合作活动,不断深化学习,探索科学本质。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设计并指导实施合理的小组活动。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活动为例,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多个,但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进而操作研究;接着鼓励各小组根据上一个对比实验独立进行下一组实验设计。通过多次小组合作逐步递进活动内容,增加活动难度,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使合作学习产生实质性效果。

五、完善评价,共同进步

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有效的合作学习也对应有效的学习评价,因此完善合作活动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良好的评价体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评价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情况;三是评价要有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作出进一步努力。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激励性原则、个性原则、赏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这四个原则出发,多给予鼓励。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会赏识,又能做到不隐恶、不溢美,客观公正。在合作学习时更要关注小组整体的表现和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的贡献。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学生间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其主要包括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这两种基本评价方式。小组自评既包括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总结与反思,还包括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组内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取长补短,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也要利用上述小组自评的结果作为激励策略,解决之前的分工问题,即在小组内获高评价者可有优先选择分工职责的权利。而组间互评,既可最直观地从学生实验数据及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从组内分工优缺、合作氛围是否融洽或创新点是否独特进行主观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标准、公正。通过互评,还要找出在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小组,奖励拓展材料,进行正向强化。例如,可在“植物生长”这一单元发放不同植物种子,将科学实验延续到课堂之后,让科学研究真正融入生活。

同时,还要注意自评与互评不是相互孤立的,而应互为机制:小组自评是组间互评的一个有效依据,组间互评的优秀小组也应该是下次小组自评的参照标准。采用多方式多角度的评价,可以让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人数上的累加,也不是将一项难度较大的事情分摊,而是需要不同的人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也能让合作者之间相互欣赏、共同进步。

当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琢磨。要让合作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一个倡导,而真正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独立的个体已经难以在社会上占到优势,任何科技发现或发展都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学会合作,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分工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