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分析(附36例报告)

2022-04-01 02:40李世华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谢春芳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肠病肠镜镜检查

李世华,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谢春芳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甘肃武威 733000)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肠段血供不足而导致的相应肠段缺血缺氧的损伤性病变,临床发病率低,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1]。临床主要表现为痉挛性腹痛、便血和发热等,便血量一般较少,但次数多,严重者可致肠壁全层坏死、穿孔,导致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该病临床误诊率高[2],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多可在短期内完全恢复[3-4]。另有相关研究[5-6]报道,肠镜检查可能为诱发该病的病因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行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检查并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因无痛肠镜检查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相关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段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接受肠镜检查或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7 4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 322 例,女3 100 例;年龄18~80岁,平均(55.56±6.29)岁。检查及治疗采用普通肠镜2 807例,无痛肠镜4 615例。两组患者检查前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前生命体征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before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前生命体征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before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组别无痛肠镜组(n=4 615)普通肠镜组(n=2 807)t值P值收缩压/mmHg 127.55±3.28 127.51±4.01 0.45 0.870舒张压/mmHg 84.76±6.89 84.53±2.33 1.70 0.120心率/(次/min)67.23±5.69 67.51±5.23-1.20 0.350血氧饱和度/%98.33±6.27 98.01±5.98 1.65 0.100

纳入标准:能耐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身体虚弱不能耐受肠镜检查者;④肠镜检查前和检查中发现患有缺血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及其他肠道出血性疾病者。

1.2 方法

结肠镜检查或肠镜下息肉摘除治疗后48 h内出现腹痛、便血的患者,行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腹部CT 或(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如果不满足四格表χ2检验条件,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检查中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中生命体征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during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表2 两组患者检查中生命体征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during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组别无痛肠镜组(n=4 615)普通肠镜组(n=2 807)t值P值收缩压/mmHg 104.74±8.29 133.41±5.27-161.52 0.000舒张压/mmHg 81.22±8.63 81.99±10.56-1.84 0.086心率/(次/min)64.54±2.86 70.23±4.99-59.28 0.000血氧饱和度/%95.43±2.78 98.44±5.23-30.61 0.000

2.2 两组缺血性肠病患者合并症比较

普通肠镜组确诊缺血性肠病5 例,其中1 例合并高血压,2例为内镜下摘除息肉后发生。无痛肠镜组确诊缺血性肠病3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1 例,冠心病1 例,乳腺恶性肿瘤1 例,21 例为内镜下摘除息肉后发生。两组缺血性肠病患者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缺血性肠病患者合并症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 n(%)

2.3 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检查类别患者缺血性肠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01);内镜下摘除肠息肉,与未摘除肠息肉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P=0.000)。见表4。

表4 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单因素分析 例(%)Table 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n(%)

2.4 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痛肠镜和内镜下摘除肠息肉是发生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907,P=0.032;=3.313,P=0.000)。见表5。

表5 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多因素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2.5 两组发生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41 例患者以痉挛性腹痛、便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例仅有腹痛。40例(97.56%)患者大便潜血为阳性,17 例(41.46%)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20 例(48.78%)患者D-二聚体升高,12 例(29.26%)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见表6。

表6 两组发生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例(%)Table 6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owel disease n(%)

2.6 诊断情况

缺血性肠病肠镜下表现为病变肠段肠黏膜肿胀、糜烂、血管网消失,肠黏膜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见图1。腹部CT检查显示,41例患者均表现为病变部位肠黏膜水肿和增厚,伴或不伴有周围炎性渗出。见图2。

图1 肠镜下所示Fig.1 Imaging of colonoscopy

图2 CT下所示Fig.2 Imaging of CT

2.7 治疗情况

41 例患者均给予禁食、吸氧、抗感染、扩容、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和罂粟碱治疗,腹腔渗出较重者腹部外敷芒硝,治疗2~10 d 后腹痛、便血和发热症状缓解。其中,39例为轻症,治疗2~5 d缓解;2例较重者,CT 显示伴有小肠黏膜水肿及腹腔絮状炎性渗出,治疗7~10 d缓解。内科治愈率为100.00%。

3 讨论

缺血性肠病的诱发因素很多,按照病因主要分为四类:肠系膜动脉栓塞(占40%~50%)、肠系膜动脉血栓(占25%~30%)、肠系膜静脉血栓(占5%~15%)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占20%~30%)[7-9]。此外,肠管异常、血液变化、便秘和外科手术后也可引发本病[10-11]。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报道较少,无痛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报道更是罕见。腹盆腔CT 检查可以明确缺血性肠病的病变累及范围,表现为病变部位肠壁水肿、增厚和扩张,较重者腹腔可见炎性渗出,甚至形成积液[12-13]。国内外共识或指南[14-15]均推荐使用结肠镜检查来确诊缺血性肠病,肠镜下可见肠黏膜糜烂、肿胀和溃疡,肠黏膜呈紫红色[16]。

本研究中,无痛肠镜组缺血性肠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组,分析原因有:①麻醉后患者腹壁松弛,肠镜检查过程中肠系膜更易受牵拉,肠系膜血管内膜受损,诱发血管痉挛或微血栓形成[17],导致肠黏膜缺血;②麻醉后患者血压降低明显,血流减慢[18],进一步加重肠黏膜缺血;③肠镜检查过程中,肠腔大量充气致肠腔压力增加,肠壁变薄,导致肠壁血供减少;④检查前禁食和清洁肠道,容易致使体液不足。上述因素综合存在,导致无痛肠镜组缺血性肠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组,也是肠镜检查后发生缺血性肠病的主要原因[5-6]。无痛肠镜检查前、检查中或(和)检查后给予补液治疗,是否会降低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肠缺血早期可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很关键[13,19]。本报道中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和早期干预后均痊愈。

本研究中,女性缺血性肠病发生率低于男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10]报道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一致。肠息肉摘除后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原因有:①操作时间相对较长,进一步加重了肠壁缺血状态;②肠息肉摘除均为住院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后能被及时诊断,其他肠镜检查患者大多为门诊患者,检查后出现轻度腹痛、便血可自行缓解,可能有一部分病例未被明确诊断。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腹腔血管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也可能是发生缺血性肠病的高危因素[3,10]。

综上所述,无痛肠镜检查和肠息肉摘除更易诱发缺血性肠病。因此,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医师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注意控制充气量,尤其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需肠息肉摘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更应注意,尽量避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发生缺血性肠病后,应尽早给予干预,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肠病肠镜镜检查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