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汴河灌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与措施

2022-04-01 06:10冯永军
治淮 2022年3期
关键词:面源功能区节水

冯永军

一、概述

新汴河是淮北平原上人工河道,干流全长127.1km,其中安徽108.4km,江苏18.7km。建有宿州闸、灵璧闸、团结闸等枢纽工程,工程跨豫、皖、苏三省11 个县区,流域面积6562km2。新汴河灌区总面积910km2,耕地面积96.9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8.8 万亩。是淮北地区唯一的大型灌区,自1970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几个阶段的续建配套,逐步发挥了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极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灌区水域环境和水生态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破坏;为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尤为重要。

根据新汴河灌区水生态现状,按照“源头治污与清洁生产并举、河流截污与生态补水兼施、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的综合治理思路,采取产业布局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水域综合治理、节水促进水资源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等措施,有效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促进工农业增收,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支撑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生态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新汴河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横穿皖苏两省,以防洪、除涝为主,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航运等多功能的河道,根据《宿州市水功能区划》,共划分为1 个开发利用区和1 个缓冲区,新汴河被划分为两个一级水功能区,分别为新汴河宿州开发利用区和新汴河皖苏缓冲区。如表1所列。

表1 新汴河水功能区一览表

根据2020年宿州市水功能区年度评价数据,全年按照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指标进行评价,新汴河宿州开发利用区、新汴河皖苏缓冲区水质均达标。新汴河水功能区水质均满足管理目标要求。如表2所列。

表2 新汴河水功能区2020年年度评价数据表

(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情况

根据调查,新汴河干流现状已建及在建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为3 处,分别为泗县城市地表水厂取水口(近期5.0 万m³/d、远期10 万m³/d)、灵璧县城西地表水厂取水口(近期4.0 万m³/d、远期8.0 万m³/d)以及宿州市第四水厂取水口(一期5.0万m³/d、二期15.0 万m³/d、远期25.0 万m³/d);近期总供水规模14.0 万m³/d,远期43 万m³/d。

(三)污染物入河量情况

新汴河为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泗县生产生活取水河道,沿河仅有部分工业企业、生活水厂、农田灌溉用水,无入河排污口等。由于新汴河为高排河道,灌区范围内农田灌溉产生的退水通过内部沟渠排入唐河、沱河、樊吴大沟等,基本无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新汴河。

(四)水功能区存在问题

经过现场调查,水功能区管理的部分河段内存在着围网养殖现象,对水质达标、水功能区管理及生产生活取水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河槽沟渠淤积较严重,2018年汛期,上游放水引起底泥扰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生物死亡现象,反映出水域环境、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必要对新汴河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进行修复。

三、保护和修复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新汴河灌区正处于城镇化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聚集、人口增加,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灌区水资源保护压力将进一步扩大。

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新汴河灌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未来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灌区内工业、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工业产业更新升级,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构筑低污染、低能耗的现代产业框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从工艺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工协作”的思路,确立绿色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产业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2.加大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力度

(1)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面源污染且具有分散、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应重视面源污染的危害。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强灌区面源污染治理,逐步把面源污染治理纳入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的监控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倡绿色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堆肥等技术,减少氮磷元素流失;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多渠道综合利用,减少秸秆废弃量。二是优化禽畜和水产养殖业布局。改变农村畜禽养殖方式,改散养为规模化圈养模式,严格依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控制养殖规模,规模化禽畜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等污染治理措施,实施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三是加强农村综合污染治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生态村建设以扶持和鼓励村民集中居住并推广应用小型、地埋式、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做好农村改厕改水和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在农村推广生活污水、禽畜粪便沼气化处理,可有效减少农村生活排污及禽畜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

(2)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乡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和处理效率。完成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升级,确保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排放标准。

3.加强水域综合治理

对现有点源、面源、内源、线源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污染源采取分流、截污及入渗控制等工程措施,阻隔污染物直接进入地表水体,特别要加强对新汴河、唐河、沱河等重要河道的防护,包括生活污染点源治理、人口搬迁、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等治理工程;开展中小塘坝清淤、岸坡整治、沟塘联通、河流疏浚、补水及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

4.加强节水促进水资源保护

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促进养成节水习惯,注重生活节水;通过管理、技术手段和经济杠杆,将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控制在当地水资源可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减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用水量和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分流失和降雨期的排水量,避免农田中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排入河道,减轻农业面污染源负荷量,有利于灌区水环境的改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促进灌区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的保护。

5.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和污水回用技术,治理水土流失、推行农田最佳养分管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污染源控制措施;对有条件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全面整合,便于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用水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6.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

水功能区的管理应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必须细化水功能区管理方案,制订水功能区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并根据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落实保护责任。应设立明显的水功能区标志,以便社会各界了解各水功能区和保护目标、范围,尤其是重点保护水域,必须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制度,依法从严管理。应按照各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严格核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或超量排污。

(二)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新汴河灌区节约用水主要是农业用水方面。通过调整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调整农业水价等措施,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降低作物灌溉定额。

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灌区灌溉制度,沟通灌溉水源,全面推广应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各县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蔬菜、林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实施喷灌、微灌工程。按照各县区农业节水模式,全面完成灌区农业节水改造,基本建成节水高效的现代化农业。

(三)加快智慧水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智慧水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灌区主要控制枢纽、引水涵洞、提水泵站、干沟干渠水量流量在线监测计量,开展灌区年度取用水计划和取水许可年审,使水资源统一管理逐步转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汴河灌区水生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加快智慧水管理体系建设等保护和修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促进工农业增收,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支撑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面源功能区节水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