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溯胶东路“波螺油子”——蜿蜒回转石径斜

2022-04-02 00:42袁宾久
青岛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河胶东青岛市

袁宾久

膠宁高架路(热河路至莱芜一路)下,有一条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胶东路”,这条顺山就势而建、东西走向的道路,弯多坡陡,路面皆以花岗岩小方石(俗称马牙石)铺装,其独特的路形和路面被俗称为“波螺油子”。青岛老城区,三面环海又多山,自城市化之初便依地势产生了与平原地区不同的道路,也正是这些弯曲回旋,上沿下坡的道路而赋予了她独特的城市风貌。而两侧多为红瓦屋面两层小楼和里院的胶东路则将这些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城市道路修建史

《青岛市志》之道路工程篇这样记载:“青岛市区的道路,基本上是在丘陵地上规划建设的,地势高差较大。对于山坡道路的处理,在规划设计上分三种方法:一、山顶道路;二、半山坡道路;三、山沟中道路。每种方法又有一面建筑和两面建筑之分。高度不一,显得错落有致,红瓦、绿树更加突出,增添了青岛的美感。为了防止车辆下行速度过快,在街角或交通频繁之交叉点,设有缓冲地带。

江苏路、上海路、热河路、胶州路这 4条路相交于一个高坡上,即成为过往车辆的缓冲地段,使用上比较安全。为防雨水、山洪冲毁路面和便于行车行人,在道路纵坡超过5%以上的斜坡上,路面的处理一是用小方石铺装,二是用长方形剁斧石板铺砌。如曲阜路、黄县路、肥城路等就是用小方石铺装的。黄岛路则用长方形剁斧石板铺砌,既美观,又坚固实用。历经世纪风雨,仍完好如新。”

“波螺油子”所在的胶东路一带在德租、日据时期这处两山之间的谷地及其两侧一直保持着本色,直至1923年这一带才开始有了房屋与道路的规划。

马牙石路上“九曲十八弯”

1924年,在胶澳商埠水道局绘制的《青岛井户图》上,热河路与江苏路北端以东的山坡上已经划出了建房地块,而地块至谷底,今无棣一、二路和苏州路几条道路已具雏形。

1928年《青岛市街图》上,东起莱芜路转角(今莱芜一、二路、伏龙路路口),西至无棣一路路口,一条弯弯曲曲斗折蛇行的胶东路已跃然于图上,而先于胶东路之前的苏州路也有了更为细致的标画。苏州路形似长耳,南起江苏路,北段在与无棣一路和胶东路碰面后向西转身直直的去往了热河路。从此,在曾经的“大鲍岛东山”的山脊之上形成了有苏州路、江苏路、观象二路、胶州路、上海路和热河路六条道路交汇的“六路口”,这一带的新建房屋也在逐渐增多。

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1931年无棣一路1号建筑图》显示。年初,胶东路西端与无棣一路路口上,呈五边形地块西南尖角上的楼房已经建成,这栋建筑为便于采光,建筑平面呈宽窄不一的C字状的倒梯形,又因其山坡的地势,建筑的南北两个立面出现了较大的落差,而设于二楼的外廊在与保持房间平行中,其一角和一根斜支撑突出于建筑外立面,这种因地制宜的建造形式使它成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

1933年,随着这一带房屋建筑的大量兴建,苏州路和胶东路等道路也进行了正式的修扩建。《青岛市政府行政纪要(民国二十二年份)》第五篇工务,附市区联合办事工务事项表第一区工程与第二区工程——道路分别记有:

“三、改修苏州路西段为车道。一、展宽胶东路路基,并改修路面”。新修小方石路长度面积费用表又记:“苏州路西段,长度:一二○(公尺),面积:五四五(平方公尺),费款:二四九○(元)。胶东路,长度:三二○(公尺),面积:二三四○(平方公尺),费款:五六三○(元)。”

1934年5月26日《青岛民报》:“此项工程由滨记营造厂承包,於上年十月兴工,现已修筑完竣……。”胶东路小方石铺装,历时半年方得完成。经此番整修后,当时还属于苏州路西段的无棣一路至热河路段长120米的道路与东边320米长的胶东路两段大坡度的路面铺装上了全新的可供车辆通行的“小方石路”。而中段平缓的无棣一、二路之间段则以长方形剁斧石板铺砌。从两段道路的长度与面积推算,苏州路西段宽约5米,胶东路宽约7米。直到30年代初中期,这条小方石路仍分属两条路,直至30年代中后期的地图和建筑档案上苏州路西段才变为胶东路的一部分。

1935年,在青岛市工务局编印民国二十三年份(1934年份)《工务纪要》附带的民国二十四年十月(1935年10月)青岛市区图上的胶东路与热河路结合部,出现了犹如龙首般的“S”形,而在此之前的地图和建筑资料中,这里与两侧的山道一样,同为仅可行人通行的长石阶路。当这个“龙首”与胶东路连为一体后,一条总长560余米,东端海拔50米,中部最底点20米,西端35米,具有10余道弯的胶东路方犹如一条游龙般横跨于两山之间。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道路周边又陆续出现了日式建筑。

难以磨灭的城市记忆

直到2000年深秋,波螺油子西端S形大回转上的胶东路17号甲“泽赛美术文化用品总汇”门外一纸“本店因拆迁,自10月20日—11月底,所有商品进价售出,月刊书除外,九折优惠”的启示预告了一场巨大变迁的来临——青岛市区内第一条西起聊城路东至上清路,全长3.2公里的胶宁高架快速路一期工程将从这里经过。面对即将消失的波螺油子,唯一可做的是用照相机把它的三维相貌变成二维的影像存留了。从此刻开始至2002年冬天高架路建成通车,二百多个波螺油子拆建的瞬间,被定格在了24×36毫米的黑白和彩色胶片上,当再想与它重逢时也不必去上坡下沿了。

(鸣谢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涧中细流先生、谷青先生对本文的支持)

猜你喜欢
热河胶东青岛市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观水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