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吉林省农业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2022-04-02 01:59韩雪宁王建斌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吉林省

韩雪宁 王建斌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吉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目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结合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指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其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的必要性,对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总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保障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4-0029-03

引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生计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保障国家粮食总体平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全国五大粮食调出省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和诸多因素,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都给吉林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1]。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其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对在更高层次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水平近40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 000亿斤增加到2019年的13 277亿斤,年均增长1.94%。粮食供给从1978年前的“粮食短缺、供给明显小于需求”,到1997年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再到目前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根本性转变[2]。但是,在一切欣欣向荣之外,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一)粮食消费总量进一步增长,粮食需求压力较大

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1.03万美元,城镇化率达60.6%,从先行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发展规律来看,进入这一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将加快升级,对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从而导致饲料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3],饲料粮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30.7%上涨到2018年36.6%。同时,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持续上升,据Wind数据库整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从2012年的78.8千克/人上升至2017年的109.7千克/人,这将带来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以上种种都对保障粮食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二)国内资源要素约束,粮食供给受到影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可使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为缓解土地稀缺性,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由于投入量过度、施用强度过大,导致出现耕地退化的现象,同时为加强生态建设而将部分农业用水转为生态用水,将一些耕地用于生态建设,这都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形成约束,进而影响粮食的供给数量。

(三)国际粮食市场紧张,无法满足国内巨大进口需求

目前国际年粮食贸易总量仅有中国年消费量的一半,这也就说明国际市场无法满足我国要想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大量进口粮食的需求。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都面临着粮食危机,这也就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人数会有所增加,同时使得依靠进口来保障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进口粮食面临巨大风险。

二、新时期吉林省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全国五大粮食净调出省(吉林、安徽、内蒙古、黑龙江、河南)之一,既是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又对实现粮食供需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的出现,也给新时期的吉林省农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受外来因素影响再加上自身原因,吉林省粮食安全存在一系列问题,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地提升。

(一)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压力持续增大

从农业生产资源情况来看,吉林省存在耕地面积缩小、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中度缺乏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目前,吉林省的耕地资源约有700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其中仅有26万公顷可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而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均耕地面积逐渐下降为今日的0.26公顷。同时,全省耕地资源还面临着地力下降的问题,曾经作为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如今面临黑土层下降为原来的1/3左右,土壤有机质也降为原来的1/4。吉林属于中度缺水区,2019年水资源总量为50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 876.18立方米仅为全国的2/5。水土资源已成为制约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慢慢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二)资源过度集约化,绿色发展水平较低

绿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评价之一,对于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吉林省由于资源过度集约化,导致全省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绿色发展的平均水平,其得分仅为2.769,低于黑龙江、河南、辽宁、安徽等省。2018年吉林省化肥强度为0.38吨/公顷,超过国际标准上限68.89%,比全国平均高0.03吨/公顷,高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安徽等省,化肥施用减量化速度1.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施用强度9.25吨/公顷,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南等省[4]。2018年全省农业的万元 GDP能耗为0.167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1倍。

(三)经营者素质偏低,农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较低

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严格意义上讲,经营者素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而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也就是说,经营者素质偏低会严重影响粮食供需平衡,导致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自然农民在全省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吉林省的经营者素质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中最低,主要体现在其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较低。一般认为,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数越多,农户参与程度越高,那么合作社发展越稳定,对于农业的专业化发展越有利[5]。同时,全省农民整體受教育程度较低,这也就使得他们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无法理解,更难以达到熟悉运用的水平,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虽然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高质量水平还需提高等。据国家发布的2018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估结果,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排名第七,而在我国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中,吉林省综合排名第十一,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新的发展阶段,吉林省需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农业转型,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良好实现粮食的供需动态平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家粮食安全。

(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耕地面积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到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 230万亩,有效推进了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其中,近年来新建高标准农田800多万亩,大力提升了农业的规模效益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工作推进上,着力落实“两个优先、一个行动”。重点建设“两区”、黄金玉米带和优势水稻区高标准农田,统一入库。建立1—2高标准农田100 000亩规模的区域在每一个乡镇,以形成一个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1 000万亩良田,稳定产量在干旱和洪水,绿色生态,适合机械化操作,建成完善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到2025年,建设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这样就可以做到旱浇、涝排、涝防,真正实现了地上储粮。

(二)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6]。长期来看,借助现代科技和农业机械把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是大势所趋[7]。应继续推进以农业现代化为主导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力亏损,从农业生产中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同时跟紧时代形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强化推进绿色高效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轻简化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处理再利用技术。大力推广合适的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精准施肥施药。全力增强节水节能效力和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能力,以求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各指标的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其标准体系框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研制。

(三)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提出,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加强合作与联合,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是党中央推动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重要举措,在原有的小农户基础上,发展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对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总体质量水平起到关键作用[8~9]。农民合作社应根据自身土地优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提升自身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应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经营者实行农民学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修杰,蔡勋,储霞玲,马力,左喆瑜.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24-133.

[2]  尹成杰.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21,(1):4-13.

[3]  王一鸣.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J].新经济导刊,2019,(4):7-9.

[4]  徐北春,张晓峰,杨宁,徐晓红,舒坤良.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吉林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J].玉米科学,2020,(6):187-190.

[5]  李潇,蒋昌宇,朱凝,孙恺,贾卫国.农民参与茶叶合作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黄山地区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19-21+197.

[6]  张晖,吴霜,张燕媛,虞祎.加入合作社对种粮大户农机投资及服务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0,(2):68-80.

[7]  刘同山,孔祥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意愿、实践与建议[J].农村经济,2019,(2):1-8.

[8]  刘同山,孔祥智.加入合作社能够提升家庭农场绩效吗?——基于全国1505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计量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9,(12):98-106.

[9]  王惜凡,周春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研究——基于农产品产销收益分配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9):988-995.

Research on Food Security of Agriculture in Jili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AN Xue-ning,WANG Jian-b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ood security at a higher level is the primary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general goal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agriculture by quality,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hina’s food security indicators,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realizing the dynamic balance of food supply and demand wi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in 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food security;safeguard countermeasures;Jilin Province

收稿日期:2021-01-26

作者簡介:韩雪宁(2001-),女(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研究;通讯作者:王建斌(1977-),男,江苏南通人,讲师,博士,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吉林省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反腐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