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2-04-03 17:37黄淑淑
浙江人大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州市书房温州

黄淑淑

全民阅读状况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必要基础。瓯越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山水诗从这里发祥,南戏在这里诞生,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温州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固化温州阅读经验,营造社会阅读氛围,体现温州文化特色,引领传承瓯越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固化城市书房经验

城市书房由温州首创,其建设和发展的“温州经验”,在全国推广,被各地借鉴。近年来,为城市书房立法呼声十分强烈,《温州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通过“两确立一授权”,在法规中为其确立地位、明确定位以及发展途径,回应立法呼声。

一是确立城市书房“特色分馆”地位。《条例》第九条确立城市书房“特色分馆”地位,以法的形式将城市书房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明确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给予指导、提供图书采购等服务职责,并实现与城市书房的通借通还。

二是确立了城市书房高品质定位。《条例》第十条第一款明确城市书房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具备自助式服务、二十四小时开放和优质阅读环境等高标准阅读条件,首次将城市书房作为高品质公共阅读空间的定位予以法定化。

三是授权政府制定具体办法。《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授权市政府制定城市书房建设和发展具体办法,要求公开征求选址意见,既保障选址满足群众家门口的阅读需求,也适应城市书房特色化、个性化发展需要。《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还规定政府设立的大型场所利用自身设施和条件开设阅读服务空间,也是将温州乐清等地在政府设立的大型公园内建设城市书房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法规。

确立籀园读书月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据记载,南宋以来,温州曾产生很多状元、进士,文风鼎盛,兴学办学教学氛围也十分浓厚,至晚清有代表人物孙诒让。孙诒让博览群书,是晚清经学家,别号籀庼,曾引领温处十六县建立学堂300余所,对温州人才培养、教育发展、文化传承等影响巨大。孫诒让逝世后,温州学界购九山湖畔曾氏“依绿园”故址建籀公祠,于籀公祠旁筹建图书馆,以此纪念孙诒让。

图书馆以温州府学田租和戏捐作为启动资金,于1915年获浙江巡按使批复建设,1919年正式对外开放,定名旧温属公立图书馆,习称“籀园图书馆”(即温州市图书馆前身)。“籀”在《说文》中解释为“读书”,而“籀园”作为温州市第一家公立图书馆,是温州文人士绅读书论文之所,是温州学术的摇篮,滋养了无数温州读书人。

《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以“籀园”为名确立温州读书月品牌,进一步凝聚温州阅读力量,传承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结合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将籀园读书月定于每年4月。

凝聚民间阅读力量

2017年,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市图书馆牵头,吸纳106家单位、民间读书会成立了温州读书会联盟,为全市各种民间阅读组织、阅读推广人建机制、搭平台。在读书联盟引领下,温州各类读书会、阅读推广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温州全市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和靓丽风景,在全省也具备一定影响力。

但是,阅读推广组织在登记注册、队伍培育等方面还缺乏扶持引导,阅读推广人在活动开展、阅读推广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培育加强。

《条例》第二十二条在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阅读推广服务的同时,建立阅读推广人信息库和知识技能培训制度,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在注册登记、活动组织、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阅读推广组织支持,以进一步扶持我市民间阅读推广力量,培育阅读推广特色和品牌,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多领域的阅读服务。

传承温州地域文化

温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条例》第二十四条立足实际,创立温州地域文化扶持机制,设立地方文化阅读引导和激励条款,规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地优秀出版物生产引导机制,鼓励和支持反映瓯越文化、温州人精神、浙南红色文化和其他体现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创性出版物的创作、出版和传播,并予以普及推广。

这是温州市地方立法中,首次将反映瓯越文化、温州人精神、浙南红色文化等文化特色的出版物界定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出版物,首次将弘扬和传承温州地域文化予以立法保障,有利于推动瓯越文化传承和“走出去”。

《温州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其出台实施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相关部署要求的实际需要,也是传承温州厚重历史文化,持续建设“全民阅读示范之城”,加快打造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温州市书房温州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难忘九二温州行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